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冲泡现场测试,玻璃杯和白瓷盖碗,谁才是它最适合的冲泡工具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今天,麻花很有罪恶感。
我竟然用玻璃杯,泡了坑涧肉桂!
用玻璃杯泡岩茶,还是一款正岩茶?一听就很疯狂。
人不疯狂枉少年。
这次实验,纯粹是因为茶友提的一个问题,“绿茶、白茶、黄茶、红茶都能用玻璃杯冲泡,为什么岩茶就不行?”
能说是因为岩茶傲娇吗?
可以。
但真正的原因所在,是我们并不待见玻璃杯泡岩茶这一做法。
实验亲测:玻璃杯泡岩茶,是对好茶的一种浪费。
它根本泡不出岩茶的精气神,反而会拉低岩茶在你心目中的形象。阳春白雪的高大上形象,瞬间幻灭。
塑造一款茶,需要山场、工艺加持。
但毁掉一款茶,只要一个玻璃杯。


《2》
1、玻璃杯冲泡岩茶实验
实验准备
茶器:300毫升透明玻璃杯,注水量200毫升,带把手最好。
茶样:坑涧肉桂一泡
净含量:8克
用水:某牌纯净水
水温:100℃
在场的朋友都说麻花要疯了,竟然用这么好的茶做实验!
不拿点好茶出来,怎么能体现出错误冲泡对一款好茶的毁灭性打击?
既然已经疯狂了,不如疯狂到底,拿泡好茶。同时,也能堵住悠悠众口,省得键盘侠说:“哼,你的茶本身就不好,怎么泡都难喝。”


实验过程
第一步:冲洗茶具
先将冲泡使用的茶具用沸水烫洗一遍,即便是用玻璃杯冲泡,也不能随意。
烫洗一遍,可清除异味。


第二步:投茶
方便投茶,先将泡袋剪开,不可暴力撕扯泡袋,避免破坏条索完整性。
在投茶前,也曾犹豫:一次性投茶8克,会不会太多?
但为了对比实验,当然要狠一点。
更何况,如果每次投茶都放一点点,一泡茶分两天喝,也会跑气。倒不如一次性喝完。
一不做,二不休。
既然要对比盖碗泡茶的效果,投茶8克。


第三步:注水
仍旧是注入沸水。
泡岩茶,100℃冲泡是基本要求,不论手中的茶具如何改变,水温不能变。
注水量,200毫升即可,不必太满,否则烫手又烫口。


第四步:等候茶凉
沸水与条索接触后,那反应相当于是火星撞地球,猛烈异常,条索快速在水中溶解,沉入杯底,不过几秒钟时间,原本清澈透亮的水,成了赤红色。
远看,如托尼斯石榴的颜色,宝红色,十分有食欲。
但……按照以往喝茶的经验来看,这种颜色的茶汤,少不了浓烈而苦涩。
原本想等着茶汤彻底凉了,适口了,再喝茶。
可惜实在没有勇气。
半分钟后,毅然决定倒出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第五步:品茶
果然,玻璃杯泡出坑涧肉桂的味道,在意料之中——苦而浓。
且来看看在座的朋友,是如何评价玻璃杯泡肉桂的味道吧。
“你确定,这是坑涧肉桂?原本的柔和和清甜去哪儿了?”
被玻璃杯破坏了。
“哇,好苦!”
苦,是必然的,这次实验时,还没有让肉桂一直和水接触呢,及时中断了咖啡碱释放,否则汤水会更煞口,更苦。
“感觉像是在喝黑咖啡,没有糖,没有奶,苦得很。”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坑涧肉桂泡成这种味道,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点像喝高度白酒,这心口烧的慌。”
玻璃杯泡茶的苦,看来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滋味浓到让人怀疑自己喝的是白酒。
“好茶泡了,都有这么可怕的口感,要是换做非正岩的茶,岂不是难以下咽?真不知道怎么会有人想到用玻璃杯泡肉桂。”
也许,是条件有限,但又想喝上一口茶,才用了如此极端的方法。
“茶不错,但就是太浓了,我得兑一点开水再喝。不喝它,太可惜了。”
用正岩茶进行实验,麻花也算得上的茶界第一人吧。
综合朋友们的评价,不难发现:玻璃杯泡茶,好感度极低。




第六步:再注水
看了看叶底,还有大部分条索未舒展开,要是就此不泡茶,真的太浪费了!
继续用沸水冲泡。
沸水一注入玻璃杯,第二冲茶和水的反应,明显和缓了许多,茶汤的颜色释放速度变慢。
茶汤的颜色,不似红宝石的色泽。为保证实验准确,同样半分钟后倒出茶汤。
汤色,明显浅了好几度。汤水不在红得浓艳,多了几分清透感。
与汤色同时改变的,还有茶汤的口感。
入口后,汤水的浓度降了几分,厚度也随之下降,茶汤的落差感极为强烈。
但对于大多数茶客而言,玻璃杯第二次冲泡的茶汤浓度,更容易上口。


第三次冲泡,茶汤已经泡不出太多的味道。
汤水里的感觉,是用盖碗泡了10次以后的味道。薄而寡,桂皮香变淡。
只有三冲的冲泡记录,坑涧肉桂史上最低。
香气、滋味双双跌落谷底。
喝岩茶,还是要用盖碗冲泡。为了重新回味坑涧肉桂的风采,取盖碗泡了它。
110毫升的盖碗冲泡,这才是坑涧肉桂熟悉的味道。
桂皮香稳定、清晰而持久,香气溶于水中,不必细细啜,就已经能感受到浓郁的桂皮香气。冷后闻香,还带有清甜的果香风味。
每一冲的香气里,都藏着不同的香型。这是盖碗冲泡,赋予肉桂的特色。
茶汤温和、清甜、细腻、柔软,这才是坑涧茶该有的丰富,温润如陌上君子。


《3》
盖碗冲泡VS玻璃杯冲泡差异
1.香气表现力
盖碗泡茶,更能感受每一冲的香气变化,焦糖香、桂皮香、花香、果香,都能细腻地感受到,随着温度的改变,香型还不一样。
玻璃杯泡茶,香气一股脑都溶在水里,难分彼此,并没有层次感的变化。
并且,玻璃杯敞口的结构,香气容易消散到空气中,对于肉桂这样一款以香气著称的茶而言,玻璃杯泡茶,太憋屈,香气没有施展的空间。
就香气感受而言,玻璃杯泡肉桂,并不是最好选择。


2.茶汤滋味感受
盖碗泡茶,风味会变。
每一冲茶汤的风味,似阿甘的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冲,会有哪些惊喜在等着你。
第一冲,清甜。第二冲,醇厚。第三冲,甘醇。第四冲,柔和……一直到到最后一冲,汤水给味蕾的感受不尽相同。
但玻璃杯泡茶,就没有这些滋味的变化。
茶汤入口后,除了浓烈的苦味成最深刻的记忆点,再无其他。
回想起玻璃杯泡的坑涧肉桂,只有那浓烈的苦味。
这不该是肉桂应有的表现。


3.耐泡度明显不同。
同样8克的坑涧肉桂,用玻璃杯冲泡,只能泡3次,就已经没有过多的味道。
而110毫升的盖碗冲泡,能够泡10次以上。
玻璃杯和盖碗冲泡的次数,相差近三倍。
如果用盖碗泡茶,一个人能喝一个下午。
玻璃杯泡茶么……并不能激起喝茶的欲望,茶基本上就浪费了。能泡几次,其实也就没有太多探讨的必要。


4.综上所述
冲泡岩茶,最好的方法还是用白瓷盖碗!
盖碗泡茶,才能体现出岩茶的韵味。
请记住我们喝茶的目的:为的是享受,而不是受虐。
听过来人一句劝:还是放过岩茶吧,别用玻璃杯泡它!


《4》
麻花虽然嘴上说玻璃杯泡岩茶,是一种浪费。但实际上,还有收获——再次验证玻璃杯不适合泡岩茶。
玻璃杯的发明,方便了冲泡,但也带来了隐患。
岩茶经过玻璃杯冲泡法,仿佛换了一款茶,之前引以为傲的岩骨花香,荡然无存。
它与香清甘活,也彻底无缘。
今天下午,泡的还是坑涧肉桂这么好的茶,要是换做了其他非正岩的茶,还指不定有什么可怕的口感。
玻璃杯泡岩茶,算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但也仅仅限于尝试阶段。
今日,也算是身先士卒一番,如果近期有准备用玻璃杯泡岩茶的朋友,还是尽快打消这个念头,别白白浪费了一泡好茶!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