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收藏:你应该知道的“十七大名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酒收藏逐渐成为了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酒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而且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在老酒收藏过程中,了解“十七大名酒”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漫长的岁月中,白酒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和文化。1979年,中国白酒界评选出了十七大名酒,这些名酒代表着中国白酒的最高水平和独特风格。值得一提的是,这十七个品牌如今的命运各不相同,有的成为国内酒界翘楚、当之无愧国酒称号,有的却遗憾落寞、难振旗鼓……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十七大名酒。
一、茅台
茅台的成功,离不开“坚守”
茅台镇自古便因美酒享誉四方。1951年,政府将生产“王茅”的“荣和烧房”、生产“华茅”的“成义烧房”和生产“赖茅”的“恒兴烧房”三家烧房改造合并后组建国营仁怀酒厂。曾经偏隅一方的地方酒,如何成为国人皆知的“国酒”品牌?茅台的成功,值得我们深思。
茅台,缘何成功?
“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酒是绍兴黄酒,饮用黄酒,不淡不浓,恰似中国人醇厚淳朴的中庸性格。不仅如此,当时有身份的上层社会喝的大多是黄酒,清宫秘方中使用的也大都是黄酒,因此才会有“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价贱买论斗”的说法。
从“民国”至1949年,中国酒业悄然发生变化—征战期间,酒可壮行、可壮胆,既是英雄的死别之酒,又是壮士的凯旋豪酒。在特殊的战争时期,曾经更多为普通老百姓接受的白酒,开始得到更高层面的普及:人们逐渐改变了饮食偏好和味觉记忆,开始逐渐适应口感更重、味道更浓、感官刺激更强的高度烈酒。
战争期间,在茅台镇的茅台酒遇上了红军。红军来到遵义,在这个几乎未被侵扰、物产众多、人民安家乐业的边陲小镇喝到了赤水河酿造的美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种庆功宴上,开国元勋对茅台酒口感念念不忘。顺应着局势发展的主流,茅台逐步在白酒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茅台的成功,离不开“坚守”二字。
中国白酒的香型,潮流一直在更迭,清香、浓香都曾经风靡全国,引领市场,国内无数酒厂马上跟风追逐,于是,我们不难见到,一些原本生产酱香型的酒厂改而生产浓香型白酒。茅台的灵魂人物季克良先生,当年做出香型坚守、储存时间坚守的决定,高瞻远瞩,令人生敬。
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是茅台长期以来始终保持品质、赢得消费者交口称赞的根本原因。本可以机械化生产,却仍然采用手工作业,这就是对品质的坚守。
是不是越老的茅台越好喝?
老茅台那么贵,是不是越老的茅台越好喝?
酒是陈的香,一瓶酒随着岁月流淌,在酒瓶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因此一瓶新茅台酒与有一定年份的老茅台,在口感上一定是有差异的。然而,一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的茅台,口感一定会胜过九十年代的茅台吗?
答案是未必。
酒的储存,受到保存环境和保存条件的影响;一瓶老酒,挥发是常事。聂卫平曾获得一瓶产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另一说法是产于1949年)的孤品茅台。历经岁月,粗陶茅台酒瓶装着的酒只剩二两,最后由季克良先生用一瓶年份茅台酒与这二两“黄金”勾调饮用。这二两酒尽管陈味突出、香味仍在,却不一定适合直接饮饮用,因此将老年份的酒与新酒勾调后再喝,是不错的选择。
酱香型白酒倘若保存得当,定会是难得的琼浆佳酿。然而遗憾的是,老茅台往往“跑酒”多。倘若您收藏的三十年以上酒龄的茅台酒酒线高,那么则要多加提防,这样的酒,打孔的嫌疑比较大。
九十年代,茅台酒不断改进封口工艺,茅台酒的保存从而得到保证,应该说,这个时候的茅台酒,酒质是较为稳定的。近年来,茅台酒价格水涨船高,一瓶九十年代初的茅台动辄上万,其价之高令人咋舌。如此想来,再过上数十年,这九十年代的茅台或许将成为人们眼中的天价之物了。
鉴于茅台品质的稳定、考虑到老茅台动辄数万元的天价,建议初涉茅台收藏的朋友可以从近五年生产的茅台开始下手,这些酒相比较老茅台而言性价比更高,且经过五年存放,口感愈加醇厚甘美,具备较高的升值潜力。
二、汾酒
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
八十年代瓷瓶汾酒
汾酒,于历史长河绵延数千年,早在南北朝时期便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高湛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而一举成名。历经数千年的酿造工艺的传承及蒸馏法的介入,汾酒在中国酒文化的哺育滋养下,逐渐树立起在清香型白酒中的龙头地位。
汾酒文化绵延数千年,汇聚了晋商文化的重要一脉。早在南北朝时期便以“汾清”酒之名作为宫廷贡酒而著称,唐诗宋词中也留下不少与汾酒有关的历史痕迹。
到了清代,汾酒已享誉全国,《镜花缘》中便将“山西汾酒”列为国内五十余种名酒之首,汾酒之名可见一斑。彼时大江南北的酒铺作坊都有汾酒出售,不仅如此,汾酒工艺更是远播全国。
1939年7月,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出版的《贵州经济:茅台酒的沿革及制造》一书中写道:“在‘满清’咸丰以前,有山西盐商来茅台地方,仿些汾酒制法,用小麦为曲药,以高粱为原料,酿造一种烧酒。后经陕西盐商毛某、宋某先后改良制法,以茅台为名,特称为茅台酒。”大量的记载表明,晋商曾将汾酒的生产工艺带入茅台镇,并结合当地的风土,酿出了茅台酒。
当然,杏花村汾酒之名,最盛之处莫过于耳熟能详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因此,说一瓶汾酒之酿成,得益于自然、历史、人文、传统的多重融合则绝不为过。
作为连续五届蝉联“中国名酒”称号的汾酒,其酒厂之渊源可追溯至1875年“宝泉益”酒坊的成立。此后,与其有血脉承继之缘的酒坊还有崇盛永、德厚成等。
汾酒的发展历经数十载变迁洗礼,时至今日仍列中国酒界当之无愧的名酒之前席。在收藏市场上,顶级藏品如五十年代专卖事业公司汾酒、六十年代地球汾酒、“四新牌”汾酒。
而常见的陈年汾酒主要有七十年代的压盖古井亭牌汾酒、八十年代短铝旋盖汾酒、九十年代长铝旋盖汾酒,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外销的长城牌汾酒以及造型雅致的瓷瓶汾酒。
汾酒的系列酒亦得到了许多资深藏家的关注,如陈年老白汾酒、颇有历史意义的白玉白酒、北方烧酒、杏花村酒以及竹叶青酒、玫瑰汾酒等。而且,相比较十七大名酒中的其他名酒,陈年汾酒价格仍然不算太高,因此非常具备投资潜力。
三、泸州老窖特曲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今无忧,特曲是尝。产自泸州,甘洌芬芳。
八十年代方形圆底泸州老窖系列
泸州,古称江阳,其酿酒史足有数千年,自古以来便享有“江阳尽道多佳酿”的美誉。在中华酒文化浩浩荡荡的巨制长篇中,泸州老窖谱写着其中璀璨夺目的一章。
“泸州老窖”之所以得名,据说是因为它的老窖池群创下了几个中国之最:建造最早、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
泸州老窖的历史传承,可见于国窖1573的前身—泸州老窖特曲酒。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的泸州老窖酒厂,对泸州大曲酒按照质量等级划分了“特曲、头曲、二曲、三曲”。
其中,特曲酒为酒质最优。特曲酒最早使用“白塔”牌注册商标,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了顺应 “工农联盟”的时代趋势,改用“工农牌”注册商标并一直沿用至1987年。如今收藏市场上,五十年代的“白塔牌”泸州老窖极为罕见,而同样少见的“工农”特曲也顺势成为极品。
八十年代开始,特曲酒开始采用方形圆底玻璃瓶包装,由于泸州老窖酒蝉联五届中国名酒称号,因此在方瓶包装上更可见酒厂对品牌获得名酒称号的显著标示。辨别其年份非常简单,酒标上印有1980年金质奖章的为八十年代初生产;印有1980/ 1984年金质奖章的则为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产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泸州老窖特曲酒一改当时的方形圆底瓶型,启用新型方形方底瓶型,并采用铝旋盖封口,瓶标也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酒与早期的泸特相比性价比更高,口感绝佳。
老酒之老,在于其香味、口感的传统特性。它们陈味持久、酒香优雅、舒适协调,相较新酒而言口感更佳。值得一提的是,泸州老窖早期生产的头曲、二曲、三曲系列酒由于存量更为稀缺,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价格一路看涨,有些价格甚至超过了特曲酒,这也印证了陈年酒物以稀为贵的原则。
四、西凤酒
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各不出头。
七十年代凤凰牌西凤酒
西凤酒是凤香型白酒的典范。历代文人留下不少与西凤酒有关的故事,苏东坡更是挥毫写下“花开酒美喝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脍炙人口的华美诗句。
西凤酒的产地—陕西凤翔县似乎不及茅台镇、杏花村般名气大。然而,它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嬴政创霸、始皇加冕、周室发祥皆在该地;因“凤凰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凤翔。浪漫的传说后,是一片有故事的风土。
这一片历史、人文、地域的风土诞生了西凤酒品牌。“西凤”,“西”指“陕西”,“凤”指“凤翔”。而早期的西凤酒一直沿用的凤凰图案,是其雍容历史的传承。“民国”时西凤酒已享誉全国,有记载称“陕省以凤翔、岐山、宝鸡等县所产凤酒最优质”。
在1952年、1963年、1984年和1989年的第一、二、四、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酒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其品质风格也更加醇馥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西凤酒的酒海,它实际上是盛酒的容器,早期的西凤酒在出厂以前均贮存在酒海中。最大的酒海可盛六吨白酒。“酒海”采用当地荆条编成,内壁糊以麻纸,涂上猪血等物,然后用蛋清、蜂蜡、熟菜籽油等物按一定的比例配成涂料涂擦、晾干。
酒海造价成本低,存量大,酒耗少,可使酒醇化、酯化,防渗漏性能强,适于长期贮存。有专家称,西凤酒之所以有“凤型”的独特香型,也许与“酒海”不无关系。
西凤酒被誉为“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各不出头”。它的凤香,与茅台的酱香、五粮液的浓香、汾酒的清香、三花酒的米香不同,兼取众酒所长,熔于一炉,酱清米浓齐集一身。八十年代的高度西凤酒是本人颇为钟爱的一款喝品级藏酒,其陈味突出,是凤香型白酒的绝佳代表。西凤酒的收藏价格相比其他国家名酒并不高,因此升值潜力较大。
五、姚子雪曲——五粮液
集五粮之精华,酿浓香之口感。
1968年交杯牌五粮液
五粮液香气悠长,滋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是浓香型白酒的典范。在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五粮液获得“中国名酒”的称号,自此确立了在中国酒界的领军地位。
五粮液,顾名思义,采用五种粮食酿造。据说,宋代姚氏家族酿制的远近闻名的“姚子雪曲”,便是五粮液的最初雏形—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巧妙配比,加上宜宾独特的地理环境终得此佳酿。
五粮液最早的商标如今已成追忆,该商标于1932年注册,图案由高粱、玉米、稻谷、荞麦、胡豆五种粮食组成,在图案上方印有生产地址“四川省叙州府北门外顺河街陡坎子利川永大曲作坊附设五粮液制造部”。
在陈年白酒收藏市场,五粮液酒是仅次于茅台酒的白酒收藏品牌之一。2011年,一瓶六十年代的“交杯牌”木塞五粮液在杭州西泠印社陈年白酒拍卖专场上拍出了98万元的高价。
收藏市场上较为常见的五粮液,主要为萝卜瓶型,其中塑盖的五粮液生产时间较铝旋盖生产时间更早,价格也高出不少。
七十年代的“长江大桥牌”五粮液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性,这种商标的老五粮液酒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隐退国内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交杯牌”和带有中国名酒优质奖章的五粮液酒—“交杯牌”注册商标于1981年开始使用,该注册商标有“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之寓意,该商标直至1986年方才退市;带有优质奖章的五粮液酒则是其在1979年获得“中国名酒”称号后开始生产。
塑盖优质奖章五粮液与“交杯牌”五粮液均为陈年白酒藏家之必藏酒。不过,该酒在收藏市场仿冒品众多,有些是真假难辨的高仿,有些则是手段拙劣的仿冒酒,一眼看去便问题重重。
当然,陈年五粮液的品种远非以上几种,在收藏市场上较常见的还有俗称麦穗瓶五粮液以及早期用于出口的五粮液酒。这些酒由于相较萝卜瓶五粮液数量更少,因此收藏价值更高。
六、古井贡酒
九酝甘醴,十旬兼清。醪敷径寸,浮蚁若萍。
古井贡酒系出名门。酒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柔和,回味悠长,空杯余香,是浓香型白酒的代表。
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酿造方法,“贡酒”由此而得名。九酝酒法尽管在当时生产出来的不过是黄酒,但其历经千百年传承,最终成就了一个传承有序的名酒血脉—“古井贡酒”。
古井坐落于亳县城西外二十公里的减店集,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据称该地多盐碱,水味大都苦涩,但独有一口古井水清味美。相传这口井是北魏时期与元树将军鏖战多时的独孤将军死前投金锏长戟的那口井,也就是今日酿制古井美酒的那座古井。因此,说它是“古井”确实名副其实。
有关古井贡酒的命名,还有一段插曲。1959年10月,安徽省轻工业厅发出通知,称亳县减店酒厂所生产的高粱大曲经省领导研究决定命名为古井贡酒,以用水之井和酒的历史渊源命名。
但翌年古井酒厂按级申请注册“古井牌”古井贡酒商标时,却被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议删去“贡”字,并建议将曹操与贡酒的关系抹去。经过当时的安徽省专卖公司的努力,最终工商行政局同意采纳“古井贡酒”之名。
收藏古井贡酒同样秉承的是物以稀为贵之准则,以六七十年代的早期酒为极品,早期的塑盖大肚瓶型为上佳;八十年代的短铝盖为精品收藏;九十年代至2000年左右的古井贡酒则是性价比较高的喝品酒。此外,古井贡酒还有艺术陶瓶以及白瓷瓶型,这些酒都是藏家较为青睐的品种。
七、董酒
董酒与茅台酒,并称为“贵州双雄”。
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甘洌爽口,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与回甜,并微带使人有舒适感的药香及爽口的酸味,饮后不干、不燥、不胃灼热、不上头,余味绵绵。
贵州酒,以茅台最为知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贵州遵义董酒厂的董酒作为董香型白酒的代表,曾与贵州茅台酒一同被称为“贵州双雄”。
很多人以为董酒得名,是取了“懂酒”之谐音;也有稍微了解董酒出身的酒友们会讲,董酒得名与其产地遵义董公寺镇有关;更有深谙中国文字传统之人将“董酒”之“董”拆解,点睛之字,尽得风流:“董”为“艹”与“重”之合,“草”字头意为“百草、草药”,而“重”则意指数量众多。“草”“重”之“董”,将董酒汇聚百种草药之精华的文化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
董酒之特色,在于中药材的加入,更在于这百余种中药材并非加入酒中,而是在制酒曲时加入。董酒使用130余种名贵中草药,由源远流长的两个配方组成—制小曲的“百草单”(又名“蜈蚣单”,加入95味中药材)和制大曲的“产香单”(加入40味中药材)。这种配方和它特有的串香工艺现已被列为民族遗产保护项目、国家部级机密,因此被加入大、小曲的具体药材至今仍是一个谜。
有记载称清末年间,董公寺一带的大小酒坊已学会酿造大曲、小曲,并以草本植物入曲。1957年,董酒恢复生产,由遵义酒精厂担任试制任务。1958年,董酒始酿成功并投放市场,当时使用的是“湘江”牌商标,也是第一代董酒商标, 该商标又称为“金龙牌”。
遵义酒精厂出品的早期董酒可遇不可求、价格超高,精品级的陈年董酒主要有:“红城董”、1980年仅生产了一年的“黑边董”、1981年推出的“蓝董”、1983年问世的“白董”以及1989年开始出品的“红董”。
在琳琅满目的精品陈年董酒中,红董出品年份最晚,收藏价格也最低。1993年,国务院出台通知,严禁虎骨贸易,并规定不得再用虎骨制药,从此,红董中便取消了虎骨这一成分。从收藏的角度而言,应以1993年之前生产的董酒为最佳。
八、全兴大曲
盏底轻浮别有香,秋光酿出深浅黄。
八十年代方瓶全兴大曲
全兴大曲世代相传,几经起落,终因其清澈晶莹、窖香浓郁、醇和协调、绵甜甘洌、落口爽净的浓香品质,重获世人的认可。
蜀之佳酿,自古以来便数不胜数。先秦的“清酒”,唐时的“青城乳酒”,宋时的“锦江春”,元代的“刺麻酒”,明代的“万里春”,美酒以濯锦江畔的新泉、薛涛井水酿制而成。清朝年间位于水井街的“福升全”酒坊(后更名为“全兴成”)便是老八大名酒全兴大曲的前身。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国营成都酒厂成立,在全市仅存的“全兴成”三个老窖池的基础上,老酒师、技工们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逐渐迎来了成都酒业的复兴。名酒荣耀纷至沓来,分别于第二、四、五届评酒会上获得“中国名酒”的称号,这对于中国白酒而言,可以说是最高荣誉。
全兴大曲是地地道道的大城市产物,如今,它的主流产品有了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名字—水井坊,这与酒坊坐落在水井街不无关系。早期的全兴大曲酒则一直都是收藏市场的香饽饽。
在使用“全兴牌”注册商标之前,成都酒厂曾使用过“红粮牌”“红旗牌”及“青羊牌”等注册商标。目前收藏市场上较受欢迎的是“青羊牌”全兴大曲酒。较之后来的“全兴牌”产品,“青羊牌”产品年份更早、更为稀缺。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全兴牌”注册商标逐渐取代了“青羊牌”注册商标;而塑盖封口也于1987年更改为白铝旋盖封口(九十年代中期改为金色旋盖封口)。
八十年代之前的全兴如不可求,那么九十年代的全兴大曲酒则是我个人认定的性价比较高的一款酒,价格不贵,陈味出众,绵甜香醇,口感又好。全兴酒厂还曾推出过一款足球纪念酒,以此纪念鼎盛时期四川足球与全兴酒厂联姻的辉煌盛况,这在全国酒厂中也算是罕见的。
九、洋河大曲
甘泉酿旨酒,泉以美人名。
酒比美人秀,相伴作长吟。
八十年代洋河大曲
洋河酒色清而明,味鲜而浓,质厚而醇,是我国浓香型白酒的代表。在洋河酒厂发展的这几十年间,洋河酒也在不断地变化。《宿迁县志》中曾记载道:乾隆二次下江南时,曾感于洋河佳酿之醇美,一住七日不愿离去,临走留下御笔:“洋河大曲,酒味香醇,真佳酒也。”
“民国”时期的洋河高粱酒闻名于世,并在此期间获得过国际名酒的美誉。1949年,淮海贸易公司三分公司洋河糟房成立,这便是洋河酒厂的前身。洋河糟房于1951年9月更名为苏北行署专卖事业公司洋河酒厂,1953年4月再次更名为地方国营洋河酒厂,后改为江苏洋河酒厂。
洋河大曲酒于第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名酒,它是浓香型白酒的代表,具有“甜、绵、软、净、香”的特征。这种口感得益于苏北地区温和的天气、肥沃的土地以及清澈甘洌、无杂不涩的美人泉水,也得益于早期洋河纯粮、质朴的酿造工艺。
藏品中的洋河大曲酒琳琅满目:“敦煌牌”压盖玻璃瓶、“羊禾牌”美人瓶、“洋河牌”美人瓶,还有方瓶、异形瓶、青瓷瓶异彩纷呈。这其中,较受白酒藏家关注的当属“敦煌牌”压盖玻璃瓶及“羊禾牌”美人瓶。这两款酒普遍产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前期,在藏界并不常见,因此也颇受追捧。
八十年代的美人瓶洋河大曲酒则是藏家的必藏之物。美人瓶之得名,主要源于该酒瓶形似古代仕女之形体,优雅婉柔,加之酒瓶通体呈现湛蓝之色,透过玻璃瓶体望向瓶中酒体,一时间美酒与佳瓶融而为一,仪态万千。如今再看洋酒酒厂生产的蓝色经典系列,不难窥见早期美人瓶陈年洋河酒的几分神韵。
如前文提到的,美人瓶亦有年份之分,其中,“羊禾牌”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使用的商标,而“洋河牌”则使用时间较晚,因此收藏价格也稍逊一筹。
美人瓶洋河早已成经典,后来居上的蓝色经典系列尽管有几分神似,但其高档奢华的包装却失去了当初复古朴实的味道。
十、剑南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剑南春,透明晶亮,气味芳香浓郁,口味醇和甘甜、清洌净爽,饮后余香悠长,有独特的曲香,是浓香型大曲酒的代表。
剑南春酒被誉为四川白酒六朵金花之一,曾与郢州富水、乌程若下等酒共同被列入唐代各地最著名的十三大名酒,足可见剑南之地酒历史久远。据称,与剑南烧春结下不解之缘的,还有当时著名的诗人李白和杜甫。酒仙李白为得美酒不惜解貂赎酒,而杜甫亦是留下“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的动人诗篇,烧春之盛名可见一斑。
1949年,政府将“朱天益”“积玉鑫”“裕川通”“天成祥”等当地老牌酒坊纳入国营范围,合并成立了四川绵竹县地方国营酒厂。我们所熟知的剑南春酒,则是1958年酒厂在原绵竹大曲酒的传统酿造基础上,通过改进原料和生产工艺酿制的高端产品。相比酒厂最初生产的绵竹大曲,该酒口感更胜一筹,是浓香型大曲酒的代表。
在陈年白酒收藏领域,剑南春因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具有很强的收藏潜力。剑南春酒于全国第三、四、五届评酒会上获得“中国名酒”称号。因此,在收藏市场上,剑南春尽管相比茅台、五粮液等酒的收藏态势稍逊一筹,但也一直是藏家关注的对象。
从产品的稀缺度上看,早期的红标剑南春以及外销的“长江大桥牌”剑南春是收藏人群较为关注的两款酒,且增长潜力大。除此之外,“绵竹牌”方瓶塑盖剑南春以及莲花瓶塑盖剑南春亦是八十年代的主流产品,在收藏市场上价格也一直稳步增长。
八十年代后期,剑南春开始采用防盗铝盖,这种类型的剑南春酒则在收藏市场上仍有一定的保有量,个人品鉴过数次,色泽微黄,酒香浓郁,醇厚悠长,回味无穷。
剑南春系列酒也值得收藏,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绵竹大曲。最早的绵竹大曲酒是剑南春酒的前身。在剑南春酒推向市场后,绵竹大曲并未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而是作为一个系列与春沙酒、双沙酲色酒等系列酒并存。这些酒在市场上都较为少见,因此收藏价值较高,有些甚至超过了普通的陈年剑南春酒。
十一、双沟大曲
香飘十里,知味息船,不愧为天下第一流。
八十年代双沟大曲
双沟大曲酒“酒液清澈透明,香气浓郁扑鼻,入口绵甜纯正,酒体丰满醇厚,尾净余长不绝”,是名扬天下的江淮派(苏、鲁、皖、豫)浓香型白酒的卓越代表。
双沟,被称作“醉猿之乡”。1977年,依据在双沟附近下草湾出土的古醉猿化石,近百名国际古生物学家、古人类学家得出了双沟地区是“古生物进化的平台,孕育人类的胎盘,自然酒起源的地方”的结论。双沟的酿酒史亦十分悠久,宋代的泗州(今双沟)是东方的大酒区之一,苏轼等文人均在这里留下不朽诗篇。
七十年代双沟大曲
1950年,泗洪县人民政府以全德糟坊为基础,联合镇上其他几个较小的酒坊,成立了地方国营宿县专署泗洪县酒厂。1955年,酒厂更名为双沟酒厂,生产出屡获名酒殊荣的“双沟大曲”。
双沟大曲酒“酒液清澈透明,香气浓郁扑鼻,入口绵甜纯正,酒体丰满醇厚,尾净余长不绝”,是名扬天下的江淮派浓香型白酒的卓越代表。1984年、1989年,双沟大曲在全国第四、第五届评酒会上获得“中国名酒”的称号。
从建厂至今,双沟大曲酒历经岁月变迁,早在五十年代末便已出口海外。而在六十年代,双沟大曲酒则由江苏糖业烟酒公司改装。早期主流的双沟酒主要采用玻璃瓶、青瓷瓶,封口曾有木塞(六七十年代)、压盖(八十年代)、塑盖(八十年代)及金属铝盖(九十年代)。
收藏市场上,玻璃瓶木塞封口的“山河牌”双沟大曲堪称精品,当时厂家的名称为“地方国营江苏双沟酒厂”,酒厂的这种地方国营的叫法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在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市场上出现了少量的换标酒。这些酒将五六十年代的老酒标贴在七八十年代的老酒瓶上,其酒瓶的材质、瓶型、封口及整体协调性等方面均不具备当年的特征,但不明就里或初涉收藏的藏友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在收藏此类藏品时,须注意酒标的老化程度以及标与瓶结合处的包浆是否自然。
十二、郎酒
上流是茅台,下流望泸州。
船过二郎滩,又该喝郎酒。
八十年代郎酒
郎酒为酱香型白酒。郎泉水甜美怡人,据称清朝末年,当地人开始用郎泉之水酿制小曲酒,足可见该水质适合酿制美酒。
养育了云贵川周边三省百姓的赤水河畔,除了有茅台酒,更孕育了另一个酱香典范:郎酒。民间有“上流是茅台,下流望泸州。船过二郎滩,又该喝郎酒”的说法。
郎酒产于四川古蔺县二郎滩镇,承袭百年前的“回沙郎酒”。解放战争时期,生产回沙郎酒的两家糟房“惠川糟房”和“集义糟房”解体,郎酒曾一度绝迹。1957年,全国范围内掀起公私合营的浪潮,在原“集义酒厂”的基础上,国营郎酒厂成立,郎酒厂集聚了惠川和集义的酿酒技师,并派人奔赴茅台酒厂运回曲药和配糟,按照传统工艺,恢复了郎酒的生产。
郎酒自恢复生产后,屡屡斩获大奖,“四川省名酒”“商业部优质酒”“国家优质酒”“国家名酒”等称号数不胜数。1980年出版的《中国名酒志》中曾这样评价当时的郎酒:“酱香纯净,酒质醇柔、甘洌,口感似鲜果之甜润酸爽,回味悠长,回香满口……属酱香型酒,但独有的风格极为显著。”
陈年郎酒之精品,当属“郎泉牌”玻璃圆柱瓶装郎酒,简称“玻璃郎”,在市场上较为少见。玻璃郎酒使用“三大革命”字样的背标,因此又被称作“三大革命命郎”,这一特殊时间的郎酒由于市场稀缺,价格令人咋舌;
八十年代初,郎酒改为乳白玻璃瓶,酒标也有了新的变化,采用了经典大字体“郎”字图案,俗称“大字郎”。 1987年,郎酒结束了塑盖封口的历史,转而使用金属铝盖封口。
从“红标郎”到“大字郎”,再到印有金质酒章的“中国名酒郎”、产量很少的“亚运郎”以及九十年代中后期的高端“五年郎”“十年郎”,琳琅满目的陈年郎酒每一瓶都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十三、黄鹤楼酒
沧海内风物,推武汉一厂,有酒驰芳名。
九十年代初特制黄鹤楼酒
特制黄鹤楼属清香型大曲白酒,酒液清澈透明,酒香清雅纯正,酒质醇厚谐调,入口绵甜爽净,饮后怡悦提神。
1952年,武汉酒厂在“老天成”等糟房的基础上建成,当时生产的是“汉汾酒”,因此,该酒与清香型白酒“汾酒”的渊源,一看便知。黄鹤楼美酒之得名,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的武汉酒厂,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从名胜古迹黄鹤楼得益,生产黄鹤楼酒。而武汉酒厂历经更名,亦终于1992年改厂名为“黄鹤楼酒厂”,此时也是黄鹤楼酒业较为辉煌的阶段。
黄鹤楼酒历经“汉汾酒”“特制汉汾酒”到“黄鹤楼酒”的变迁,其商标主要有黄鹤楼牌、晴川牌、长江大桥牌(用于外销)。在十七大名酒中,黄鹤楼与汾酒、宝丰酒一样,均为清香型白酒,酒香清雅纯正,酒质醇厚谐调,入口绵甜爽净,饮后怡悦提神。
最早期的黄鹤楼酒酒瓶为啤酒瓶型,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左右开始改为方形扁玻璃瓶,九十年代初酒瓶封口则由塑料盖改为金属盖。
遗憾的是,两度蝉联国家名酒的黄鹤楼酒最终难逃倒闭的命运,自2003年被收购后,从此在白酒市场难现过往辉煌。因此,在陈年白酒收藏市场,早期的黄鹤楼酒则显得更具有升值潜力和纪念价值。
十四、武陵酒
千秋澄碧湘江水,巧酿香醪号武陵。
裤币武陵酒
武陵酒于1989年荣获“中国名酒”称号,成为与茅台并列的酱香型白酒代表。武陵酒酒色微带淡黄,清澈透明,酱香馥郁,略带焦香,入口绵甜、柔和、纯正、爽适、味长。
湖南常德盛产美酒。1952年,政府在年产不到一百吨酒的原私营糖坊基础上组合成立了国营酿酒厂;1957年,这家酿酒厂更名为常德酒厂,恢复生产传统白酒;1959年,浓香型风格的德山大曲酒根据传统酿造技术酿造而成,此时的常德酒厂,还没有武陵酒的影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茅台酒作为当时的接待用酒,供应前来拜访的宾客明显不足。为生产出与茅台酒口感一致的政府接待专用酒,湖南省革委会决定在本土开发一款酱香型高品质接待用酒,出于对常德酒厂自然环境以及时任酒厂厂长鲍沛生与时任茅台酒厂技术副厂长季克良先生的同学关系的考量,决定将试制该酒的任务交予常德酒厂。常德酒厂派技术骨干到茅台酒厂,潜心学习研究、试制,并于两年后试制成功,命名为“武陵酒”。
“武陵酒”原本是应运时代的要求而生,事实上,在那个年代,全国有很多酒厂均在仿制茅台的酱香型风味,这些酱香型白酒均在全国评酒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这些仿茅台风味的酒厂均逐渐没落,而武陵酒厂最终也未能逃此命运。九十年代末,武陵酒厂发展停滞,逐渐隐没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中,尽管近年来改制后的武陵酒仍在不断发力,但多少显得力不从心。
不过,曾辉煌一时的武陵酒在收藏市场上却是香饽饽,由于该酒当时本就产量不大,且名气不及其他十七大名酒,因此存世量很少。
此外,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武陵还生产了一款异形的复古武陵酒,行内称之为“裤币武陵”,该酒由画家韩美林先生设计,古朴典雅,是武陵酒收藏的理想藏品。
十五、宝丰酒
汝海之南,应邑之野,酒以得诗,声誉远播。
九十年代初人民大会堂专供宝丰酒
元代诗人元好问曾留下“春风着人不觉醉,快卷更须三百杯”的诗句赞美宝丰酒。历史的发展,造就了宝丰“清香纯正、绵甜柔和、甘润爽口、回味悠长”的清香型品质口感。
传说中,仪狄造酒于“汝海之南,应邑之野”,该地经考证就是当今的宝丰县。宝丰县酿酒历史悠久,在宝丰出土的3000多件陶酿器、盛酒器与饮酒器为此提供了确切的历史物证。从夏禹时期的仪狄造酒,到隋唐酿酒业的长隆兴旺,及明清时候的留香四方……在四千多年酿酒史中,宝丰酿造技艺延续传承。
1947年,宝丰解放,当时驻宝丰某部队的排长陈宏达与教师傅惠中,在仓巷街宋乃修私人酒馆的基础上,以“裕昌源”作坊为主,合并其他几家酿酒作坊,筹建了“豫鄂陕边区第五军分区酒局”,这便是宝丰酒厂的前身。
1948年,县人民政府将“第五军分区酒局”更名为地方国营宝丰县裕昌源酒厂,成为河南省建厂最早的白酒厂家,其产品被命名为“宝丰牌宝丰酒”,另称“莲花酒”。莲花之得名,有一个说法称将宝丰酒点燃后,火焰犹如莲花;还有一个说法,认为此酒香清逸远扬,有类似莲花的芳馨。
宝丰酒厂历经“河南省酿造工业公司宝丰酒厂”“国营许昌专区酿造厂”“地方国营宝丰酒厂”三次更名,最终于七十年代末定名为“河南省宝丰酒厂”。
历史的发展和传统的继承造就了宝丰“清香纯正、绵甜柔和、甘润爽口、回味悠长”的清香口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宝丰酒主要采用玻璃瓶型、啤酒压盖;从八十年代开始,有了瓶型各异的瓷瓶宝丰酒。
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民大会堂的宝丰酒,形态优雅,较受众多藏家的青睐;九十年代的宝丰酒则主要以金属旋盖玻璃璃瓶型为主,这种酒从收藏角度来看,性价比较高,用来收藏或自饮均比较合适。
整体说来,除了一些稀缺的陈年宝丰酒种类,八九十年代的宝丰酒相比较其他十七大名酒而言,收藏价格仍偏低。尽管如此,近几年宝丰酒的收藏价值仍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十六、宋河粮液
古来酿酒先宋河,孔子聚圣醉三天。
八十年代宋河粮液
老子故里,礼德之源。古宋河之滨的宋河酒在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获得“中国名酒”殊荣。窖香浓郁、绵甜甘爽、口味醇厚,具备豫派浓香的风土特点。
位于古宋河(今大沙河)之滨的河南鹿邑枣集镇是道家始祖李耳(老子)的故乡。相传春秋时期,孔子由曲阜至此问礼于老子,曾酒醉枣集,留下“唯酒无量,不及乱”的箴言。从酒德酒礼的角度出发,宋河之酒颇有历史渊源。宋河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酒产区,终于在二十世纪赢得世人广泛的关注,生产出获得“中国名酒”殊荣的宋河粮液。
1968年,“鹿邑酒厂”在当地20余家酿酒作坊的基础上建成,酒厂最早生产的酒取名“鹿邑大曲”“鹿邑二曲”。宋河粮液酒则是该厂于七十年代推出的高端品牌,它在鹿邑大曲酒的原料工艺基础上投产。因酒厂坐落在古宋河(今大沙河)之滨,酿酒用水取自河中之水,又因酿酒用粮为当地优质高粱,故取名为宋河粮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酒厂名称也随之更名为“河南省宋河酒厂”。
宋河粮液使用的商标主要有“东方红牌”“鹿邑牌”和“宋河牌”,其中,“东方红牌”使用至七十年代后期;“鹿邑牌”使用至八十年代中期;而“宋河牌”则于1984年左右开始使用。
宋河粮液是典型的浓香型白酒。1981年,在庐山召开的全国名优酒质量检评会上,专家们评价它“无色透明,窖香浓郁,入口绵甜、甘爽,尾子干净”。
七八十年代的宋河粮液在收藏市场上并不多见,这许是该酒在早期产量不高所致。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宋河粮液则以低端品主攻市场,这些酒留存至今,算不上是质优的藏品,用来品鉴倒是不错的选择。
十七、沱牌曲酒
射洪春酒寒仍绿,极目伤神谁为携?
八十年代沱牌曲酒
沱牌曲酒为浓香型白酒,是四川名酒“六朵金花”中的一朵—芬芳四溢,名驰剑南。“春酒”“谢酒”“火酒”“咂酒”,是沱牌曲酒一脉相承的渊源,它们历经变革、更新与重生,最终形成如今的沱牌曲酒。
北纬30度9分,这一神秘的纬度是世界公认的酿酒中心地带,靠近这一纬度的区域,拥有世界公认最适宜酿酒微生物富集繁衍的生态环境,也聚集着四川的名酒,人们将它们亲切地称为“六朵金花”—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全兴大曲以及沱牌曲酒。
出品沱牌曲酒的射洪县,自古便以酿酒著称。杜甫曾游此地,留下了“射洪春酒寒仍绿”的诗句。春酒为何绿?春酒为谁寒?——射洪之酒从此在历史的书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唐诗中的“春酒”还是明代名噪蜀中的“谢酒”,抑或清代民间酿制的“火酒”“咂酒”,这些都是沱牌曲酒一脉相承的渊源,它们历经变革、更新与重生,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沱牌曲酒。
沱牌曲酒近代的前身源于“金泰祥糟房”。1911年,沱镇酿酒世家李吉安引龙澄山沱泉水为酿酒用水,酿制大曲酒,泉香酒洌,一时享誉国内外。1945年,李吉安聘知名曲酒技师郭炳林,创建“曲酒作坊”,于1946年将此酒命名为“沱牌曲酒”,并以石印商标为记。
1951年,当地政府在“曲酒作坊”的基础上,成立“国营射洪县曲酒厂”,沿袭传统工艺,酿制沱牌曲酒。1988年,为使酒名与厂名统一,将厂名改为“沱牌曲酒厂”。
曾经的沱牌曲酒如今却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酒厂推出的高端白酒“舍得”,酒厂的厂名也由此更名。然而,收藏界却未因此淡忘沱牌曲酒,作为一款老牌的四川名酒、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存世量小,这无形中促使收藏沱牌曲酒的价格一直稳中有涨。有一些早期的沱牌曲酒更是难得一见,极为稀缺。
收藏沱牌曲酒,还可以收藏其头曲、大曲、二曲、金沙酒等系列酒。这些系列酒如若能自成体系,则丝毫不逊色于沱牌曲酒本身。
关注酒票,了解更多存酒知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