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请将“对联”还给“对联”

 

也许是作为中国人的固有基因,本人虽不是学文,但对诗词对联等中华传统文化有一种自然的喜爱。平常生活中其实不太接触,更谈不上什么研究,多年前曾短暂在某论坛和网友瞎玩过一段时间,此外几与诗联等绝缘。年来有些空闲,忽又捡起这多年前兴头,在平台和网友玩起对联,意外不断遇到有网友出来质疑出联出律、失替等,乃至有个别素质低下者,不断骚扰,口中污秽不堪。

这些人皆一副导师作派,多好炫耀自己从不出律,还爱到处挑人作品“出律”、“失替”云云,其实只表明自己不过是格律奴隶格律菜鸡,多是基本知识都不甚了了。如一位有一日又来显摆,顺手点进他号一看,满是到各个对联原创号挑这个出律那个失替的帖,其中杂有一条叫好的,一看,却是一个生凑的出句,就因凑上了他心目中的“格律”,就成了绝妙好联。不几又在本人一个“落叶约明春”出句下,得意地叫上了“三平尾”,原来连“约”字在传统诗联中为入声仄音这种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却想着当导师。

如果只是好为人师,好满足下自己的虚荣倒也罢了。一日笔者出了个征联句“且去林山拾佳句”,立马遭到另一位某联律粉痛批:“且去林山拾佳句?6位字“佳”失替!……这是犯罪,知道吗?……哪里还仅是道德问题!”。竟然上纲上线到犯罪,其它的污言秽语乃至人身攻击就可以想见了(也的确令人困惑,为什么这些伪学吸引到的都是人品低劣、言行下作者,不少都是开口就污言秽语)。

熟悉格律诗的朋友应该知道,本人此联句是格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经典变式“仄仄平平仄平仄(拾仄音)”,可算是典型的格律句联了,但架不住此粉诗律外还另杂交有变态版换蹄子“联律”,于是本人此经典格律联句就“失替”了!不但道德成问题,更是“犯罪”!不禁想,倒退若干年,被这些联律粉带上一帮红袖箍押去批斗是毫不意外的。被所谓“联律”伪学洗脑毒化到这等地步,实在是害己害人,祸害对联文化。

稍了解,才发现这些网友并不只是骚扰在下,而是活跃各个诗联原创号,不但对大家正常活动带来很大干扰,而且对联友带来困扰和误导。因而觉得不能不正本清源,厘清一下对联的一些基本问题。

只要对对联产生发展的历史稍有了解,就会清楚,千年发展,到明清臻至高峰,及至民国以前,根本没有“联律”这个概念。整个千年历程,可能有无数对联大家,却根本不存在什么搞对联格律“学问”的对联“专家”,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学问。我们看下民国联家李澄宇先生《未晚楼联话》关于对联法度方面的阐述:

“联有若经者,有若史者,有若文者,有若诗者,有若词与曲者,有若莲花落者。相料裁衣,是在作者。”

大家认真体味这句话,这是民国联家总结对联从创生到明清最高峰上千年历史,得出的对联法度的总纲领!总结的非常明白,对联(联句)有如经的,有如史的,有如古文的,有如诗词曲赋的,还有如莲花落(打油诗)的,请问这怎么可能统一“联律”?千年对联史,最高准则就最后这八个大字“相料裁衣,是在作者”!

如清对联大家俞樾就擅以古文入联,别说联句的平仄不可能依从什么联律,连上下联的平仄相对都常是“意工自工”。而民国后白话文开始兴起,著名教育家也是诗人联家陶行知先生就喜用白话文口语入联,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口语联名作。格律诗作为古文人学问的一个共集,自然会有人作对联喜欢乃至偏于用格律句,但将之拔高到“统一联律”,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存在现实可能性,更别说再臆造杂交出其它更牵强的所谓“换蹄律”来一统对联江湖。联句从字数多少到句式风格,都是任意的,请问古文、散文白话文怎么可能按什么统一“格律”?有任何可能和必要所有联句都去忌讳什么“孤平、失替、三平尾、四连仄”云云?这些现代学者书斋里捣出来名目繁多所谓对联“联律”、格律禁忌等,背后都是学术私利作怪,说的不客气,与这两年中央大力整顿取消的各行业权力部门搞出的无数职业资格证逻辑如出一辙,表面理由冠冕堂皇,实际背后利益动机不言自明。

不妨先看几幅对联大家作品:

捧着一颗心来(仄仄仄平平平)

不带半根草去(仄仄仄平仄仄)【三平尾独平仄收出律失替?】

——陶行知题赠江苏五校乡村教师

时雨光万物;(平仄平仄仄)

大云庇九州。(仄平仄仄平)【孤平出律失替?】

——于右任赠钱君匋

同科十进士;(平平仄仄仄)

庆榜三名元。(仄仄平平平)【三仄尾三平尾出律?】

——曾国藩题京师长沙会馆

大笔高名海内外;(仄仄平平仄仄仄)

君来我去天东南。(平平仄仄平平平)【三仄尾三平尾出律?】

——曾国藩赠孙琴西观察

这些都是近代学问大家、声名如雷贯耳的对联大家名联,而这些对联都不是说平时随意之作,而都是正式的重要的题赠联,但用现代这些联律伪学一衡量,无不触犯所谓“出律、孤平、失替、三平尾……”等等对联大忌,可见这些伪学是多么荒唐了!

对联的妙趣就在参差多态,无极无尽,而且常常是越能打破凡常越出绝妙好联。当然,“无规矩不成方圆”,最高准则“相料裁衣,是在作者”无疑也要根据规矩来“相裁”。但这并不意味着如一些人想当然就将所谓“联律”往规矩里装,否则是否也可以说规矩还包括对联前必须“沐浴更衣、斋戒三日”?民国联家总结千年联史得出的结论,无数名家名作,充分说明现代才出现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所谓联律、许多对联禁忌等,完全都是现代专家们为学术而学术,按照诗词“格律”概念想当然臆造出来,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反而极大戕害对联文化的伪概念、伪学问、伪学术。

那么对联的规矩是什么呢?对联全部规矩、学问就在“对联”二字!一是“对”:也即“对仗”,上下联要对仗,具体大概可归纳为上下联的字词句要平仄相对、词性相同、结构相应;二是“联”:也即“关联”,上下联意蕴必须关联。再具体点有两个惯例,一是通常上联仄收,二是一般上下联不能无规则重字词。

有人总结为“字数相同、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句式相似、内容相关、平仄相对。”六相,包括上下联应避免的“合掌(上下联联意高度相同)、失衡(上联联意重大宏大、下联联意细碎普通)”等,实际上都是接触对联后一说而明白的基本常识,无所谓总结不总结。在对仗总原则下,这些基本常识其实不言自明,只是个通常的指导原则,实际运用最高原则就是八个字“相料裁衣,是在作者”。

如对仗具体而言,大概也可分意对、字句对、平仄对几个层次,一副对联对仗达到什么程度,端看作者。比如古文对(当然更可扩展到散文口语句等)的“意工自工”之说,并不强求平仄及所有字词相对。可说对联除必须是上下两句铁律外,其它任何规矩都不是不能打破,包括字数相等的必然之规。而且越能破常规,越出好联。

对联的精髓就是对仗,许多人动辄论“讲平仄”,完全是不了解对联的浅薄化之论。所谓“平仄”,就算在格律诗中,也不过个约定的框架,没有任何知识含量及难度。而对仗,才是说来容易用来难、入门容易精通谈何容易的其深似海对联之学,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何是浅薄“平仄”二字所能妄僭妄代的?动辄说对联讲“平仄”,不过是暴露自己对对联的浅薄无知、自以为是。

不妨再看一副一直被前人称为以古文格调入联的最佳古文对(对联大家曾国藩挽汤鹏):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学得一二伪学所谓对联格律,就乐此不疲成天到处挑人“出律”、“失替”云云者,这古对联大家的“最佳”联,又该要扇你们多少记响亮呢?

继续欣赏前辈对联大家干犯后世所谓“出律、失替”的名联(可怜的古人,入土难安,还要被不肖后辈掘坟打脸):

燕息敢忘天下事;(平仄仄仄平仄仄)

和平先养一家春。(平平平仄仄平平)

——俞樾题江苏藩署内室

养活一团春意思;(仄仄仄平平仄仄)

撑起两根穷骨头。(平仄仄平平仄平)

——曾国藩自题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曾国藩自题

按现代专家联律伪学,这些名家名作又要干犯多少“出律、失替、孤平、三平尾……”等等所谓对联大忌呢?

以诗词“格律”而想当然一个“联律”,殊不知格律诗与对联作为两种中文最独特的文学形式,其诞生发展成熟过程,虽然是几乎都在骈俪文学土壤中孕育产生并发展(以前限于古证不足,以为对联是格律诗成熟后发展出来的,而新的考古证据表明事实是对联起源并不晚于格律诗),但却大异其趣地几乎走向了相反的路径。格律诗是讲究形式美的精致化式样,而对联恰恰相反,虽初期几乎伴随格律诗词萌发发展,因多是诗词文人为之,但后来逐渐脱出诗词苑囿,走进广阔天地,与几乎任何文学式样结缘融合,形成了这种举世无双、极为独特的中国独有文学体裁。

与格律诗词作为文人小圈子精致文学式样完全不同,对联发展成为参差多态、包罗万象、雅熟共赏的大众泛文学体裁,既可以是高学文人的精致把玩,而只要有一定才情,即使没有多少文化的贩夫走卒也都可能张口属对;既可以有整严规范的格律联,也可以有求意工胜形工的古文联、似浅实巧的口语联、机趣横生的谐趣联、浅白内紧的散文联……等等等等,就单说较常见的五七言联,当然可以是格律联,但不能是古风联吗?不能是古文句联吗?不能是散文句联吗?不能是七字俗语口语联吗?不能是就一个独特的七言句联吗?非得是所谓格律联?谁规定的?谁又有资格有权力规定?

对联从本源上、根本上就不存在所谓的统一联律,即不可能也没必要更不应存在,除了对仗作为根本原则,任何所谓的统一“联律”都是对恢恢万类神邈八极对联创作的侮辱亵渎、阉割和戕害!仅仅是前述古人大概分类诸多门类中的“诗词”格调类中再下一层的“格律诗词”类对联,要上升到垄断天下、独霸对联江湖?进而绞杀其它所有门类?这不是妄想症吗?对联的大厦要格律来支撑吗?没有格律就没有学问吗?且别说格律根本就算不上学问,可以说是零学问,仅仅是一种约定框式,大家按需要取用的工具,真正的格律学问在个人的文字功底,具备一定文字功底者,格律根本无需学习,拿来就用。而对联的学问比海深,真正的对联学问在对仗,对仗才是对联的根基和关键,但对仗因除了基本原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其深似海,其博无垠,根本不是无学伪学问家们能稍窥堂奥的,因而才会轰涌而上卖弄零知识含量的所谓格律。即使对仗也仅仅是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立足点,真正对联的灵魂与所有文学艺术形式殊无二致,是对联所展现出来的内涵、意趣、风骨、境界等,舍此,格律对仗再好的所谓对联,也不过是文字垃圾。

伪学之所谓联律最大的祸害,就是忽悠了一批无脑粉,因没有能力真正入对联门径,只能可怜的学舌几个皮毛伪学伪概念当法宝,不但以为自己按这个套点垃圾文字就成了合乎格律的无上好联,洋洋然令人哑然失笑地得意满满“一年多我做了上千个,没有任何一个字出律的”,还要拿着这种臆造伪学标尺,四处去套他人作品,大充导师“你出律了”、“你失替了”,不听其“教导”,就满口污言秽语。虽然大部分人对这些人视如无物,但仍然会极大迷惑一部分对对联不太了解的联友,带来极大困扰与混乱。这种无知痞行真是可怜可叹,又堪怒堪恨,真是千古联事未见之荒唐景!

不禁要呐喊:联律专家大师及济济脑粉们,你们的“联律”大学问,就自己供着自己享用吧!自己做学问搞课题博大名吧!请放过大众对联!请将对联还给对联!请将对联还给大众!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