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博山酥锅

 

博山酥锅起源于鲁菜发源地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地区,又名为“酥鱼锅”,是博山地区特色传统风味名吃,春节食俗;也是鲁菜经典名菜之一。博山人对于过年(春节)特别的重视,过去人穷,过年就特别的隆重,早早的就准备年货。在各种各样的博山年节菜中,有一样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著名的“博山酥锅”,博山人对于做酥锅,有一种近乎神圣的意思,好像没有了酥锅就不是过年。因为做酥锅的原料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来搭配,所以在博山还有一种“穷也酥锅,富也酥锅”的说法。

博山酥锅始于北宋熙宁年间,系大诗人苏轼的妹妹“苏小妹”所创。据说博山酥锅的起源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传说。苏轼赴任山东诸城,携带家眷和苏小妹同行,逗留颜神店(今博山地区)。正逢年关岁尾,在此购买陶瓷器皿,当时在购买陶瓷器皿的时候苏轼的妹妹从一位窑工那里得到了一份使用砂锅制作大锅菜的秘方,回来之后就给哥哥苏轼制作了一锅让其品尝。苏小妹在制作的时候对其配方进行了改动,将传统的混合放菜改成了层层叠放的方法。因为疲劳困乏之后苏小妹就睡着了,等醒来的时候已经天亮了,砂锅也因为时间太长被火烤裂了,但里面的菜却完好无损,香气充满了整个院子,苏轼闻到之后便来到厨房,尝过之后对这道美食是赞不绝口,随即便邀来四邻品尝,人们争相询问制作之法,此菜便在颜神店一带传开了,一传十,十传百。从那开始,颜神店一带家家户户都会做酥锅。每年的冬天,颜神店家家户户在过年的时候都做一个酥锅。后来,颜神店百姓为了纪念苏小妹,便定名为“苏锅”,因“苏”与“酥”同音,而且苏锅全部菜品鲜香酥烂,所以便改成“酥锅”并流传至今。博山酥锅因此而得名。

博山酥锅原料比较广泛,素菜有豆腐、白菜、海带、莲藕、花生米、烤麸、面筋等,荤菜有鲅鱼、草鱼、带鱼、带皮五花肉、猪皮、猪蹄、肘子、排骨、猪筒骨以及全鸡。正宗的酥锅,做工精细,食材丰富,堪称是“北方的佛跳墙”!时间与真材实料烹制出的这道繁杂精细的菜品,入口咸鲜十足,酥烂软绵,连骨头和鱼刺都酥烂了,寻常的食材,独到的做法,给予了酥锅酥软咸香的口感。酥锅投料顺序是很关键的,一般来说,都是选用大铁锅或者大砂锅为加热器皿,先要在锅底垫入一层猪筒骨(主要作用是防止长时间加热造成原料煳底),然后依次放入鱼、肉、蔬菜等配料,最后盖上白菜帮子,淋入调味料,将容器置于火上,小火慢炖7-8 个小时直至菜品酥烂,方可关火,冷却后即可食用。博山人把这一中国的烹调技法做到了极致,在鲁菜中酥锅和博山的烩菜、炸货一起可称得上“博山三味、鲁菜三杰”,具有重要的饮食代表性。酥锅,没有俏丽的外形,没有夺目的色泽,却以其醇香软滑的口感征服了博山人的味蕾。俗话说“闻到酥锅味,便到过年时”,博山酥锅从来就不单单是一道美食,更是在外游子寄托思乡之情的载体,也是博山人对年味的向往之情。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