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到900字“说明书”,只说了3个字:知道了
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由于妄自尊大、固步自封,自尊“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从而导致错失了和世界发展接轨的时机,令我国的科技发展直接落后于西方世界,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
但是如果我们真的仔细研究这段历史,便会发现其实在清朝,不管是民间还是满清皇族,都有着近代科技的萌芽。
尤其是在清朝皇帝中的康熙皇帝,对于近代医学的发展,竟然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这思之倒是一件奇事。
皇帝患疟疾
话说康熙三十二年,康熙皇帝突然恶疾,整个人看上去面色惨白,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一旁的太监见状,连忙传召太医给皇上诊病。
当太医闻讯赶来,问起康熙有什么感觉时,康熙也是难受的不行,一会说自己冷,要多加被子,点个火炉,一会说自己热,要人把窗户打开,去冰库里给他拿冰,这可把太医也给弄迷糊了。
在给康熙诊脉之后,太医知道了,康熙这不是得病把脑子烧坏了胡言乱语,而是真的感觉如此,因为康熙患的病正是疟疾。
这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因为蚊虫叮咬,让一种“疟原虫”趁机进入了人体而引起的,染上了疟疾的人,由于疟原虫在自己体内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而感到发冷,又因为人自身有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和疟原虫展开了大战“殊死搏斗”而感到发热,这才会“忽冷忽热”。
但这种病,在当时还真没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就算是皇家御医,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够瞬间减轻康熙的痛苦,也只能是先给康熙熬了几副中药让他喝下,盼着康熙体内的免疫系统能够战胜“入侵者”,这才能康复。
说白了,就是让康熙自己熬吧,熬过去了就没事了,熬不过去,那估计也“没康熙什么事了”。
这几副中药下去,或许是真有什么有用的药物起了作用,或许是给康熙的心理安慰的确强大,康熙果然觉得病情好了一些,人也有了点精神。
但是没过两天,康熙再次脑袋一沉,身上那种忽冷忽热的感觉又来了,这次,就连几名皇家御医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是开药熬药,给康熙做“保守治疗”。
“洋人”献药
又没过两天,康熙身患重病的消息渐渐地传出了宫外,一众臣子们都是手心捏了一把冷汗,谁也不知道这大清的天是不是要变了,
却是正在此时,两个金发碧眼大鼻子,手拿十字架的法国耶稣传教士,风尘仆仆地奔赴京城,要觐见康熙,声称自己有“神药”,可以为康熙治病。
原来清朝虽然闭关锁国,但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却是不想放过这块“黄金地”,早在康熙二十四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就派出了传教士,以传教的名义来探查清朝国情。
这批传教士出法国时有六个人,经过了两年的漂洋过海,一名传教士被暹罗国王留在了国内,最终只有五个人于康熙二十六年到了中国宁波。
刚刚一上岸,就被当地官员金宏抓了起来,看着这群金发碧眼的“洋鬼子”,金宏直接向他们要“护照”,这些法国人自然是拿不出来,于是金宏便直接把这些人当成了“盲流”,要把他们遣返回国——再扔回大海里。
最终事情传到了京城,被钦天监南怀礼知道了。
这南怀礼是比利时人,也是个老外,他出面作保,这四个人才得以面见康熙皇帝。
在一番询问之后,康熙也觉得这几个人挺有意思,便给这五人起了汉名,留下了两个在钦天监任职,准备接南怀仁的班,而另外三人则是任由他们四处传教,其中的神甫洪若翰和刘应,便到了南京地区传教。
这一次,洪若翰和刘应正是听说了康熙身患重病,忽冷忽热,这才从南京一路赶到了北京,向康熙献药。
在觐见康熙之后,洪、刘二人献上了“灵药”——一包白色结晶粉末,声称药到病除,但是在场的太医和一众大臣们都是不敢开口让康熙吃药。
因为别的先不说,这两个人那就不是中国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谁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这两个洋鬼子拿出来的药一定对康熙的病有效。
再往可怕里说一句,万一这两个洋鬼子是“恐怖分子”,抱着和康熙同归于尽的心思来下毒,那可怎么办呢?
洪若翰和刘应见众人眉头紧皱,很显然是对他们的不信任,于是干脆一挥手,既然说什么都不行,那咱们“别信广告,信疗效”,你们可以找几个人出来试药,在场众人听了都觉得此事可行。
于是在给两个小太监服下了这白色粉末之后,过了半天也没见这两个小太监中毒暴毙,便都知道了这不是毒药,既然如此那就可以给康熙吃了,反正也吃不死人,这就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就这样,按照洪若翰的“医嘱”,太医将这药用酒化开,给康熙服了下去,结果当夜康熙就感觉好了很多,又吃了两天,康熙的病便这么痊愈了。
康熙大喜,召见洪若翰与刘应,问他们这是什么药,洪若翰一躬身:“陛下,此为金鸡纳霜。”
苦味“戳克拉”
金鸡纳霜,又名奎宁,是由南美洲印第安人发现的,17世纪初被西班牙传教士首次带出南美。
在秘鲁有一种树,名叫金鸡纳树,金鸡纳霜就是把金鸡纳树的树皮扒下来,晒干之后研磨成粉,再经过一系列的提炼而出来的,这种药对治疗疟疾可以说是有着奇特的疗效,能够直接抑制疟原虫的繁衍,堪称是“灵丹妙药”。
康熙大病得治,心中万分高兴,便将北京城内西安门附近的一处宅院赏赐给了洪若翰,让他随意传教,时至今日,这处院落也已经发展成了天主教在北京的天主北堂。
康熙从此也对西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毕竟这次可以说是西药救了自己的命,对于各国来华的传教士,也是多次召见,从他们的口中,康熙得知了在南美洲也有一种提神醒脑的药物,名叫“戳克拉”。
康熙四十五年,康熙前往避暑山庄,在临行之时,令专门与传教士对接的官员赫世亨去向传教士铎罗取一些“戳克拉”。
铎罗听了之后,觉得这也是一个讨康熙欢心的机会,于是便将“戳克拉”拿了出来,并且还就戳克拉的食用方法,仔细地写出来了一本将近千字的奏折,在写完奏折之后,铎罗又令人打造了一套银质的戳克拉饮用器具,把这些东西都交给了赫世亨。
赫世亨带着这些东西,一路赶到了避暑山庄,将这本儿近千字的奏折交给康熙之后,赫世亨又按照铎罗教给自己的方法,亲自为康熙冲泡了一杯戳克拉,但康熙喝了之后,却是眉头紧皱。
原来这“戳克拉”,便是巧克力当时的称呼,当时的巧克力可不是现在块状的固体,还可以嚼着吃,只不过是可可豆磨成了粉,再加热水冲泡,这便是巧克力了,如果觉得苦,还可以加点糖,但是由于可可豆的特性,再怎么加糖,也总会有一股苦味留在其中。
康熙可不懂这么多,他只知道这戳克拉当真是不好喝,又看了看这份奏折,里面虽然写了戳克拉的来历和食用方法,但这种“药”到底是治什么病的?却是只字未提,于是康熙便把奏折随手一扔,对赫世亨下令:“这药有何益处?其性如何,限你三日内查清。”
这可把赫世亨给愁坏了,因为这巧克力,在当时是并不算是一种药,而是被西方人当成茶来喝的饮品,只不过是为了提提神。
那问题就来了,这茶它能治什么病呢?茶叶喝了几千年,又有什么说明书呢?
但这是康熙下的命令,赫世亨可不敢有半分懈怠,在经过了一番查找之后,赫世亨又完成了一份将近千字的奏折。
在这里面,赫世亨将戳克拉的味道、功能,说的非常详细,并且也暗暗指出了“此物非药,乃是饮料”。
谁知这份奏折送到康熙那里,康熙也只不过是瞥了一眼,便随手扔了一边,随后往后斜斜一靠,挥了挥手,开口道了三个字:“知道了。”
赫世亨见状,也不知道康熙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皇威难测呀,只能是慢慢退了出去。
不忘西药
其实,康熙此举并不是真的在意这戳克拉的味道如何,是治疗什么病的,而很有可能只不过是对赫世亨进行了一次“服从性测试”。
因为就康熙的身份来说,只要他想吃,什么东西没吃过,什么东西没见过,何必在乎这难喝的戳克拉呢,但对赫世亨就不同了。
赫世亨多次接触这些西洋传教士,是不是早就被他们的耶稣上帝给“忽悠瘸”了呢?这是康熙非常重视的一点,因为在此之前,赫世亨早就为传教士铎罗多次给康熙上奏折,请求康熙给这些传教士们提供一些方便,这对于康熙来说是值得注意的。
此刻康熙故意难为赫世亨,就是想看看他的心里,到底是自己这个皇帝的权威更重,还是那西洋上帝权威更重,
可以说,赫世亨这份奏折里写的什么根本不重要,而他写不写,交不交则是非常重要,因为说白了,此时的康熙要的就是他一个态度,好在赫世亨的态度也是很令康熙满意的。
从此之后,康熙对于这些西洋传教士则是放下心来,并且对西药也是仍然很上心。
康熙五十一年时,江宁织造曹寅进京述职。
说起来曹寅,如果大家有些陌生,那么他的孙子想必他大家都是如雷贯耳,那便是写出了《红楼梦》的“大才”曹雪芹,曹寅正是曹雪芹的爷爷。
曹寅起初只是随侍康熙,结果“一朝得道”,被康熙屡次委以重任,一直升官到了江宁织,康熙五巡江南,每次都是曹寅负责接驾,而且可以说是把康熙伺候的舒舒服服的。
这次曹寅述职完毕,返回江南,谁知不久之后便身患风寒,没过两天竟然也是和康熙当初一样,忽冷忽热,染上了疟疾。
大臣李煦向康熙上书,曹寅身患疟疾重病,康熙听了之后,对于自己的这个心腹之人也是非常看重,想起来了治疗自己的金鸡纳霜,也是没有吝啬,当即御笔朱批,赐曹寅金鸡纳霜,并且命令官道驿馆备好快马,以供使者换乘,星夜奔赴江南。
就这样,带着金鸡纳霜的皇使赶赴了江南,一路之上马不停蹄,每到一处驿站则换一匹快马,一定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药送到曹寅之处。
不仅如此,康熙还生怕曹寅没见过这“西洋药”,亲笔用满文给曹寅写了一篇“用药须知”:若是第一次服用,最多不要超过两钱,以酒化开再服下,病情应当减轻,日后慢慢减量可痊愈,若并非疟疾,此药则不可骤吃,一定要仔细小心,万嘱万嘱万嘱。”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足以见康熙对于曹寅的重视,但谁知药还在半路上,曹寅便已经撑不住病逝了。
看着如此忠心于自己的大臣死了,康熙也是叹了口气,令曹寅的儿子曹颙继任江宁制造,曹颙死后,曹頫继任,一直到后来雍正时期,曹家才落罪破败。
从这些事情里可以看出,其实满清的皇帝统治者们,对于西方文化并非一窍不通,并不是看不到西方科技的好处,但为什么他们会选择闭关锁国呢?
这就是因为,如果西方的科技传入了中国之后,势必会引发生产力的变革,要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力变了,这些底层人民们还会这么安安心心的被满清所统治吗?
原来十个人干的活,现在一个人就能干完了,那九个人要干什么去呢?谁能保证这九个人不会闲着没事去造反呢?君不见,路易十六的人头,可是被他自己改良的断头台给砍掉的。
所以清朝的落后,是一种主动的落后,面对先进的近代文明,清朝统治者们却是视之如猛虎,反正这内地十八省的江山是汉人的,糟蹋完了和我八旗子弟有什么关系?在满清朝廷的眼里,自己统治的稳固,绝对是比中华民族发展更为重要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