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泉边|老济南做饭究竟是用勺?还是用锅?

 

文|孙一慰

我国餐饮业制作菜肴的锅,各地不一样。

北方多用勺,就是有柄的铁锅叫勺。

南方多使用双耳锅,在广州叫“镬”(huò)就是锅、又称炒镬、炒锅。

济南的勺都是用熟铁制作的,因为熟铁含碳量比生铁少,韧而不脆,经常用锻打方式加工,俗名锻铁。

所以用熟铁锻打制作的勺,不怕磕碰,特别是烧热后立即加凉水也不会炸裂,所以很适合餐饮业使用的。

济南的勺不能用生铁制作,因为生铁含碳量高与熟铁,比较硬而脆,不能锻打变形,直接铸造,磕碰会裂纹或者碎了,烧热后立即加入凉水会马上炸裂。

济南卖勺的一般是按照勺的重量卖的,一般是4斤左右重的比较适合。

太重了勺就厚,传热慢,端起来费力,消耗体力大;太轻了薄,传热太快,不利于烹调。

老济南餐饮业把勺按形状分为:尖底勺、平底勺;按用途分为汤勺、炒勺,二者不能混用。

一般尖底勺多作为汤勺用,平底勺多作为炒勺用。

汤勺(尖底勺)就是“舌尖3”上提到的那种勺。

整个形状是个大的弧形,尖底勺因为接触火的距离不等,所以受热很不均匀,不适合制作炒、煎、贴等菜肴,是专门用来制作汤菜、扒菜和烧鱼等菜肴的。

比如烧鱼是要大翻勺的,整个鱼是头尾180°的翻过来,用平底勺不能翻的。

双耳锅是做不到的。

炒勺(平底勺)是专门用来制作炒菜的,因为它的形状是底部稍有弧度基本是平的,周边是直的。

这样的形状十分便于炒菜时的翻勺。

当操作者把菜肴向勺的前端推送时,菜肴沿着稍有弧度的底部向前,到达勺的垂直边沿时,碰到垂直的勺边,这时操作者把勺又向后上方颠拉,惯性使得菜肴向勺的后上方翻去,使得菜肴很自然颠翻起来,所以翻勺是很容易的。

前翻是这样,那后翻、左翻、右翻道理一样。

同时炒勺因为勺底平,所以受热均匀,如制作煎、贴等菜肴时原料受热比较平均,不会出现有的地方不熟有的地方糊了的现象。

这同样是双耳锅做不到的。

炒勺和双耳锅最大的区别就是炒勺厚、平底、受热均匀;双耳锅薄、尖底、受热不均。

菜肴在其中的时受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在制作旺火速成的菜肴时的操作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济南的方法是原料始终在勺内,是在加热过程中调味的,是最能让滋味进入原来之中的;

使用双耳锅则不然,滑好油后要等把芡汁调好后,再把原料倒入锅中裹上芡汁出勺,是在调好味之后再让原料裹上调味汁的。

笔者曾去泉城广场附近的一家大型饭店,看望实习的学生,正巧学生在使用双耳锅做炒虾仁,就是这样做的。

也就是说使用双耳锅就把济南原汁原味的操作方法丢弃,改换门庭了。

济南餐饮业不用济南的炒勺,不按本地的方法去制作菜肴,却要改为外地的双耳锅,用外地的方法去制作,还有济南风味吗?

还有鲁菜的风味吗?

还叫鲁菜吗?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勺是鲁菜的炒菜工具,历代厨师用它制作出无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菜肴,发展了鲁菜,成就了鲁菜。

把在济南使用了成百上千年的传统手工制作菜肴的专门工具“勺”抛弃,改用外地的双耳锅,就是抛弃了鲁菜的翻勺技艺,就是把那些旺火速成的鲁菜变成了慢悠悠的炒菜。

这种改变对保持鲁菜的原貌、对鲁菜的发展势必会产生不良影响。

济南著名的烹饪大师颜景祥多次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每次这位大师用的都是勺,从未用过双耳锅。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8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