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锅盖面,我的极大意见,甚至愤怒

 

#镇江头条#​#江苏头条#​不才是1984年漂到镇江的,掐指一算40多年。那时街头巷尾热气腾腾的锅盖面灶台,烧的是柴火或碎煤。而面锅里永远漂着一个尺寸小一号的小锅盖。这就形成镇江三怪的说词: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

照片来自网络,谢作者

其实每道名点,能传承很广,无非三个要点,食材的优质、师傅的技艺加上火侯的把控。锅盖面,应选河套地区的小麦,它是世界三大优质小麦产区之一,蛋白质极为丰富、面筋含量高,粉质指标、拉伸指标、沉降值指标优良,是世界小麦的五项全能冠军得主。由于拉伸及面筋优势,所以口感极佳。但一些不法分子,和面时,加入食用桃胶,以手擀面充斥,即所谓的小刀面。实在不值挂齿!这是我意见大之一。

照片选自网络,谢作者

其次是师傅技艺:就是煮锅盖要令,这样巧妙的控制了沸水的翻滚的方向包括控制扑出(溢出灶台),江边的小冯面馆,他永远顺时针旋转锅盖,一锅下去往往十碗八碗,起锅捞面也不会乱作一乱。这样做的好处,面条被牢牢的压在杉木锅盖下,不断的被沸水煮开,煮出来的面条有劲道且煮烂,同时杉木锅盖也为锅盖面添上了一股木质的清香!镇江也有用其他材质做锅盖的,松木、苦楝有之,而香樟树木锅盖实在不敢恭维:没事找个樟脑丸磨牙总是很很不爽。但这里着呼吁监管部门及政府@文广新局(互)​@镇江发布​@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个指导性意见或规范性文件,对鱼龙混杂的名为锅盖面,实质没有煮锅盖的商家,应取消其这样名不符实的店招,歪曲传统工艺,误导消费者。这是我愤怒的原因,镇江的看官,我说的有无道理?

图片选自网络,谢作者

最后要说的是故事情节编排要相应规范,锅盖面来龙去脉,公说公的婆讲婆的。版本各异正常,人物故事相对固定,经得推敲。

选自网络,谢作者

镇江锅盖面堪称“江南第一面”。倒是这位乾隆帝似乎是位真正的面客,一路南下。乾隆帝七次下江南,面的故事发生哪一次。话说张嫂子面店接待微服私访,大概在哪?乾隆爷穿了一身便服,带了几名随处寻向张嫂子面店坐下。“吃镇江伙面”。张嫂子是动作麻利,做事迅捷的人,但今天好像变的慢了,越是急水越是难开,越是急面越难跳好。随从又进来催了,张嫂子赶快催丈夫切面,自己又给灶炉添了把柴,很快锅里的水开了,丈夫的面也切好了,正抓起面条往锅里撩,这是随从又进来催,张嫂子边回话边赶快盖锅盖,慌乱中把汤罐的小锅盖撩进锅里,在水面上飘荡,还没等张嫂子放好作料,锅里的水倒滚开了,直往上翻快要溢出锅外,张嫂子见此赶紧舀了两勺汤罐里的水一浇,面锅里平静下来,水再一开,张嫂子就用小竹笼子长筷子把面条捞进碗里。忙碌了一阵的张嫂子倚在门上,想听外面顾客的反应,只听见那人连声赞道:“美味,美味,软硬适中,喷香爽口!乾隆看见面锅里飘着一个小锅盖就说,怪不得这面好吃,原来是“锅盖面!”这一叫,张嫂子才发现自己手忙脚乱,把小锅盖当成了大锅盖撂到面锅里还不知道。正在这时,丈夫也过来说:“外面的顾客个个都说今天的面,味道特别好,你是加了什么好作料了?”张嫂子说:“今天下的是锅盖面!”从此“镇江锅盖面”就出名了……总感叹,上述故事硬伤明显,圆润不足。

图片选自网络,谢作者

又到结语的时间,摘明明代陆深的诗作为拙文的休止符:明月垂杨独树桥,桥西熟酒好良宵。红香细剥莺哥嘴,嫩白鲜羹玉面条。

您假设一下:垂柳依依的桥边姑娘,正在下锅盖面,伺候您老爷的驾到!

2022年9月19日,7:30,于帝/都陋室

#饮食#​#记录柴米油烟中的浪漫#​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