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紫禁城最“怪”的坤宁宫:365日萨满祭祀和2天洞房花烛

 

在“紫禁城600年”大展上,展出了一组坤宁宫夕祭时的陈设用具,还有一扇喜字门,这组展品特别好的说明了坤宁宫的两大功能:祭祀和大婚。

一年365天,天天有祭祀

《甄嬛传》里,甄嬛重回宫中后,有一场皇上、皇后及众多后宫嫔妃在坤宁宫祭祀的场景,而拜的是一对穿红绿衣服的人偶,在《延禧攻略》中也有坤宁宫大祭时,皇帝和皇后以及宗室王公、文武一品官员等分食胙肉的场景。

《甄嬛传》影视截图

《延禧攻略》影视截图

坤宁宫内的萨满祭祀,有过年大祭、春秋祭、四季祭、月祭和日祭,而日祭又分朝祭、夕祭两种。毫不夸张的说,坤宁宫一年365天,天天都有祭祀。

祭祀区域分开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故宫

整个坤宁宫的祭祀区域可以分为祭祀祝祷区、灶间和存放祭祀用品三大块。其中祭祀祝祷区内南、西、北三面设有环形大炕:

北炕中间设雕龙大柜,西端设画漆木柜,二者中间供奉夕祭神;北炕前还设有祭神时使用的三弦、琵琶、札板、台鼓等乐器。西炕南北两端各有一个雕龙大木柜,中间供奉朝祭神。朝祭神位据《满洲祭礼》载为“释加牟尼(在髹金小亭内)菩萨象、关帝象(画像轴挂在神幔上)”,现在仅存关帝象一轴。

图片来源于故宫

雕龙大木柜

南炕(床)沿前檐窗上设宝座,分食胙肉时,皇帝坐在南窗大床,面朝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宝座两侧各安设一个铜座牛角灯

在坤宁宫祭祀空间中,皇帝的宝座不再居中,且坐南面北,这一特殊的布置显示出坤宁宫是一个以满文化为主导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汉文化传统礼仪陈设所强调的对称、居中、面南等规则不再适用。

坤宁宫西梢间则单独隔为一室,存放神亭、神像及祭祀用品。

祭祀怎么能少得了肉

坤宁宫灶间内有大锅三口,两口用于煮祭肉,一口用于蒸糕。

坤宁宫祭神每年需要八种糕,什么打糕、搓条饽饽(三月初一、九月初一及求福祭供献)、馓子、椴叶饽饽(四月初八日供献)、苏叶饽饽(六月初一供献)、淋浆糕(七月初一供献)、饺子煠(音炸)油(八月初一供献)、洒糕(常日供献),这些都需在坤宁宫亲自制作,每日夕祭时就需供洒糕十盘。洒糕,又名蒸糕,以稷米面层层撒于蒸箅之上,上下均洒小豆,蒸熟后切四角分为10份盛于盘内。

《上新了·故宫》视频截图

灶上还摆放着煮猪用的铁钩、铁勺、铁铲,窗台上放着照明用的铁板灯、木板蜡台。东墙上设着“东厨司命灶君之位”的木牌。

《上新了·故宫》视频截图

《上新了·故宫》视频截图

图片来源于故宫

杀猪用的包锡红漆大桌,按制应为两件(因为每次同时杀两只猪),但在藏品中发现一张,原因是辛亥革命后,每次改用一只猪,所以多年来只剩下一张包锡红漆大桌了。桌前的两只锡里木槽,用来盛装猪血。

南侧则摆放了两个用来盛放净水的青花龙纹大缸,放在红漆缸架上,两缸架之间放着一块圆形石头,叫做“打糕石”。

图片来源于故宫

照片中的绳索叫做子孙绳,用黄红绿等色绸条捻成。在春秋大祭宫廷求福神和堂子立杆大祭中均使用子孙绳。

春秋大祭时,在坤宁宫外立神杆一根。祭天神杆,在满语中即为“索伦杆”。现在坤宁宫门前,还能看到神杆石一块,当初的神杆就插在这里,竿上有一个锡斗。祭祀时,把猪下水等切碎拌以碎米,放在索伦杆上的锡斗内,供鸦雀啄食。

老照片中的坤宁宫前神杆,图片来源网络

《延禧攻略》中坤宁宫祭祀场景,可见索伦杆身影

如今坤宁宫前只剩下神杆石了

着重说一说夕祭

说完了坤宁宫的祭祀区域布局,再来看看坤宁宫的日常夕祭程式。为什么就单单介绍夕祭呢?主要还是因为在故宫600年大展的陈列,我是先被夕祭中的一幅画像吸引后,才对坤宁宫祭祀感兴趣的,这个画像会在后文中详细介绍的,大家别急。

乾隆十二年(1747)修订了萨满教祭祀的专项典章——《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对每项祭祀的陈设、类型、程式、祭品和祭器都作了细致的规定。

夕祭每天于申时(15时至17时)进行。贡品包括:供香碟五个、净水五盏、洒糕十盘;猪二。

夕祭布置

于北大炕南向设绘花黑漆抽屉桌,并设神位红漆匣一、黑漆架一。在黑漆架上用黄棉线绳系镶红片金青缎神幔,再从红漆匣内恭请画像神于神幔正中。神幔右侧,西面安奉穆哩罕神;东设黑漆带靠背长座,上设连红片金褥一、黑貂褥一,置奉蒙古神。司香、司祝所坐黑漆杌置于神位前。

司祝萨满系闪缎裙束腰铃执手鼓,在神位前踉跄起舞祝祷,诵神歌,司俎太监2人,一击鼓,一鸣拍板和之。舞毕,去闪缎裙、腰铃与手鼓。随后,如皇帝皇后亲至,则随司祝萨满于神位前正中行礼,如皇帝皇后不来,则司祝行礼。然后,进猪于神位前, 以净水灌猪耳,取血解牲熟之。供胙肉。

夕祭结束之后,接着是背灯祭,将香碟内撤出,掩蔽灶门,以背灯青绸遮蔽窗户,众人退出,只留击鼓太监和司祝萨满。萨满摇铃而歌四次。背灯祭结束后,抑幕开门,点灯如初 。将祭肉全部送交膳房。祭祀结束后将夕祭神像俱放入匣内,存放于北墙黑漆抽屉桌上。

萨满神衣

图片来源于故宫

萨满帽

图片来源故宫官网

帽顶为两铜片十字交叉,与铜帽口边相连,两侧各立一蟠龙柱,前有能转动的火焰珠,珠上有两个小圆镜,帽上以细铁丝系红缨,帽顶的立柱上停神鸟。

萨满祭祀所用的腰铃

腰铃由腰带、衬裙、锥铃、系环等主要部件组成,锥铃为上尖下阔的喇叭形。萨满在使用前,由助手双手握住腰铃向天跪举,为萨满围系腰间,系上后前后跄步舞蹈,扭动摇摆腰肢,使铁铃摆动互相撞击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萨满祭祀所用的三弦

夕祭的三个神都是谁

在上文中的夕祭程式中提到了三个神,穆哩罕神、蒙古神和画像神。

先说在影视剧中最常见的蒙古神吧,就是《甄嬛传》中众人祭拜的那对穿红绿绸服的人偶,《清史稿》礼志第四解释坤宁宫夕祭祝辞中“喀屯诺延为蒙古神”,所以这两件人偶像现在就定名为就是喀屯诺延。

图片来源于故宫

关于穆哩罕神在如今的坤宁宫原状复原中并没有体现,为什么呢?《故宫博物院院刊》1960年00期中刊登了朱家溍先生的《坤宁宫原状陈列的布置》,文中是这样说的:“至于穆哩罕神,估计原来可能是牌位而不是画象,在藏品中尚未发现此项物品。”

不过在2002年《紫禁城》2月刊中刊登了傅连仲的《坤宁宫祭神祭天》一文,关于穆哩罕神是这样解释的:“长白山神,名‘穆哩罕神’,其神像为雕刻貂首、鹿首、鱼首及圆环形木棒,即木偶。再披以黄纺丝折叠,如古代氏族图腾之像。”

文章中还提到了一则关于蒙古神的传说:清人祖先生后被弃,为卖豆腐的老翁、老妇收养。因老翁以卖豆腐为生,遂讹传坤宁宫西炕二佛亭为豆腐桃子,指二布偶人曰王爹爹、王妈妈。

夕祭中的画像神,正是此次故宫展览中的展品。内容为七个盛装女子端坐椅上,上有飞鹊二只,下有清代服装的供养人二人。夕祭祝辞中有“纳丹岱珲”,《清史稿》礼志和《国朝宫史》解释纳丹岱珲为七星之祀,这个画像神是七个女子,可能就是纳丹岱珲。

正中的那位是满洲创始女神——仙女佛库伦。相传天上有七位仙女,经常来到长白山天池洗澡,仙女佛库伦有一次吞食了一枚鹊鸟衔来的朱果而成孕,生下爱新觉罗氏的氏族布库里雍顺,后世子孙尊奉佛库伦为满洲创始女神。

画像上方的两只乌雀应是满洲始祖传说中衔来朱果的神鹊的再次演绎。

佛库伦也被演绎成七仙女之首,居画像正中。

仙女们的高大形象与画像下方凡界中的两位官员的矮小身材,形成鲜明对比。

在七星女神画像轴前的香桌上陈设着紫铜五供,从左至右依次为象驮花瓶、佛像烛台、象足象炉、佛像烛台、象驮花瓶。

而悬挂七星女神画像轴的黑漆架上的左侧一角(面向观众)挂着坤宁宫背灯祭所用神铃,同时也是司祝手持的神具。铃为上下两瓣铆铸,对称之两铃眼有缝相连,铃内有小球,晃动时发出悦耳清脆响声。举行夕祭时用黄色皮条,穿大小铜铃七个,系于桦木杆稍,悬于架梁之西,与“纳丹岱辉”即七星之祀相符。

神铃旁边是绣龙纹缎幅,画像轴的左右两侧分别为绿色锦幅和黄色锦幅。

绣龙纹缎幅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便有于盛京皇宫中帝后的寝宫——清宁宫祭祀的传统,以及萨满教于正寝祭祀的要求。坤宁宫作为萨满祭祀场所始于顺治初年,顺治帝于顺治元年九月到京,十月便仿盛京清宁宫制定了坤宁宫祭祀神礼。一直到溥仪小朝廷时期,仍旧坚持每天于坤宁宫祭祀。

满目呈喜的洞房

坤宁宫的另一个用途,便是皇帝大婚的喜房,皇帝和皇后会在坤宁宫住上两天,地点就在坤宁宫的东暖阁。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皇帝大婚时,将坤宁宫用作洞房,举行合卺礼,后来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以及逊帝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

为何选择东侧两间作为大婚洞房?这在清康熙四年礼部奏折中可觅得原委:“前奏中宫七间,北坐向南,本年均吉。既隔首间、次间,于五间之中间合卺吉。今奉太皇太后懿旨:中间合卺,因与神幔甚近,首间、次间虽然间隔,尚是中宫之正间内北炕,吉。两旁间既非正间,均不可用。

图片来源于故宫官网

原来,礼部官员最初将大婚合卺礼安排在坤宁宫西五间之中间一间,即西数第三间,但孝庄太后认为在中间与所供奉的神灵位置过近,不适合作为洞房,所以将洞房定在了东首间、次间。

如今的坤宁宫洞房,仍按清帝大婚时的原状所布置,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内壁涂红漆装饰,屋顶悬挂双喜宫灯,东西二门外设木影壁,影壁内外均用金漆双喜字装饰,取意“出门见喜”。

《上新了·故宫》视频截图

坤宁宫东穿堂外的双喜字门

东暖阁内前檐是通炕一座,铺着大红缎绣龙凤双喜字大炕褥,安放有紫檀雕龙凤炕几。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朱家溍先生在《坤宁宫原状陈列的布置》中陈述了前檐大炕附近的陈设,“东西墙上蒋廷锡和顾铨的画、案上的白玉盘、珐琅炉瓶盒(底有乾隆年制坤宁宫第一份十字款)、紫檀木嵌玉如意(柄上乾隆隶书嵌金丝坤宁宫铭)、案下的潮州扇、玻璃四方容镜、雕漆痰盒、竹帚以及墙上挂的钥匙口袋,自道光至宣统,一直是这些摆设,它们都是乾隆年间制品。

床前房屋正中的大红地毯上,绣着精美的龙凤图案(图片来源故宫)

后檐依明柱隔为东西两间,每间内设龙凤双喜缠蔓葫芦落地地罩炕桌一座,喜床上还挂着大红喜帐和被褥。

图片来源于故宫

图片来源于故宫

洞房内的龙凤喜床上一应铺垫幔帐都更换为大红龙凤双喜字样式,铺有江南精工织秀制成的铺盖,被上绣有一百个神态各异的顽童,称作“百子被”。当年,皇帝皇后就坐在床前进行合卺礼。

《上新了·故宫》视频截图

与众不同的是,除了火热的大红色,坤宁宫内外还在白色墙纸上张贴着的黑色喜字剪纸。不但在坤宁宫内的屋顶和墙壁上有,而且在坤宁宫东西两侧穿堂的屋顶天花和墙壁上也有(下次去故宫,小伙伴可以去找找看)。为什么在如此喜庆的地方会出现白色的元素呢?

图片来源于故宫官网

图片来源于故宫官网

传说满族先人在总结狩猎经验时发现,冬季雪后是抓捕猎物的好机会,身穿白色衣服容易接近猎物,而红色衣服不仅会惊动猎物,还可能受到猛兽袭击。所以白色对他们来说代表吉祥、好运气。

你看大名鼎鼎的摄政王多尔衮就是正白旗旗主,可见白色对于满族人来说仅次于代表皇权的黄色。

而在满族旧俗中,春联也用白色,下图便是沈阳故宫大清门白色“对联”及“将军门神”。

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就不难理解,作为保留着满族风格的坤宁宫建筑里可见白色的墙纸与天花了,也算是满族习俗的一个见证。

文中图片除说明外为本人实拍自“丹宸永固”展和坤宁宫(多说一句,2019年那时看坤宁宫内部展示还可以扒窗户,现如今已经在2米远的位置拉了警戒线,但为了让观众看的更清楚,故宫在殿内打了灯光照明,不过我下午2点半左右到达坤宁宫反光十分厉害,啥也看不清,还不如以前扒窗户照的清楚)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