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如何挑选泡茶好喝的盖碗

 

盖碗,是每一个茶友必不可少的喝茶工具之一。一把趁手的盖碗,往往也是泡茶高手手中必备的利器。

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鲁迅《喝茶》

清道光·珊瑚红地白梅花纹盖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乾隆·粉彩“日日进喜”喜鹊登梅盖碗

一、盖碗的优点

用盖碗泡茶,大致有这么几个优点:

便于控制出水速度和茶汤浓淡

熟练使用盖碗的茶友,可以通过注水量的多少以及盖子开合角度的大小来控制茶汤滋味的浓淡以及出水速度的快慢,在出汤过程中还可以用手指来滑动盖子的角度来灵活调节出水口的大小。

清中期·粉彩花卉纹盖碗

大英博物馆藏

保温性好

盖碗大多为瓷器制作,瓷器的导热系数低,散热比较慢,在保温效果方面要优于玻璃器皿和陶器材质制作的茶具(紫砂器的双气孔结构也利于保温,不在对比之列)。

清·白玉盖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红釉盖碗一对

大英博物馆藏

清同治·墨彩籁瓜纹盖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便于观茶

饮茶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

以杯泡茶,不便调节茶汤浓淡;

以壶泡茶,不便察色、观形。

盖碗泡茶,打开茶盖就可以观察到茶叶整个由紧缩到舒展的过程,也可以更方便的闻盖香、嗅汤香,观叶底,等等。

所以一般斗茶、评茶等专业场合也都是用盖碗。

清嘉庆·景德镇窑矾红彩三清茶诗文盖碗

广东省博物馆藏

适用性广

一般来讲,盖碗适合用来泡任何茶类。而其他茶具在面对不同茶类时则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在适用性方面远不及盖碗。所以很多老茶客都是“一只盖碗走天下”。

二、盖碗的认知

盖碗,顾名思义是“有盖的碗”,作为泡茶器具的盖碗,常见的有“三才盖碗”和“两才盖碗”。三才盖碗,即“盖、碗、托”三者合一,含中国传统文化“天地人和”之意。

(图为“三才盖碗”,如无托,则为“两才盖碗”)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但专业茶具的出现大致始于唐代,唐代之前多与酒具混用。历史上最早的盖碗据传就出现在唐代德宗建中年间的四川地区,不同形制规格的盖碗有的用作茶具有的则被用作餐具,盖碗作为专用茶具在清代出现并发扬光大。

三、盖碗的选择

盖碗品类繁多,材质一般采用陶、玉、瓷、玻璃等,尤以瓷器为绝对主流。

选择盖碗,主要从“容量大小”、“器型特点”、“质地手感”、“纹饰风格”、“价格区间”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容量大小取决于每个人的饮茶习惯,器型、纹饰取决于个人审美偏好、质地手感取决于个人使用习惯(往往也跟材质与价格挂钩)、价格取决于个人预算。

南宋·湖田窑青白瓷盖碗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北宋·青白瓷缠枝花卉纹高足盖碗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宋·青白瓷盖碗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宋·青白瓷莲瓣纹盖杯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临汝窑青釉盖碗

嘉庆款画珐琅勾莲纹盖碗

康熙款青花海水纹盖碗

清·琉璃仿玳瑁纹盖碗

大英博物馆藏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盖碗,只有“更适合”自己的盖碗。

对大多数新手茶友而言,最最基本的诉求是找一只“不烫手”的盖碗。

而盖碗泡茶是否烫手,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材质、器型、手法。

四、盖碗的使用

对于追求泡茶艺术美感和过程严谨的茶友/茶艺师来说,使用盖碗泡茶需要遵循一套严谨的流程,不仅可以让喝茶的过程更加有仪式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升品饮体验。

盖碗的使用说起来简单,但对很多新手茶友而言,最常见的障碍是“害怕烫手”,甚至于有茶友被烫到忍不住脱手将盖碗摔碎甚至引起烫伤事故。

除了在购买盖碗的时候尽量选择“撇口”外翻比较大的“不易烫手”杯型之外,泡茶手法上也需要注意减少烫手可能。

用盖碗泡茶,比较常见的有两种手法:三指法,抓碗法(天地抓),如下图所示。

(三指法,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手法,新手茶友需要一定的练习)

(抓碗法,使用的茶友少一些,但防烫效果更好,前提是底足有一定高度)

正确使用盖碗,是一名合格茶友的基本要求。祝愿大家都能选到适合自己使用习惯和审美要求的好盖碗。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