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盖碗 | 竹丛中有一帘幽梦,盖碗茶听雨声

 

沧浪·陶制盖碗 摄影 | @仓巴鹿人

盖碗的历史起源,追根溯源,方知道盖碗茶起源于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中盖碗,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 《中国茶叶大辞典 》中的定义为:盖碗,饮具 。多见瓷质 。上配盖下配茶托 ,茶托隔热便于持饮这是一类由碗、盖、托三件组成的盖碗,是现代茶馆中最常见的标志性盖碗茶具 ,被茶人们称 为 “三才碗 ” 。

另一种是在《中国古陶瓷图典 》中的说法是:盖碗,带盖的小碗 ,茶 具 ,流行于清此类盖碗由碗和盖两件组成 ,近年来的茶文化复古潮流中,越来越多见。

斗彩鹿鹤同春盖碗 摄影 | @仓巴鹿人

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

盖碗茶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唐代。唐人《资暇录》卷下《茶托子》条载:“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抚啜而杯倾,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为便,用于世。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

珐琅彩幽兰生香盖碗 摄影 | @仓巴鹿人

建中为唐德宗年号,西川节度使崔宁家的大小姐嫌茶碗烫手,就把碗放在碟子上。把茶杯放在上面,端着碟子喝茶,这样就烫不着手了。为了让外形更美观,崔小姐又让匠人制作漆环代替蜡环,来套住茶杯。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盖碗茶,还加上了一个茶盖。而在客来客往、人声鼎沸的茶馆里,瓷碟茶船因为较重又易碎,则常为轻便又结实的铜铝质茶船取代。

盖碗茶不讲繁文缛节,无论是在人声嘈杂的茶铺,还是在装饰精致的雅室,捧一盏盖碗茶,用茶盖轻拨茶汤,总有馥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茶叶末釉撇口盖碗 摄影 | @仓巴鹿人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四川这块地方,既有宝鼎,也有幽窗,茶闲的棋罢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盖碗茶,喝出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青花釉里红鱼藻纹盖碗 摄影 | @仓巴鹿人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

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

星瀚·窑变釉素心盖碗 摄影 | @仓巴鹿人

盖碗泡茶,好处全在一个盖子上。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白菜青盐视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最负盛名的盖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里,盖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则是茶叶中的精品,两者结合起来,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颗热腾腾的心。

沧浪·陶制盖碗 摄影 | @仓巴鹿人

盖碗茶,在北京人手上显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质。轻轻掀开碗盖,吹一吹,再用碗盖拂去一些茶叶末子,喝一口,齿颊留香。

那曹雪芹也是一个盖碗茶迷:“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盖碗原本是个人、单次使用的茶器,而且是冲泡与饮用功能合二为一,也就是将茶叶放入碗中,冲水后端给客人饮用。当然也可以将茶泡好后,只倒入茶汤,这时的盖碗就有如杯子一般。

影青堆塑·初见·盖碗 摄影 | @仓巴鹿人

后来发现若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亦有其方便之处,如看得到茶汤,易于掌握浓度;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壶来得方便。因而盖碗演变成了冲泡期,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所以盖碗茶法可分为个人使用与多人使用两种方式。

青花皮球花盖碗 摄影 | @仓巴鹿人

如今大部分人都喜欢用盖碗进行多人饮茶,也延伸出了一套冲泡的程序。

不过,我个人认为,喝茶贵在心境,一杯茶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罢了。

主编/仓巴鹿人

图源/仓巴鹿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5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