门球是个什么球?这群老人在公园“杀疯了”
津云新闻讯:现如今,年轻人走两步腰疼腿疼脖子疼,而银发一族们却在公园内叱咤风云,一手遮天,用句现在正时髦的话来说,他们可没有被年龄“PUA”。
10月26日上午8点多,河东体育健身园里逐渐热闹了起来。在健身园的一隅,一群身着队服、手拿球杆的银龄老人们正在打着门球,“正打、轻溜、冲二门、占要塞,这波绝对稳住了……”不懂行的人看着这场面可能像冰壶,像高尔夫,也像台球,“在一般人眼里,年过八旬,安度晚年,就算能生活自理,也可能有点老态龙钟,但是在我们‘门球老将’里,不存在的!”说这话的,是天津市门球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叶连起,也是天津自发展门球运动以来的主要创始人和见证者之一。30多年来,他见证了“门球老将”在健身江湖里的全程高能。
“门球的规则是一队五人,按照顺序每人依次使球通过三个球门,每进一个门拿一分,最后撞击终点柱拿两分,一局每人最多拿五分。”今年69岁的叶连起,当日的安排是为天津河东门球协会的比赛当裁判,“你别看门球看上去挺简单的,但是裁判指导手册却有这么厚!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了。”说着他伸出手比了一柞。作为本场裁判,还有两个闪亮亮的标签,“国家一级裁判员资格”、“国家级荣誉裁判员”。
“我从1985年开始接触门球,到今天,其实并没怎么打过门球。”叶连起笑呵呵地回忆起来,1985年他曾在单位党群工作部工作,“那时组织活动,克朗棋、读书、台球都有活动室了,门球刚刚兴起,大家接纳度高,也没有激烈的人体碰撞,安全呐!就这样,我带着50多个老同志打起了门球。”
早前的叶连起身兼数职,领队、教练、裁判员,什么都干,“也没什么经验,那时候的经验都来自于杂志,自学!只能教给队员怎么打、怎么跑,技巧谈不上。”叶连起有时也负责给场上的运动员们拍拍照,记录一下场上的精彩片段,“在接触门球之前我没什么爱好,谁知道现在门球成了支撑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归结于早前的爱拍摄记录的习惯,1996年起,叶连起就在天津市门球运动协会担任副秘书长,主要负责推动宣传报道工作。
在他的笔下和镜头里,有能文能武、身体强健的“90后”门球老寿星,有两度罹癌后说门球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抗癌战士,有9岁学习门球最终成为全国锦标赛冠军、一级教练的柳源……“我一到赛场,眼、手、脑都停不下来,从开始到结束每个精彩的瞬间都要记录下来,写成报道发给杂志或是发到网上。”2008年底,叶连起退休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门球当中,“以前是自己单位有条件的能够建一片场地,没条件但又想打门球的只能在沙土地上。”但这几年,随着天津逐渐打造“15分钟健身圈”的利好政策,更多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费开放,出家门就能锻炼,让周边的小公园成了居民们的“心头好”。截至2021年,天津体育场地总面积达到3728.9万平方米,总数量达到28016个,门球场地也已达80余块。
随之而来的是健身人群范围与人数也不断在扩大,叶连起说,目前门球协会注册会员有500多人,上到70岁老人,小到八九岁的孩子,退休职工、在职的、学生……都有。此外,每年都有为数众多的门球爱好者参与进来。
采访当日,练球场上,每个队员瞄准、挥杆、击球,一个动作一气呵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门球也是一样。”河东区门球协会顾问焦青周看着赛场说,“生手打门球,球不是出界,就是不知道跑到哪里。有时候,挥出去力气挺大,没能击中球的正中点,球只能滚动一点点。”门球需要配合,同样也要展示个人技术,而更多地需要按照教练随时调整的谋篇布局,决胜当下,“门球最大的魅力就是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结局。”焦青周说,虽然老年人的练球与比赛带了更多的娱乐性质,但好胜心也不小。
只有运动更方便了,大家才更愿意动起来。“我们每次活动时都会在旁边立上牌子写着:欢迎广大爱好门球的市民加入门球协会,免费锻炼,免费参与。”焦青周希望,只要天气允许,大家几乎每天都来打球,也希望“散户”们过来学几杆,向健康愉悦的生活方式迈出新步子。
有人曾问过叶连起,“你年纪都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这么折腾?”他笑了笑,回答道:真正的老去是在你丢掉梦想的那一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让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更加清晰,只要乘风乘势,年龄,对这群银龄老人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正逐渐在天津落地生根,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梦想也逐步化为现实。(津云新闻记者王敬怡 摄影姜晓龙 设计陈楚)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