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具的发展历程
唐代之前尚未出现专用茶具,一般与酒具、食具共用,虽然饮茶习性早已形成,但没形成专门的茶文化,直到唐代陆羽的《茶经》出现,从而确定了茶的文化功能和茶具在茶业中的地位。
· 粗具规模的唐茶具 ·
唐代,饮茶由粗放煮茶进入精工煎茶,讲究技艺,意在情趣,并形成了一整套的茶具。茶圣陆羽是唐茶具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亲自设计了一套内容丰富的茶具、从煎煮、点试、清洁到收藏一应俱全,一套古朴实用又妙趣横生的茶具文化得以形成。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列出28件茶器,包括——①生火用具:风炉、灰承、筥簋(jǔ guǐ)、炭挝、火箧;②煮茶用具:鍑、交床;③烤、碾、量茶用具: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④水具:水方、漉水囊、竹夹和孰孟;⑤盐具:鹾簋(cuó guǐ)和揭;⑥饮茶用具:碗、札;⑦清洁用具:涤方、滓方、巾;⑧藏陈用具:畚、具列和都篮。碗作为唐代最流行的茶具,造型主要有花瓣式、直腹式、弧腹式,并开始有执壶,又称注子,主要是烧水用。唐代茶具主要为青瓷,越窑茶具在当时六大名窑中独领风骚。陆羽的评价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
· 穷极精巧的宋茶具 ·
茶在宋代已非常流行,并形成颇具特色的“斗茶”。茶具方面宋人崇尚建盏黑釉,建盏表面有极细晶粒,呈紫、蓝、黄、暖绿色等,放射出点点光辉,无论强光还是弱光,都会闪烁变化。点试斗茶茶具主要有茶碾、茶臼、汤瓶、茶盏和茶匙等。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传统地描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称为“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取以名、字、号。烧具的窑口除建窑外,还有杭州官窑、浙江龙泉哥窑、河北曲阳县定窑、河南临汝县汝窑和河南禹县神盾镇钧窑。
· 返璞归真的明茶具 ·
明代,条形茶兴起,饮茶用沸水冲泡,对茶具去粗存精、删繁就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陶瓷茶具开辟了主流通道。明代茶道追求淡雅怡情,所以崇尚白瓷。在这时,茶壶与盖碗正式走进茶道里面,江西景德镇瓷器独领风骚。同时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各具特色,特别是醴陵白瓷更以瓷质清白、色泽古雅、音似金玉、细腻美观广受茶人喜爱。
· 清雅清绝的清茶具 ·
清代,紫砂壶兴起,紫砂壶以其良好的特性深受清人喜爱,并且开始与文艺结缘。茶具造型、刻篆无不凝聚浓厚的文学色彩,并涌出大批卓有成效的制壶名家和陶艺家,如惠孟臣、陈鸣运、陈曼生、杨彭年等人。
中国茶具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创新,其艺术性不断地增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同时欣赏各式茶具,也就成为了品茶的自然衍生,成为了一种温馨愉悦的审美过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