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茄子”般大疝气,腹腔镜微创完美"修补"
“站着有,躺着无”
王阿姨今年87岁,两年前做过一次阑尾手术,术后腹部开过刀的位置慢慢形成了切口疝,腹部有一块明显突起,大小状如茄子。平时倒不影响生活,可考虑到它始终是一个隐患,一旦发作,治疗不及时的话就有生命危险,王阿姨在老伴儿的鼓励下决定,还是要赶紧治。
可具体怎么治,需要开刀吗?王阿姨坦言,当时想到可能要手术,心里也是怵得慌,在咨询了几个医院后,最后选择在河北医大一院住院治疗。
小切口,补上大疝洞
医生给了王阿姨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保守治疗,用疝气带等方式来束缚疝囊,防止疝囊在压力的作用之下脱出造成危险,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另一种就是手术治疗,补上疝洞,从根源解决问题。反复沟通后,王阿姨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9月21日,医院微创腺体外科病区主任刘擘为王阿姨施行了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当通过腹腔镜看到腹腔内情况时,刘主任也皱起了眉头,此时肠组织粘连严重,根本看不见疝的位置和大小,而一旦这些肠组织出现破损,腹腔内就有相当大的几率被感染,风险大,术后更难恢复。刘擘主任带领团队小心翼翼游离开这些脆弱的肠组织,一个10*8cm的疝洞终于显露出来。
这样的大小,已经属于大切口疝级别,考虑到王阿姨身体恢复能力不比年轻时,刘擘主任决定要给缺损位置的缝合上一个双保险:先把缺损尽量合拢进行部分缝合,能合拢到什么程度,就合拢到什么程度,然后再覆盖补片。
经过一番努力,这个10*8cm的缺损被完全合拢、缝合了,刘擘主任又将一片补片卷成小卷,从腹壁上的小孔送入腹腔内,再展开补片,覆盖在缝合处打了个结实的“补丁”,结合张力修补和无张力修补两种方式的优点,给缺损的口子上了一层“双保险”。
术后三天,王阿姨可以下地走路了,目前已经顺利出院回家。
修补10*8cm的大切口疝,腹部只有三个1厘米的小戳口,腹腔镜的手术方式非常微创。
创新手术方式,只为更保险
疝好比衣服上的洞,因此疝修补手术实际上就是一个补洞的过程。
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发明以前,世界医学界的疝手术主要是缝合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缺损的部位拉到一起缝起来。这种手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缝合部位组织被拉扯会形成张力,因此被称作张力修补术。术后有疼痛,不仅住院时间长,而且复发率还高(10%~15%)。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的手术相比,其优点显而易见:①手术时间短;②用补片补上缺损,替代传统手术的组织拉扯、重叠缝合,不增加周围组织张力,术后无难以忍受的疼痛、牵扯感及局部隆起情况;③复发率低。
医生提醒
这次手术,刘擘主任考虑到疝洞尺寸这么大,而患者年事已高,恢复能力差,因此选择了“不走寻常路”,兼采张力修补和无张力修补两种术式之长,先缝合,再上补片。虽然手术过程更为复杂,但是为了更保险,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的几率,医生们觉得非常值得。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