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揭幕!这些首次亮相文物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9月10日,作为故宫博物院系列纪念展之一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宫午门开幕,450余件文物及史料照片,生动展现了紫禁城600年的风雨历程。其中,有不少首次亮相的珍贵文物。让我们来盘一盘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一窥600年故宫的云烟往事。
工作人员正在布展。图据微故宫微信公号
明代《徐显卿宦迹图册》:
揭秘400多年前的故宫
600年前的故宫什么样?在午门展厅西燕翅楼,明代翰林官员徐显卿完成的“纪录片”——《徐显卿宦迹图册》解开了这个问题。
这本图册全面真实地记录了明万历年间吏部右侍郎徐显卿的成长历程和仕宦生涯,图册中有关明代宫廷典制的描绘以及徐显卿题记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生动的资料。
《徐显卿宦迹图册》。图据澎湃新闻
由画中的款印和题识可知,图册由像主徐显卿在万历十六年(1588年)请余士和吴钺合作绘制。图后有1925年陶镕题记一则,说明此图册曾为日本驻津总领事吉田茂在中国收购,为“免流出海外”,遂托“宝晋斋主人”以重价购回。后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次展览展出了图册中的两页,观众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也就是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门及太和殿广场的真实情景,还能像福尔摩斯一样从中发现紫禁城建筑在明清两代变迁的蛛丝马迹。
符望阁漆纱首次亮相
再现乾隆时期工艺巅峰水准
在午门正楼展厅宁寿宫区展出的一片漆纱,在此次展览中备受瞩目。
1773年,南方匠人们同心协力织造好十余片漆纱,千里迢迢送入故宫,成为符望阁里“纱窗”。此次展出的漆纱就是其中一片,这是其两百多年来首度与公众见面。
这件漆纱原先镶嵌在宁寿宫花园符望阁一层的栏杆罩上,正反面皆有相同图案装饰,又能完全透光,精美异常。
首次展出的宁寿宫花园符望阁漆纱。图据澎湃新闻
作为纱窗,漆纱既要保证透气透光,还要保证坚韧耐用。经过现代科技手段探测,符望阁漆纱由纱芯层、纸样层、贴金层、打底层、晕染层和勾线层六层组成,但厚度仅相当于一张普通A4纸。
符望阁所在的宁寿宫花园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休”后打造的专属宫殿群。宁寿宫花园的内檐装修是公认的乾隆时期工艺巅峰水准,紫禁城内无出其右。而这件漆纱的工艺复杂程度与制作难度,即使在宁寿宫花园之中,也称得上数一数二。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未能实现对其工艺的彻底理解,更难以原样复制。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馆员、策展人张杰说,因其脆弱的表面状况,以后也很难有机会再公开展出了。
养心殿符板:
神秘的镇殿之宝
此次大展中,故宫养心殿符板和五供首次亮相。铜质符板上刻镇宅灵符来守护宫室,前置香炉、蜡台、灵芝五供。2015年,养心殿百年来首次大修时,这块符板和五供被发现,当时被放置在养心殿明间梁架内藻井的正上方。
事实上,整座紫禁城只有三座安放符板的建筑,分别是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据《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雍正帝降旨在养心殿安黄铜符板一块,太和殿和乾清官分别安木符板各一块。
首次展出的养心殿符板及五供。图据中新网
2005年播出的央视纪录片《故宫》中,首次拍摄到了太和殿符板。这也是数百年来,太和殿符板首次向公众展示。
养心殿、乾清宫和太和殿三处是当时宫内最为重要的殿堂,养心殿是雍正帝的居室和日常办公场所,乾清宫是其在宫中对外办公的主要地点,太和殿是宫廷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建筑。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符板的供奉,可能与雍正帝当时的健康状况以及寻找佛、道异人治疗的历史背景有关。
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时的10只脊兽原件首度集体亮相。图据北京青年报
10只康熙年间屋顶脊兽:
太和殿建筑无上等级的体现
在紫禁城古建筑屋顶上,脊兽的数量和位置都有一定之规,绝对不能逾矩。太和殿作为级别最高的建筑物,其屋顶檐角安放了10只脊兽。在此次大展上,这10只康熙年间琉璃瓦脊兽原件集体亮相,按从前到后的顺序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屋顶上脊兽最高品阶为9只,而太和殿的屋顶则多加了一只行什。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现,是个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筑无上等级的体现。
脊兽的最后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现,是太和殿建筑无上等级的体现。图据北京青年报
太和殿初建时名为奉天殿,后多次烧毁。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初三再次焚毁,由于良材难求,取木艰辛,这次工程备料用了十余年,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开工,两年后告竣,才有了今日的形制。
太和殿屋顶脊兽中独一无二的“行什”,相传就是取震雷防火的寓意。行什是一种带翅膀猴,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因长相似雷公,行什也被认为是雷震子的化身,端坐在太和殿之巅,用以驱雷避火。
策展人张杰说,“虽然各个脊兽都展出过,但这还是太和殿的脊兽首次一起展出。”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图据澎湃新闻
这场大展,
带你领略紫禁城的“时”与“空”
从1420年营建至今,紫禁城建筑继承唐宋规制,与城市功能、山水形势有机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明代的琉璃瓦当、滴漏和蹲兽残片,和清代的脊兽、窗棂和金瓯永固杯,提示观众这是一座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城。
在此次展出的史料照片里,储秀宫南窗炕几上残余的半枚苹果,是溥仪匆匆离宫前吃剩的;一同呈现在展板上的史料还有逊帝溥仪、内务府大臣绍英和当时执行《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李石曾三个人对事件的回忆。策展人介绍,“我们引入当事人的视角,从他们的日记、回忆录和文章中寻找材料,用鲜活的第一手亲身经历作为文献的补充。比如展示溥仪出宫这件事时,用到了三个人对事件的回忆,给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图据澎湃新闻
整个午门区域的西雁翅楼、正楼及东雁翅楼三个展厅,分别对应明代、清代、现当代三段历史,同时18个历史节点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的概况,观众从西至东,漫步256米,可以领略紫禁城的“时”“空”。
封面新闻徐亚岚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故宫博物院微信公号、故宫博物院院刊、澎湃新闻、北京日报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