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经验式作坊升级为数字化工厂 会稽山用机器人酿酒

 

近日,会稽山“年产10万千升黄酒后熟包装物流自动化技改项目”已建成并正式投产。12月5日,《证券日报》记者来到了会稽山湖塘厂区。

机器代替人工不减工艺

在会稽山黄酒生产车间里,记者见到自动化灌装生产线在井然有序的运行,“这种方瓶每小时能灌装20000瓶,圆瓶的那两条线每小时可灌装25000瓶”,会稽山董秘金雪泉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这里共有7条灌装生产线,自动化灌装包装生产的年产能达到10万千升”。

黄酒从传送带运送到装箱区,机器手臂开始自动打包并送入立体仓库。据了解,会稽山自动化立体仓库是黄酒行业首个自动化立库,共有43000多个货位,货架总高度超过20米,最大存储能力在300万箱以上,能够确保每天10万箱成品酒及原辅料的自动入库、出库。

金雪泉告诉记者,之前公司首发募投项目“年产4万千升黄酒智能化生产线”已经改变了绍兴黄酒立冬开酿、立春榨酒的传统做法。值得一提的是,该生产线中用到的卧式蒸饭机是由会稽山自主设计研发,是黄酒行业首台智能化自动蒸饭机,填补了国内黄酒酿造生产自动化的技术空白。

“虽然酿酒的过程用机器代替了人工,但浸米、蒸饭、制曲、发酵、压榨、煎酒整个酿酒工艺,仍保留了传统的工艺,配上现代化的工具,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的是生产出高品质的标准化的产品。”金雪泉提到,“由于智能管控,培养出的麦曲质量更加稳定,糖化率等质量指标甚至高于传统培曲,生产过程中全密闭管道的安全清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此生产出的黄酒品质可以说是更优的”。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会稽山从酿酒到灌装实现了“传统工艺、现代装备、智能控制、绿色精酿”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酿酒生产。智能化酿酒尤其在提高效率方面成效显著,劳动用工比传统的酿造方式减少了30%,占用土地只需用到原来的1/4,每吨酿酒所需用水可以节约6吨。

打造黄酒生产基地

在会稽山湖塘厂区,记者还见到了正在建造中的黄酒博物馆与研究院。据了解,此次项目投产后公司将淘汰华舍厂区陈旧的生产设备,将其产能并入湖塘厂区。未来湖塘厂区将成为公司生产、物流基地和经营、销售、管理中心。

金雪泉告诉记者:“湖塘厂区位于绍兴鉴湖上游,用鉴湖水酿酒一直以来是会稽山黄酒的一大原料优势。由于湖塘厂区位于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镇‘绍兴黄酒小镇’湖塘片区内,公司将以其作为大本营,积极打造黄酒行业内领先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黄酒生产基地,将成为一个集工业、参光、鉴赏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点。”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黄酒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黄酒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将达到40%。黄酒品牌影响力凸显,消费区域和消费群体得到进一步拓展。将加快创建绍兴黄酒小镇,黄酒酿造传统技艺、民俗文化、老字号企业将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据了解,由于受历史、文化和地理等诸多因素影响,黄酒行业区域经济的特征显著,其成熟消费市场仍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等传统黄酒消费区域。2017年,会稽山共实现营业收入12.89亿元,实现净利润1.50亿元。在江浙沪地区的销售收入为11.77亿元。

会稽山总经理、国家黄酒评委傅祖康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黄酒行业的升级趋势十分明显,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已逐渐摆脱经验作坊时期单纯依靠“以量取胜”的低毛利发展模式,不断拓展为追求高品质、高价格细分市场的高毛利发展模式。

近年来,会稽山以“深耕核心市场、开发潜在消费”为策略,“流通、商超、餐饮、电商、个性化定制”多渠道拉动有力结合,推进市场营销的创新。傅祖康还提到,会稽山通过不同市场区域的产品定位,主攻高端消费市场,不断优化品牌形象,以逐步实现黄酒价值的理性回归。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