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人类史上最耻辱一战,澳军和鸟大战两个月,最后军队还输了

 

如果说哪场场战争是人类史上最耻辱的一战,由澳大利亚发起的鸸鹋战争绝对有发言权。事实上,鸸鹋并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支军队,而是全球第二大的鸟类。

鸸鹋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地区,也是该国国徽的守护兽之一。由于和鸵鸟长得很像,所以又被称之为“澳洲鸵鸟”。

成年鸸鹋一般能长到1.5-1.8米,但体重却不超过120斤。和鸵鸟、鹤鸵(杀人鸟)等同属于平胸鸟。这些鸟类的体型都很庞大,不过由于长年累月在陆地上行走,两边的翅膀早已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变得十分细小。

鸸鹋的性格温顺,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不惧怕生人,不挑食,极易养活。它们的繁殖能力也不差,在适当的环境下,一只雌性鸸鹋一次能产下7-10枚卵。此外,和其他禽类比起来,鸸鹋肉的口感更接近于牛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肉源动物。

不过,在21世纪以前,鸸鹋在澳大利亚人心中的形象可不是那么美好的。

1932年,澳大利亚爆发旱灾,2万多只鸸鹋大举入侵庄园,同时还占领了大量水源肥沃的土地作为栖息地。它们不仅摧残农田,吞噬麦子,还经常在围栏上留下了一道道大裂缝,让野兔们也能随意进入。

”鸸鹋进村“

一时间,鸸鹋便成为了头号重犯,当地政府也随即对外宣布,打死1只鸸鹋就能获得2马克的悬赏,并可以通过鸸鹋喙来换取酬金。

由于奖金丰厚,仅澳大利亚的诺斯安普顿地区一年就消灭了3.7万只鸸鹋。与此同时,皇家炮兵部队也宣布对鸸鹋参战,而这场世纪之战的指挥官是马里迪兹少校。战争一触即发。

在一战刚结束不久的时候,澳大利亚军方希望皇家炮兵部队去猎杀本土的鸸鹋群,用其皮毛制成骑兵的衣物,更关键的是测试路易斯机枪对高速运动目标的打击效果。

路易斯机枪的设计又很微妙,它的枪身长为1283毫米,空枪状态重为11.8千克,虽然这款机枪不会在快速射击时因为枪管过热而无法继续射击,但其繁琐的抽风冷却以及弹鼓供弹系统却时不时会带来小麻烦。

在少校的指挥下,士兵和积怨已久的农场勇夫配合着热武器对鸸鹋驻地发起了进攻。根据作战策略,他们会事先将鸸鹋引入铁丝网圈中,然后再利用机枪对包围圈的敌人进行扫射,可谓瓮中捉鳖。

据悉,当时有超过1千只鸸鹋走进了陷阱,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数挺机枪就开始对着近处的鸸鹋群以火力压制。

然而,让所有士兵都想不到的是,当枪声响起时,鸸鹋群在第一时间就以一跨三米的速度四散开来。要知道,成年鸸鹋有1米7左右的个子,但是体重却只有60公斤,这样的身材也注定他们会像梦一样自由。

由于当时没有机动部队,士兵们只能硬扛着机枪追着鸸鹋来打。

结果是,这场伏击战共消灭了12支鸸鹋。而等第一次鸸鹋战争结束之后,人们随即又换了一个场地,并改变策略利用步枪进行射击。那么结果如何呢?

在军队第二次和鸸鹋作战的过程中,鸸鹋们依然快速分散开来,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入树林。

等战争进入胶着阶段,马里迪兹少校还用上了机动作战理论,将机枪架在卡车之上追踪鸸鹋。然而由于森林道路低洼,在追击的过程中机枪难以瞄准,最终是以车辆撞上鸸鹋作为收尾。

在接下来的几场交涉中,部队总共耗费了3000发子弹,消灭了50只鸸鹋,也有一种统计宣称消灭了350只左右。

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战之后,这支部队的士气越发低迷,无奈之下只能宣布撤军。这也意味着,这场实力悬殊的鸸鹋之战最终以人类一败涂地宣布终结。与此同时,鸟类专家多米尼可对这场战役进行了专业点评:

“士兵们在朝着鸸鹋群开火本身就不切实际。鸸鹋的领袖用上了游击战术,让笨重的鸸鹋们在短时间内分散成诸多小群,诱使军方做无用功,白白浪费战略资源。经过一个月的失败围剿,一支士气低迷的队伍便退出了主战场。”

在这之后,鸸鹋战争成为了一段传世佳话,被冠上了史上最耻辱战争的称号,而澳大利亚也成为了唯一一个跟鸟类开战的国家,并且是唯一一个被鸟打败的国家。

实际上,在鸸鹋战争宣布失败之后,澳大利亚军队还多次请命消灭鸸鹋,不过都被婉拒了,估计是害怕鸸鹋战争会再次上演,让澳大利亚军队一次又一次蒙羞。

当然了,虽然部队败北了,但是澳大利亚对鸸鹋的悬赏令却一直持续到了1964年。据悉,从1945到1960的这短短15年的时间里,西澳大利亚就有差不多28.5万鸸鹋倒在人类手下。

就这样,在人类的介入下,鸸鹋的种群数量持续锐减。等到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才开始立法对鸸鹋进行保护,以防止它们走向灭绝。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