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涩感很重的4个原因,品质、冲泡各占2个,看看你踩了哪个坑?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圆月,高悬于清秋的夜空之中。
终于等到傍晚时分,抬头看去,今夜无云,圆圆的月亮此时已经悬挂在半空。
此情此景,比中秋那天更美一些。
于是叫上还在画画的李麻花,开车上鼓山赏月。
到达时,才发现连停车位都没有,绕了几圈才停稳妥。
虽然拖家带口的人很多,但山上终归是没有城市的喧嚣。
灯光的稀少,让它显得静谧,站在围栏边上望月,圆圆的月亮与一旁的小树上伸出的树枝,相映成趣。
如此一来,更显月亮的清冷幽深。
继续向上走,灯光越来越暗,月光便成了夜里不可或缺的光源。
在这一刻,月亮变得无比近人。
回家的路上,望着路两旁昏暗的灯,忽然觉得有些哀伤。
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无法回家在外漂泊的游子,也只能看着明月,想想故里。
此刻,无论何地,应该都会有那么一对老人,等待着与归家的游子团圆。
回过神来时,发现手机上多了几条留言消息。
“村姑,为什么我觉得白茶有点涩?哪里出了问题,是冲泡吗?……”
是极信任村姑陈的茶友,提出的疑问。
但这背后的原因,说来话长。
《2》
原因一:产区环境不佳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又有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
由此可见,茶叶和人一样,受制于产区环境。
事实证明,若想要诞生高品质的白茶,产区的“温、光、水、气、土”五大条件,缺一不可。
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温和的光照,充足的水汽,清新的空气,疏松且肥沃的土壤之下产出来的白茶,养分才充足。
不仅如此,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是均衡的。
要知道,主导涩味的物质,主要是茶多酚,而主导苦味的则是咖啡碱。
它们的含量不过量,并且茶氨酸丰富,白茶喝起来才不苦不涩,口感好。
这些条件,高山茶园都符合。
然而,如果是低海拔的平地茶园,可能就不尽如人意了。
例如光照,由于平地茶园的地势开阔,周边缺少高达的遮挡物,云层稀薄,光照强度自然比较大。
再加上日照时间长,会增加苦涩物质的含量,影响口感。
另外,平地茶园的温度,也比高山茶园来得更高一些。
因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会相应降低0.6℃。
反之,海拔低的地区,温度高,则茶叶中所合成的茶氨酸少,茶多酚和咖啡碱物质增多。
这样的白茶,冲泡后,涩味明显。
虽然通过精湛的工艺,能适当弥补产区上的缺陷,但还是无法和出身优越的白茶相比。
打铁还需自身硬,产区好的白茶,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3》
原因二:制作工艺有缺陷
既然说了产区,就不得不提到工艺。
毕竟,决定白茶品质的三大要素之一,就是工艺。
或许列位看官为疑惑,白茶的工艺不就是萎凋和干燥吗,很难吗?
老实说,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白茶的制作,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般轻松。
工艺不好的白茶,品质有极大的问题,更别想泡得好喝。
而能让白茶呈现出涩味的步骤,主要在于萎凋。
萎凋的另一个说法,叫做“走水”,也就是让鲜叶中的水分大量流失,让自身变得干燥。
在这个过程中,若是走水顺利,还会一并带走多余的苦涩物质。
可是,有些制茶师的技术,马马虎虎,甚至很粗心。
茶青采下来后,本应该及时薄摊薄晾,不堆积。
而没有及时摊晾,大量堆叠在一起的茶青们,叶片与叶片间相互堆叠,难以让细胞里的水分顺利撤离。
时间长了,不仅会过度发酵,影响品质,还会留下很多苦涩物质。
这些多余的物质,在冲泡之后,便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到茶汤里。
泡出来的茶汤,苦涩感重,鲜爽感弱,难以呈现出白茶“鲜香醇爽”的精髓。
《4》
原因三:泡茶用水不当
当我们排除了品质的问题之后,若发现白茶仍然有涩味。
那么,就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冲泡上。
这是因为,品质再好的白茶,也要用对冲泡方法,才能表现出原汁原味。
不恰当的冲泡方式,则会让白茶的优点被大大掩盖。
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就是泡茶时所选择的水。
一款白茶,在冲泡之后,香气馥郁,层次感丰富,汤水里的落水香也有,但总会在舌面上留下一股涩味。
并且,随着每一冲的累积,涩味越来越重,久久不肯散去。
出现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水出问题了。
生活中,取用最方便的水,是自来水。
只要家里通了自来水管道,打开水龙头,就能接到。
出于方便,很多茶友会选择直接把自来水烧开以后,用于泡茶。
还有些更讲究的朋友,家里专门装了家用过滤器,以为能把自来水过滤成纯净水。
殊不知,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自来水的取水点也不同。
这就导致,有些地区的水质偏硬,而有些地区的水质偏软,物质含量不一样,喝起来的口感也有差别。
即便经过过滤器设备,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水质。
自来水,仍然是自来水,而这种物质含量的偏差,导致了泡茶时,茶汤风味的不同。
同一款茶,在A茶友手里泡是甜的,在B茶友手里泡可能就变成苦涩的了。
保险起见,还是用无色无味,水中成分较自来水和矿泉水要少的纯净水或蒸馏水吧。
简简单单,正好能体现出白茶的香、水、韵。
《5》
原因四:出汤时间太慢
茶圈里,有两个耳熟能详的名词。
一个叫闷泡,另一个叫快出水,都是冲泡领域的。
但对于很多茶友,尤其是新茶友而言,根本就不了解“闷泡”的定义。
还以为自己平时泡茶出汤的时间,已经够快了。
然而,手速不够,依然还是无法达到“快出水”的标准。
稍不注意,就要列入闷泡的队伍中。
所谓的“快出水”,指的是从出汤到出尽大部分茶汤,用时7-8秒左右。
若以此为标准,大多数茶友在出汤时,都属于慢的类型。
不过,大家的自我感觉,都是自己挺快的。
所以,每每遇到有茶友说,白茶被泡得很苦很涩不好喝,下意识就会问及出汤时间。
对方的回答,普遍是,很快啊,基本没停顿的,就是快出水。
等到请茶友拍了冲泡的视频,发来一看才发现,光是看进度条,都有足足的20秒,甚至30秒。
与真正的快出水,相差甚远。
说白了,大家以为的快出水,和真正用秒表掐着时间的快出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可别小看了区区几秒钟的时间,足够让多余的茶多酚物质,过量释放。
喝茶汤时,便会感受到有一股浓重的涩味,牢牢地霸占着舌面。
好的白茶,闷泡后也会苦涩。
只不过,这股苦涩之后会慢慢化开。
而不好的白茶,苦涩感持久不散,真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6》
如果是冲泡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改正,万事大吉。
但如果是品质的问题,那就无解了。
实在觉得涩,只能学着某些人的泡茶教程,降低水温,或者减少投茶量。
用一些“歪门邪道”,弱化白茶的涩味。
当然,这种做法,有掩耳盗铃的嫌疑。
最好的办法,是重新挑选好茶。
吃一堑,长一智。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重新站起来。
这样,才能与真正的好白茶,完美邂逅,享受香清甘活的风味。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沸水冲泡白茶也要分季节?冬天合适沸水泡茶,春夏还是冷泡茶?
泡白茶3大坑,第一温水泡茶,第二泡茶坐杯,第三坑你知道吗?
十年老茶客总结的泡茶诀窍,盖碗与茶壶,哪个更适合泡茶?
桂花白茶,茉莉白茶,玫瑰白茶,它们和白茶不是同一种茶,别弄混
无论新白茶,还是老白茶,请问白茶的毫香就是枣香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