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战争与波士顿倾茶事件
先讲当时的欧洲局势。
在1756年爆发了一场影响世界格局的战争,史称七年战争,也称为法印战争。
这场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740年。奥地利玛丽亚·特蕾莎的父亲查理六世去世,由于奥地利玛丽亚·特蕾西亚是他的女儿,所以她继承了王位。然而,其周围的邻国都不承认她的继承权,认为女性不能继承王位。这引发了欧洲多个国家之间的争端,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
奥地利女王玛利亚特蕾莎
奥地利身处欧洲腹地,理论上讲,和英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但是,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英国的外号,叫“欧洲平衡手”,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文明的说法。实际上小伙伴们都喜欢称其为“欧洲搅屎棍”。
刚才说了,玛丽亚·特蕾莎继承了他老爹的王位,但是这时候普鲁士国王不同意了。普鲁士就是德国的前身。那当时普鲁士的国王是谁呢,是超级猛男腓特烈二世。至于这位老哥有多猛,本文就不多介绍了,毕竟和波士顿倾茶事件没啥关系。
然后呢,猛男腓特烈二世老哥,就出兵占了奥地利的一块领土,也就是西里西亚地区。这下子欧洲大国法兰西坐不住了,于是乎路易十五就联合奥地利、俄罗斯成立了一个反普联盟,专打普鲁士。
这时候“欧洲搅屎棍”英国一看:这不行啊,这要让法国把普鲁士给灭了,这欧陆就有统一的趋势了,这以后咱还怎么搅屎?搅不动了啊!
于是英国赶紧支持普鲁士,成立了“普鲁士——英国同盟”。这样一来,当时的欧洲就形成了“普鲁士同盟”和“反普鲁士同盟”两大势力的对峙。这就是当时的大背景。
七年战争前欧洲局势
奥地利本来是比较弱的,在那几百年里,就没打赢过什么仗。但是这也架不住“反普同盟”人多势众——后来瑞典、萨克森、巴伐利亚都加入了反普联盟。那么在1756年,特蕾莎女王就试图把之前普鲁士夺走的西里西亚地区给拿回来。那猛男腓特烈二世是不可能答应她这个诉求的,于是这俩国就开打了。
这么一来,反普同盟的其他小伙伴也不能闲着嘛,接着法国、俄国等国家也开始打普鲁士。英国一看,这不行啊,我要帮助普鲁士不能让他被法国灭啊。再加上英国和法国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方面积怨已久,英法之间就爆发了全面战争。当时英法都是海外殖民大国,英法战争的战场主要在北美、印度殖民地。
咱们的主要目的是介绍波士顿倾茶事件,所以印度那边咱们先不谈,主要聚焦在北美。当时法国在北美地区拥有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等殖民地,而英国则拥有东海岸十三个州的殖民地。其中,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对英国的殖民地构成了很大威胁。
七年战争前英法北美殖民势力对比图
如此一来,英法两国在北美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争的过程我们不详细描述,战争结束于1763年,英国大获全胜:夺取了法国在北美的所有殖民地,包括加拿大、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领土。
尽管战争胜利了,但是也耗费了英国政府大量的财政,再加上英国政府、东印度公司内部大量的腐败,导致英国当时的财政相当不健康。在战争初期,英国就尝试从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征税。但是当时毕竟在打仗,战争还得靠殖民地这些人支持,当时也不敢征得太狠。但是战争结束以后,英国就不管那么多了,一句话:哥要搞钱。在1765年,当时的英国首相乔治·格伦维尔提出了《印花税法案》,这项法案规定在美国的所有文件、文件副本、合同、证明书、许可证等等都必须加盖英国政府的印花税印章,否则将被视为无效。那么理所当然的,你要盖印花税印章,你当然是要交印花税的啦。在《印花税法案》之后,英国政府针对北美殖民地又陆续出台了许多税收政策。
英国政府搞这么一出,北美人民当然是非常不爽的。这里有一个重要人物,名叫萨姆·亚当斯,是英格兰移民的后裔,1722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昆西(Quincy)。亚当斯家族在当地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的父亲约翰·亚当斯是一位农民和酿酒商,母亲苏珊娜·博义(Susanna Boylston)是一名医生的女儿,她的兄弟托马斯·博义(Thomas Boylston)也是一位医生。萨姆·亚当斯年轻时在哈佛大学学习,从事过律师行业,在《印花税法案》颁布时,他已经是马萨诸塞州有名望的政治家和社会领袖。
萨姆·亚当斯这个老哥相当会搞事,但是又很有分寸,是个成熟的政治家。1765年,亚当斯领导了一次名为“非法会议”的会议,旨在抗议印花税。这个会议没有得到政府的批准,因此被称为“非法”。亚当斯还组织成立了一个叫做“自由之子”的组织,号召人们不要购买英国的货物,并支持当地制造的商品。亚当斯还致力于组织马萨诸塞省各地的反印花税运动,同时向其他省份传递反抗的呼声。他还写了许多文章,宣传自由和反对英国政府的压迫。
经过他这么一搞,英国政府是相当的难受。迫于无奈,英国政府在1766年废除了印花税法案。但是尽管印花税法案废除了,其他许多盘剥北美人民的税收政策还在,而且还在持续的颁布之中。因此北美殖民地的各种抗议活动还在持续。于是1768年英国派遣军队前往波士顿,试图平息各种抗议活动。这一次亚当斯老哥体现出了成熟政治家的格局,在英国派兵消息到达北美后,他劝说波士顿居民保持和平,不要激怒英国政府。在军队到达后,亚当斯继续敦促居民保持和平,并且主张不采取任何激烈的行动。然后在1769年,亚当斯又领导了一个由约200人组成的示威游行,他们手持旗帜和标语,要求废除所有不平等的贸易法案。这次示威活动是和平的,没有发生任何暴力事件。
所以说英国政府拿这位老哥也没什么办法:你不管他,他就搞各种抗议活动,带领人民抵制英国产品,搞得英国收钱活动进展不下去;你派军队去镇压,他还反过来帮你劝说居民,不要暴力冲突,维护英国政府的威信。
所以说,这位亚当斯老哥的政治水平,那是相当的高。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这位老哥的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还当了美国第二任总统。
萨姆·亚当斯
介绍完萨姆·亚当斯,这里顺便提一下乔治·华盛顿。与萨姆·亚当斯一样,乔治·华盛顿也是英格兰移民的后裔。他出生于弗吉尼亚州,是一位富有的农场主和土地所有者,拥有大片的种植园和大量的奴隶劳工。因为在商业上的成功,华盛顿当选了弗吉尼亚州议员。在亚当斯组织反抗印花税活动时,华盛顿也是积极响应的。
从上面的印花税事件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当局与北美殖民地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了。上文也提到过,在这个时期英国实际上是颁布了一系列的贸易法案,包含:
1.砂糖法案(Sugar Act):1764年通过,对糖、蜜饯、葡萄酒、咖啡等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2.印花税法案(Stamp Act):1765年通过,对各种文件、证书、合同等文件征收印花税。
3.城镇税法案(Townshend Acts):1767年通过,对玻璃、油漆、纸张、茶叶等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并设立了检查站来打击走私贸易。
4.贸易禁令法案:1769年通过,禁止北美殖民地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5.贸易规定法案:1769年通过,规定北美殖民地只能向英国出口特定的商品,比如棉花、烟草和木材等。
6.茶叶法案(Tea Act):1773年通过,规定只有东印度公司可以向北美出口茶叶,并取消对公司出口茶叶的税收,从而削弱当地茶叶贸易商的利益。
可以看得出,英国政府对北美殖民地的剥削是步步紧逼。反正法国已经被打跑了,北美已是英国一家独大,韭菜此时不割更待何时呢?
但是英国政府没想到的是,北美的这帮人可不是普通的韭菜。相比于澳大利亚、印度、加勒比殖民地,北美殖民地大多是英国本土移民的后裔,他们综合素质较高,平等自立精神也较强。以乔治华盛顿为例,他在七年战争期间代表北美殖民地军队与英军并肩作战对抗法军,屡次立下战功,在军中拥有很高的声望。相比之下,你很难想象在印度或者澳大利亚的殖民者具备这样的水准。因此,北美人民大多自认为是英国人,应该享受与英国本土同等的待遇。
但是英国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北美人民就是强壮的韭菜。没关系,后面美国人民通过独立战争教他做人。后面的先不说,我们继续来看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3年,英国政府通过了茶叶法案。这个法案是什么内容呢?这个法案主要有以下两层内容:
1.允许东印度公司向北美出口茶叶,同时取消对东印度公司出口茶叶的税收。
也就是说北美殖民地必须购买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而且还不许向东印度公司征收茶叶进口关税。妥妥的流氓条款。
2.北美殖民地必须购买东印度公司的茶叶。
东印度公司的茶叶是印度种植的红茶(Black tea),成本本就极其低廉,而且还不交关税,这就导致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几乎只有运输成本,价格要比北美本土种植的茶叶低很多。而在本条规定之下,北美必须购买东印度公司所售茶叶,这就意味着北美不能对本土茶叶进行贸易保护。这里可以看出,现在的美国和当年的英国真的是如出一辙,不愧是继承了海盗本性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
那么综合以上条款,北美本土茶叶面对价格低廉的印度红茶,几乎肯定会遭受致命的打击。这就相当于英国动了北美农场主以及商人的奶酪,而且吃相极其难看。所以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民众的极大愤怒,纽约、费城、查尔斯顿民众拒绝卸运茶叶。
1773年11月,有7艘大型商船前往殖民地,四艘开往波士顿,其他三艘分别前往纽约、查尔斯顿和费城,然而纽约和费城两地的茶商拒绝接货,这两艘商船不得不开回英国。1773年11月28日,东印度公司的第一艘茶叶商船“达特茅斯号”(Dartmouth)先停靠在波士顿附近由英军驻守的威廉要塞,后来在格里芬码头卸下除茶叶以外的其他货物。
在1773年12月16日,大批愤怒的波士顿居民集会抗议,他们反对英国政府通过茶叶税法案征收的税款。当天晚上,由“自由之子”——上文提到的萨姆·亚当斯组织成立的民间组织——组成的一群人化装成印第安人,闯进了三艘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货船,将342箱茶叶倾倒到海里,以示抗议。这场事件被称为“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
这个事件的策划者之一,就是上文提到的萨姆·亚当斯老哥。这里又能感受到这位老哥的政治成熟度了。虽然这事是他组织干的,但是他派去倒茶叶的人都化妆成了印第安人,也就是说甩锅给印第安人。英国政府明知道这事就是北美殖民地组织干的,但是没有证据。
不过英国也不是好惹的,这起事件被视为对英国国家权威的挑战。英国议会随后通过《闭港法案》和《麻省政府法案》。《麻省政府法案》剥夺了马萨诸塞州的自治权,也就是法案颁布之后马萨诸塞州所有的行政任命和调整,必须通过英国政府;《闭港法案》则关闭了波士顿港口;同时英国还增加了北美的英军驻军,用于震慑北美殖民地政府。这些行动进一步加剧了北美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英政府的压力之下,北美民众很愤怒。其实是北美的农场主、商人等利益集团很愤怒,但是他们能够煽动和掌握民意,相当于代表了北美民众的态度。因此在1774年,13个北美殖民地派代表聚集在美国费城开始搞事情。他们讨论应对英国政府实行的种种不公政策,包括殖民地政府无法代表人民的利益、英国政府对殖民地征税而没有代表权、军队驻扎在殖民地、对殖民地实行禁运等等。这次会议史称“第一次大陆会议”,会议通过了《大陆会议谴责条例》,相当于为后续的独立战争统一了阵线,成立了领导机构。
到了1775年,英政府和北美殖民地的关系愈发紧张。同年4月,英国军队试图抓捕马萨诸塞省的抗议领袖和武器库守卫者,引发了列克星敦和康科德的战斗。这场战斗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同年5月,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会议选出了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并通过了《独立宣言》。《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13个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脱离了英国的统治,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这是英国政府始料未及的,他们没想到韭菜还真的造反了。不过没关系,强大的英国海军和陆军不是吃素的。当年打七年战争的时候,法国那么强大,还不是被英军虐?现在面对刚成立的美国民兵,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非常抱歉,美国民兵还很不是小菜一碟!”当然,说这话的不是美国人,而是法国人:“想当年七年战争的时候,你们英军联合北美民兵二打一。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我们联合北美民兵打你们了!”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法国向美国提供了大量的财政、军事和战略支持,法军甚至直接到北美参战,与美国民兵组成联军,在萨拉加托击败英军,促成了美国的独立,可谓是报了七年战争的一箭之仇。这也证明了一个道理,不管是谁,一打二那都是不好打的。
美国独立以后,尽管在接下来的两个多世纪里,英国依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失去了北美殖民地后,英国后续衰落的结局已不可避免。
从历史上看,凡是不可调和的贸易争端,最终会由战争决定。金灿荣教授说过,如果我们在近海取得一次胜利,那么世界的局势将发生改变。期待胜利的时刻能够早日到来!
学习历史,以史鉴今。水手君与你共勉!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