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以前的家里头总会摆上几个黑色的瓦罐,主要用来储藏面粉。这些面粉都是自己家种的小麦磨出来的,每次听得父亲母亲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咱家的面粉是最健康的没有添加剂的。不过唯一的不好就是蒸出来的馒头发黄,有时候还特意添加玉米面,口味还是不错的。

对父母来说白面以前不是不敢想的
提起面粉不得不提面粉厂和小麦。小作坊的面粉厂现在老家已经没了,现在家家几乎都不储存麦子了,那种储存麦子的长方形的水泥柜子、圆柱形的铁皮柜已经很少见了。甚至好多家庭都不蒸馒头了,手擀面也可以不做了,因为这些很容易买到。

记忆中的打麦场
人工收麦子现在几乎很少见了,以前一把磨得锋利的镰刀,一个白毛巾就开工了,这是一个考验毅力与耐力的过程。80后的我正好处于转变期,玉米面已经换成了白面,干过活但是不是很多,只能算经历过。70后的和以前农民的可真是出过力,吃着窝窝头就着咸菜已经家常便饭了。

现在是好东西,以前看见就发愁
打麦场是最喜欢去的地方,凑热闹可能是唯一的目的。叔叔伯伯、堂哥堂姐、乡里乡亲聚在一起,大家忙的热火朝天,一边唠嗑,一边忙的收麦子。手摇鼓风机是我最喜欢的,外形和哨子一样,两边各有一个转动的把手,摇起来,可以使碾好晒好的麦子分离出来。

不太像,有点类似

化肥袋一般用来装麦子

就是这样碾麦子

时风时风路路畅通-蹦蹦车

很辛苦的
时代变了,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打农药都是无人机了,这是都是科技带来的变化。似乎对于农民来说,人工的付出越来越不值得了,麦子也不用储藏了。棉花、花生、红薯、芝麻、大豆几乎已经不种了,每年只种小麦和玉米和少量的蔬菜,取得的经济效益也不太可观,温饱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剩下的可能是农民的本分和对土地大自然馈赠的感恩。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