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苏州监管分局:聚焦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深耕科技金融

 

编者按: 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但科技创新具有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为鼓励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2023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先后出台了各类支持和引导政策。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中的“第一梯队”,苏州在科技金融领域有哪些经验成效可供借鉴推广?人民网江苏频道邀请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开展系列访谈,对此进行解读。本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苏州监管分局副局长常帅应邀接受了人民网专访。

人民网:苏州作为江苏发展的排头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苏州监管分局如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目前成效如何?

常帅:创新是苏州的底色。苏州拥有52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位列全国第三;有效高企数达1.3万家,位居全国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数量2.2万家,位居江苏第一。截至2023年6月末,苏州科技贷款余额5280亿元,比年初增长22.56%;上半年科技保险保费收入3865万元,同比增长177.35%,均保持全省领先。

作为基层金融监管机构,近年来,苏州分局紧紧围绕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战略,主动加强与工信、科技、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通过完善政策、搭建平台、优化机制、鼓励创新,持续优化科技金融生态圈,引领和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深耕科技金融,有力支持了一大批科技企业发展。一是推动银行融资向重点产业集聚,联合多部门组织开展“一行一链一品牌”行动,开展产业创新集群贷“揭榜挂帅”活动,引导银行机构陆续推出“流片贷”“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贷款”“科浦医贷”等多个创新产品。二是推动保险服务向研发延伸,推动有能力的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延伸保障范围,在全国首创“科技研发费用损失保险”,落地全国首单“集成电路流片费用损失保险”等;将辖内10家主要保险机构的99个科技保险险种纳入保费补贴范畴,引导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运用保险缓释风险。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和保障的同时,为企业对接创投机构、搭建路演平台、理财及股权投资等提供服务,例如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打造了“创业者港湾”,为科创企业提供“金融+孵化+产业+辅导”一站式综合服务。

人民网:科技型中小企业面广量大,金融供需精准对接的难度较大,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在促进银企对接方面有什么特色举措?

常帅:2022年,苏州分局联动地方征信公司创新开发银企对接平台——“征像”小程序,促进科技金融供需高效对接。该系统基于苏州地方企业征信平台数据,构建走访企业精准筛选模型,常态化挖掘有潜在融资需求的科技企业名单,同时发布“二维码”,收集主动提出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名单,按照“就近+适配”原则自动分配给三家银行网点。银行客户经理线上获取走访任务后,线下实地走访对接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真正变“集中大走访”为“日常勤走访”,将“企业找银行”变成“银行找企业”。

“征像”小程序还在赋能银行机构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它融合了多维征信数据和数字地图,通过智能算法与数据分析模型,可以精准定位周边企业、识别空壳企业和了解企业现状,帮助金融机构快速筛查目标客户。同时,“征像”小程序通过宏观分析工具与微观数据的结合,以产业热力图等形式直观展示苏州各区县各类重点产业的企业经营情况和变化趋势,为智慧决策赋能。今年以来,苏州分局依托“征像”小程序推出“滴灌润苗”行动,已精准推荐首贷、科创类小微企业走访2.2万户,实现授信77.55亿元,促成用信33.41亿元,在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方面成效明显。

人民网:2022年苏州揭牌成立首家科技金融实验室和知识产权金融实验室,能否具体谈一谈该实验室设立的初衷和目前的发展成效?

常帅:去年,苏州分局联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苏州市科技局指导设立“科技金融实验室”,联合苏州市市场监管局指导设立“知识产权金融实验室”,分别依托“智慧芽”和“中知麦田”两家科技信息公司的大数据平台和知识产权数据库,围绕科技金融服务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第三方的专业力量,帮助金融机构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

两个实验室设立以来,累计有42家次银行保险机构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其中,科技金融实验室首期课题聚焦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建设,解决金融机构对企业科创能力评估难、识别难的问题,如“智慧芽”推出科创力报告,为合作银行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研判和授信决策提供参考;上线知识产权质押物处置推介功能,通过算法精准定位处置环节中的需求企业,为银行机构处置风险企业质押的专利提供便利。知识产权金融实验室更加聚焦发挥企业知识产权价值,为科技企业融资和风险保障赋能,目前一些课题研究成果已经逐步转化落地,如今年年初正式发布的“信知贷”产品,整合了地方征信公司、国发融资担保公司、中知麦田及合作银行等多方资源,结合企业征信和知识产权进行评价,使企业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线上纯信用融资。

人民网: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往往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苏州监管分局推动行业做了哪些积极探索?

常帅: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如何更好地平衡风险和收益,我们一直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早在2015年,人保资本与苏州地方国有创投企业合作,共同出资5亿元设立全国首支科技保险创业投资基金—人保(苏州)科技保险投资基金,并引入风险分担机制,融合债权、股权、保险三项金融工具,向科技型企业发放由保证保险分担风险的融资,目前已累计为98家科技企业提供4亿元的债权融资,为7家企业提供5500万元股权融资。同时,我们鼓励辖内银行机构加强与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合作,优化信贷模型设计逻辑,持续完善“贷款+外部直投”“信贷+选择权”服务模式,陆续推出“投融贷”“天使贷”等投贷联动产品,以短期贷款与长期投资相结合的股加债模式,有效匹配科技型企业的长、短期资金需求。

人民网:目前,大部分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为金融、财经等专业背景,往往高新技术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监管部门如何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加强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提升科技金融专业服务能力?

常帅:除了科技金融实验室、知识产权金融实验室等举措,苏州分局还积极搭建平台,加强科技金融人才培训,推动培养一批既懂产业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开设“科技金融大讲堂”,围绕苏州各板块产业创新集群,邀请专家讲行业形势、政府讲产业政策、企业讲金融需求,已举办四期,培训人数近千人次;联合高校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培训班,面向一线岗位设计相对系统的课程,开展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专场培训;支持多家银行保险机构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定制科技金融课程进行常态化培训;组织劳动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干,苏州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产业创新集群方案大赛成功举办,39家银行保险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制定了50余个专业金融服务方案。这些工作除了提高全行业的认识和专业知识,我们也希望能借此创造行业间交流的机会,助力打开科技金融创新思路。

人民网: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重要任务。苏州金融监管部门后续对于科技金融有怎样的助推计划?

常帅: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苏州分局系统谋划,主动作为,建载体、搭平台,引领和推动辖内金融机构持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重点在两方面发力:

一是引导科技金融供给再聚焦。以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大型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为主力,推动围绕国家、省、市明确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支持一批有能力的科技企业开展重点方向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持续推进“一行一链一品牌”行动,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深耕产业创新集群,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供给,为各类科技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二是促进专业服务能力再提升。完善科技金融培训平台,联合科技主管部门和区县政府常态化举办“科技金融大讲堂”,加强与高校合作举办科技知识培训班,引导金融机构外聘专家、招引专才,多举措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加强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提升科技金融专业服务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向上争取总行、总公司的支持,深入推进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特色机构建设,完善科技企业专属评价体系,建立与科技金融发展更加匹配的制度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制定专项考核机制,提高基层从业人员服务科技企业的积极性;持续培育一批科技金融专业中介机构,完善科技金融生态,为银行保险机构赋能。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