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学乐器,晚了怕错过启蒙期,早了又怕娃不堪“重压”早早放弃
说起娃的兴趣特长,乐器绝对是绕不开的一大块。
或许大家没打算让孩子走音乐专业,但会一两种乐器已经成为了当今娃的标配,这不仅能培育孩子的音乐素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专注力、情绪管理力、理解力、抗挫折能力,建立自信等等,可谓好处多多。
那么不同乐器的最佳年龄是几岁呢?
晚了怕错过“最佳”启蒙期,太早又怕娃不堪“重压”早早放弃。
最高音乐学府之一的中央音乐学院,针对幼儿以及青少年的音乐学习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1-4岁,甚至4-6岁,并没有给孩子安排乐器的学习。
因为此时比学乐器更重要的是“音乐启蒙”和“视唱练耳”,这其实也是学习乐器的基础,基础打好了后期将事半功倍。
包括部分中央音乐学院的器乐课,甚至要求孩子先学过视唱练耳,不然不收(不是歧视,而是很难跟上学习进度)。
所以在谈几岁学乐器之前,明白这件事更重要,那就是3岁以前最好先不学乐器,4-6岁最好能学习视唱练耳,之后才是乐器的选择。
根据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一项调查,60%-70%钢琴大赛获奖者的初次学琴年龄在6-8岁,而其中只有一人年龄最小在3岁半,其中少部分在10岁左右。因此,6岁前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才是最关键的。
2岁半至3岁半的时候,是音乐启蒙的最佳年龄,此时并不需要复杂的乐器,简单、轻松的听音乐或音乐游戏就可以让他们很好地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旋律。
比如在家中给孩子播放一些名家名曲、音乐会(有机会能到现场更好),在儿歌、舞蹈等中渗透音乐,听音乐时拍手、跺脚、转圈等,让孩子在玩中爱上音乐,也可以参加针对幼儿的奥尔夫亲子课程。
4岁之后如果想更好地学习音乐,或者有意发展音乐专业,可以进行视唱练耳、乐理知识的学习。
这点非常重要,学乐器不该是一拍脑门的冲动决定,磨刀不误砍柴工。
而乐器的“一对一”学习多在5岁之后,这主要与孩子的大脑以及具体乐器所针对的身体部位的发育有关。
为此专门为大家整理了10大最受欢迎乐器的适龄学习指南,可以很好的防止带娃盲目学艺,非常适合咱大众普娃,音乐小天才另当别论哈~
钢 琴
最佳学习年龄:5-7岁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先由大肌肉活动开始,再到小肌肉的细腻动作,弹钢琴需要的是很具技巧性的小肌肉动作,而且,钢琴每弹奏一个音,大约需要30克的力(低音区需要的力度则更大),如果孩子太小,将不能顺利学习演奏,长时间弹奏甚至还会影响手指发育。
所以业内公认5岁开始学钢琴比较适合。
此时孩子无论是注意力、认知能力、理解力等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肌肉的发育也更加完善,手、眼、耳、脑等各部分器官的协调性也更好,学习效果更佳。
小提琴
最佳学习年龄:5-7岁
整体而言,小提琴是比较难学的乐器。从夹琴、握弓、持琴、按指到运弓等等,都是复杂的动作,而且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拥有一个正确且平衡的姿势非常重要。
而且小提琴的声音不像钢琴那样具有“固定音高”,它需要孩子用耳朵去校验音色和音高,而5岁之前孩子的听力发育还不够健全,所以不建议过早学习。
小提琴的建议年龄同样是5岁之后,但也不宜晚,最好能在7岁之前,否则对“童子功”要求非常高的小提琴而言,有可能耽误十分重要的韧带训练。
大提琴
最佳学习年龄:6-8岁
大提琴和小提琴都是弦乐器,所以在学习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大提琴的入门学习会比小提琴更难,同时又考虑到大提琴外型较大的特点,一般建议6-8岁。
古 筝
最佳学习年龄:5-12岁
它和钢琴、小提琴一样,在弹奏技法中对腕力和指力有着严格要求,传统古筝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如果年龄太小手指发育不够完全,会导致很多技法无从下手,很难掌握好古筝。
同时古筝对“听”的要求更高,初学者需要接受严格的听觉训练,能唱准、听准各种调的五声音阶及七声音阶,同时还需要努力学会古筝的调音方法。
所以建议5、6岁的幼儿接受古筝的弹奏训练,10岁左右接受能力明显增强,12岁左右为最强。
架子鼓
最佳学习年龄:6-8岁
架子鼓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四肢间的运动组合关系来进行的,对小孩的身高、体重、小肌肉群,以及手臂、手腕和脚的协调性均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孩子年龄太小,会很难按标准完成动作。
比如,鼓凳调到最低脚还踩不到地面,踩锤调到最轻也无法单靠腿部力量踩下去等等。
所以学架子鼓的最佳年龄段是6-8岁。
吉 他
最佳学习年龄:8-10岁
4、5岁的孩子学习吉他,往往会因为年纪小、皮肤嫩,出现按弦困难,容易伤手等问题,而且弹奏吉他时左手需要按弦、把握琴颈,而左手的把位对于手小的孩子来说又比较困难,所以较为普遍的建议年龄是10岁左右,发育比较早的孩子,8岁也可开始接触吉他。
二 胡
最佳学习年龄:5-8岁
学习二胡需要孩子对音准和音色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由于二胡只有一根弦,入门较难,比较枯燥,需要长久的忍耐力和专注力。
所以学习二胡的建议年龄是5-8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记忆力、模仿能力等都发展的更好了,专注时间也更长,学习二胡的效果会更佳。
长 笛
最佳学习年龄:8-12岁
太小的孩子不适合学习长笛,包括其他一些吹奏类乐器,比如横笛、萧等。
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胳膊不够长,脖颈挺直后往往无法呈水平状握拿长笛,如果强行练习,会造成弯曲头部和脖颈来吹奏的不良习惯;另一方面是对牙齿的要求比较高,太小的孩子的牙齿发育还不太完全。
如果强行练习不仅影响吹奏水平,也会影响身体及牙齿发育。
所以要想学长笛,最好是8、9岁以后,牙齿整齐,没有龅牙,嘴唇不要太厚。
萨克斯
最佳学习年龄:9-12岁
萨克斯对儿童的气息要求较高,如果年龄太小,肺活量不够,学不会换气,吹奏起来会非常吃力。而且萨克斯本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比较大,手指把位较大,太小的孩子按键、吹奏起来有困难。
萨克斯和长笛一样,同样对牙齿是否整齐,是否换过门牙,嘴唇是否太厚等这些先天条件要求比较高。
所以,普遍建议9-12岁,手掌加手指长度在15厘米及以上,换过下乳牙且整齐的孩子学习。
手风琴
最佳学习年龄:6-8岁
手风琴需要通过风箱的不同用力方法来表现或改变其声音的大小,同时通过手指的弹奏来变换旋律。
所以对孩子手臂和力量的要求比较大,同时需要控制好身体防止风箱来回晃动,以及身体、手指、手臂等的协调。
一般建议在6岁之后,孩子能够更好地掌握力度。
以上是学乐器的一个参考年龄,并不代表在此之前完全不能开始,在此之后就一定不能学好。除了客观的发育条件外,兴趣、爱好才是最重要的。
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孩子错过了最佳年龄段,但只要喜欢永远都不算晚。
不过,年龄和身体情况只是参考之一,比它更最重要的还有这一点——你跟孩子准备好了吗?
01
时间是否充足
大部分的乐器除了课外班本身的时间,还需要每天固定时间的练习,注意,是每天,顺利的话20分钟是它,不顺利的话,一个小时也是它。
而且乐器初期是需要大人陪着的,把娃扔进课外班在外面坐等着刷手机就别想了。课要陪着一起上,还得比娃更认真,娃记不住的乐理知识,你要记下来帮她课下巩固;娃练不好的难点、易错点,要你记下来课下纠正和指导。
孩子和你,现有的时间和精力是否足够充足去做这些事?
时间与精力不富裕,练习就不到位,而且陪练过程中情绪就易暴躁。
02
孩子坚持枯燥训练的能力
对于3-5岁的孩子而言,大部分的兴趣班诸如画画、舞蹈,都是没有100%准确度要求的。
相对而言更随心一些,但是乐器不同于其他,哪怕你99.9%都对了,只有0.1%错了,那也是错,也得再来一次。
如果说游戏的设计是即时奖励,打个怪捡点装备,让人越玩越上瘾;那么,学乐器的模式就是即时挫折——弹错音、读错谱、划错拍、跟错节奏,每一样都无时无刻提醒娃,你错啦!错啦!又错啦!
娃将会在无尽的希望中品尝无尽的失败,说是分分钟都在劝退,也不夸张。
拿宝宝在学的钢琴举例,它要求每一个音符要唱对,每一个音节要弹准,每一个节奏不能快不能慢,还要随时警惕手型,有没有偷懒、有没有折指。
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负责的高要求老师,你会发现,孩子学的每一步都挺难的。
这其中没有一个环节不是要靠孩子通过一遍遍地练习去实现的,偷不得半点懒。
有人说没经历过日日夜夜的崩溃,就不算养过一个真正的琴童,乐器带来的挫败感可见一斑。
当然,如果引导合理,由此培养的抗挫能力也会很强大,毕竟学会一曲的成就感也是切切实实能体验到的,所以你跟孩子都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去应对这种hard兴趣班模式。
注意,是日复一日。
03
家长控制情绪的能力
陪练乐器,真的是比陪写作业更费血包。
你以为的陪练是母慈子孝、浪漫唯美,他弹奏来你吟唱。
事实上,不出5分钟:
- 再认真点,这个音符读的不对哦。
- 手型又塌了哦,对,小手指要立起来;
- 注意节拍器哈,你快的都要起飞啦。
你内心虽然焦灼,但言谈举止依然可控……
10分钟后:
- 手、手、又塌下去了。
- 这个xi又弹成so了,认真点好吗?这都第几次了?
- 节拍器节拍器,你又飞了,你根本就没在听节拍器,耳朵在线点好吗?
你肺活量逐渐打开,喊话一声更比一声高……母老虎张着大口怒吼的即视感。
15分钟后:
- 你听不见节拍器的声音吗?听不出来自己比它快吗?
- 手,你能想着点手吗?又塌了,你这么错着练没有意义。
- 别着急往下呢,先把这小节练好了,先别给我加左手呢,你就只练右手。
你与娃都明白,今日份腥风血雨已送达……
转天,涛声依旧。
你肯定不会日日如此,但每周学新曲的那么1、2天,你很可能会这样,不提前修炼出点真功夫,真的应付不来这陪练的高压。
心态和技巧,都要准备好,暴风雨来时才可能有力扭转。
所以,让娃学乐器,你准备好了吗?已经开始的,有什么心得也留言分享分享呗!
文|CC爸妈(公众号ID:cc-bama);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养娃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