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这3个习惯,分分钟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一定要避免
我们都知道,专注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很重要。
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着非凡的专注力。
比如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他请朋友吃饭,自己却忙着做实验,连朋友吃完走了都不知道。
后来他工作完,出来找吃的,看看桌上的盘子,还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呢。
正是因为牛顿做起事来那么专心,才能取得后面如此辉煌的成就。
所以说,专注力就像是一张网子,你撒在哪里,就能在哪里有所收获。

我们做父母的,当然希望孩子的这张网子能像牛顿一样,大一点,密一点,在学习和工作上多一点收获。
不过你知道吗,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很多习惯,其实都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不断的把他的网子裁小、剪破。
好在专注力是可以通过练习不断提高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些做法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又有哪些方法能让孩子的专注力得到提高。
预告一下,今天有素材分享哦。
错误做法1: 随意打断孩子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关心的都是吃饭吃的好不好,不要弄脏衣服、弄坏玩具这些事。
却看不到这当中,孩子专注力的发展。
举个我们家的例子。
小样2岁多的时候,对自己吃饭特别有积极性。如果我们大人不去打扰他,小样其实能很专心的把饭吃完。
因为他关心的是怎么拿勺子,把食物准确的送进嘴里。

可是我们家奶奶看不到小样自己吃饭时的专注,也不知道独立性的培养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奶奶只关心小样吃的够不够营养,速度快不快,桌上、地上有没有饭菜。
所以每次吃饭,小样刚吃两口,奶奶就使劲给他夹菜,“不要光吃饭啊,快吃口蛋”。
5秒钟后,由于小样吃饭的速度达不到奶奶的要求,奶奶会开始催促,“好好吃饭,别玩勺子了,饭都冷了。”
再过5秒,奶奶基本上就会站起来,抢小样的勺子,想要喂饭。
因为这样,她就能保证小样每一口都吃到鸡蛋而不是白饭,还能吃的又快又干净。
可是2岁的孩子对“我要自己来”这件事可是很执着的。
奶奶一抢勺子,小样就不高兴了,有时还会直接罢吃。

我们家的吃饭故事,相信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
从专注力的角度来说,本来孩子可以专心吃饭10分钟。
但因为家长不停的讲话,抢勺子,专心的时间就缩短成了3分钟,2分钟,甚至几十秒。
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在吃饭这件事上,孩子很难专注,在玩玩具、看书、写作业这些事情上,孩子也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因为他们专注力的网子已经被大人剪破了,想再补上就难了。
所以不管孩子多小,如果他在很专心的做一件事,只要没有危险,就不要轻易去打断他。
“你累不累,渴不渴啊。”
“这个好脏,别玩了。”
“这样玩不对,你看妈妈怎么做。”
如果你经常说上面这些话,就要注意了。
学会保持安静,不去打断,才是对孩子专注力最好的保护。
错误做法2: 给孩子太多干扰
第二个破坏专注力的习惯,就是给孩子太多的干扰。
比如把电视当背景声,孩子吃饭、玩玩具都对着电视,自然容易分心。

还有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全都堆在客厅,孩子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哪一样都玩不久。
孩子上了小学,开始有作业了,可是房间里、书桌上堆满了杂物,这也是一个问题。
因为孩子做作业时,虽然注意力在书本上,可其他的感觉通道都是打开的。
你以为孩子只盯着作业上的字,可他的余光能扫到整个桌面,他的耳朵能听到外面的电视声。
这些没用的信息都在悄悄的干扰孩子,像是给油箱扎了一个洞,提前消耗掉孩子的专注力和意志力。
就好比我们在写字时,如果听到有人说了一句话,之后我们再继续写,就很容易把前面那句话里的某个字写下来。
所以说,要想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做减法很重要。
家里电视不要一直开着。

孩子的玩具要经常整理。把不玩的都收起来,放到看不见的地方,客厅里只留几样,轮换着玩。
孩子上学后,书桌、书房都要保持整洁。做作业时,桌上只有正在做的那门作业,完成一样再换另一样。
另外,不要经常给孩子端水、送水果,可以等做完作业后,再到客厅慢慢吃。
错误做法3: 给孩子贴标签
看到过很多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
“做事三分钟热度、容易分心、坐不住、爱拖拉……”
虽然说,我们人都很喜欢用概括性的词来下结论。
但这样全盘否定孩子,给他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对孩子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孩子是做所有事都不专心,还是只在某些事情上不专心呢?”
比如孩子喜欢玩拼图,他拼图的时候是不是能安静地玩很久?

孩子做数学作业的时候特别拖拉,是不是因为这门课他不太擅长,所以有畏难情绪?
平时多观察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发现他的兴趣所在,多陪他做喜欢做的事,延长孩子在这件事上的专注时间。
慢慢的,孩子做其他事情时,专注力也会有所提高。
提升专注力的小游戏
说完了上面这3种错误做法,小样妈再来分享一波提升专注力的小游戏。
总的来说,孩子做喜欢的事情时会更专注。
所以我喜欢用好玩的游戏,而不是枯燥的训练,来帮孩子提高专注力。
1.找东西游戏
在一堆东西里,找出指定的物品,是训练专注力的常用方法。
这个游戏准备起来也很容易。

找一堆小玩具,放在桌面上,然后问孩子,
“大象在哪里?黄色的球球在哪里?”
请孩子快速的把东西指出来。

想要增加一点难度,我们可以把玩具和大米装进瓶子里。
这样孩子就需要转动瓶子,仔细观察,才能找到指定的东西。
对于大点的孩子,我们也可以玩更抽象的找东西游戏。
小样妈给大家准备了3份找东西的打印素材。

上面这份就是找动物的素材。
我们可以让孩子数一数,一共能找到几只大象,几只长颈鹿,然后把数字写下来。
想要素材的可以私信我哦。
2.逛超市游戏
在去超市前,先把要买的东西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到超市后,请孩子来带路,帮我们把购物清单上的东西一样样找出来。
比如先买苹果和香蕉,水果区怎么走呢?
买完了水果,还要买饼干,零食区又在哪里呢?
超市的商品玲琅满目,货架又比较高,常常会遮住视野。
孩子要在这样的环境里排除干扰,记住要买的东西,顺利找到后,还要切换到下一样东西,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不小的挑战哦。
3. 找不同游戏
有一阵子,特别流行在手机上玩找茬游戏。
因为有时间的限制,所以我们玩的时候会特别投入,不停的左看看,右看看,分辨两幅图中的细微差别。

其实这个游戏,也能很好的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我们可以给孩子买一本适合他年龄的找不同的书。每天陪孩子玩一玩,练一练,就能把专注力培养起来。
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要破坏它却是分分钟的事。
如果你能避免文章里的3个错误做法,也许你家孩子的专注力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喜欢今天的文章,就转发支持我吧。
历史文章:
让孩子做事喊100遍都没用?换个说法,孩子立马行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