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两个孩子玩沙子,妈妈们大打出手:养育孩子要有分寸感!

 

上周末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这位老母亲很是哭笑不得。

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场沙池玩儿,还没玩儿一会儿,就目睹了一起成年老母亲大战:

两个孩子的妈妈因为小小的口角最后发展到拳脚相踢,工作人员不得不叫来了民警才把两个妈妈拉开。

咋回事呢?

起因很简单,小男孩把沙子倒在了小女孩的头上,男孩的妈妈明明看见了却无动于衷。

女孩妈不高兴了:「你怎么不管管你家娃?没看他把沙子倒我家孩儿头上了?」

男孩妈妈也振振有辞:「你也太玻璃心了吧?孩子的事情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才能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你不能乱干涉啊!」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

这可惹火了女孩儿妈,「孩子这么小,怎么叫乱干涉啊!」

「又没出什么大事儿,你着什么急?」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开始是争吵,后来竟然大打出手扭打起来……

作为目睹整个「事故现场」的旁观者妈妈我,不由捏了一把汗:因为我的乖儿子刚才也在模仿那个小哥哥,提着一小桶沙子正准备倒到一个一岁多小不点儿的身上。

幸亏我出手快,挡住了儿子「作恶」的手,否则现在被打的就是老母亲我了。

其实,本来这场「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男孩妈妈及时阻拦下孩子,也就不会使得很小的一件事情,演变成大人丑陋的撕扯打架了。

虽然男孩妈妈说的好像也不无道理:「孩子的事情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能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

但问题在于:你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什么情况下放手才能不伤害别人吗?

我在陪儿子的过程中,观察到那两个小朋友虽然在一起玩儿,但还是各玩各的,语言交流很少,谈不上所谓的社交;而且看样子跟儿子差不多大,动作略笨拙,应该还不到 3 岁。

让两个不到 3 岁的孩子自己处理问题,锻炼所谓的社交能力,是不是有点「心大」?说白了,就是太不懂孩子的发展特点了。

发展心理学有讲到:3 岁前的孩子主要以平行游戏为主.

简单说就是,虽然孩子们人在一起玩儿,但实际是各玩儿各的,没有沟通,说发展所谓的社交能力,还为时尚早。

不过有的妈妈说了:我们又不懂心理学,不知道孩子的发展特点不是很正常嘛。

可是我们都有带娃的经验,尤其如果家有大宝二宝,咱是不会让年龄还小的姐姐或哥哥单独跟小弟弟小妹妹在一起的。

不仅因为更小的弟弟妹妹需要父母随时照顾吃喝拉撒,还因为哥哥姐姐毕竟是小孩子,不懂做事轻重,很可能会做出伤害小 baby 的事情来,比如猛地扶倒弟弟妹妹,不小心坐到弟弟妹妹的头上……

上次我一个疏忽,去厨房拿了牛奶回来,就见两岁半的儿子把他一岁的小表弟弄地上去了,吓得我赶紧抱起小表弟,仔仔细细检查了个遍,发现没啥问题才长出一口气。真是一刻也不能离人啊!

所以,游乐场的那位妈妈想借此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完全对娃不管不顾,是不是很不现实也很不负责任啊?

不过妈妈们的困惑我也懂,主动插手帮助孩子就是好的吗?不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吗?更进一步,什么时候父母出手干涉效果更好?

其实没有一个标准唯一答案。不过我这次在儿子往别人头上倒沙子的时候,的确是出手拦下来了。为什么这么做?

养育要有分寸感。

我们通常说「要不要伸手帮助孩子」、「什么样的伸手是帮助而不是干涉」,其实讲的都是分寸感,即你很清楚何时、如何插入到两个孩子的交流活动中,让中断的游戏重新进行,让孩子能继续愉快地玩耍,同时又不感到你在打扰、打断他们。

而这种养育的分寸感,取决于你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对其他年龄段孩子的了解,以及懂得帮助的技巧。

不能往宝宝的头上倒哦,沙子进了宝宝的眼睛会很疼的;来,咱们把沙子倒在小车子里,运到爸爸那边盖房子好不好?

我边说边用手拦住儿子的小桶,顺势推着他向他爸的方向走去。当时他提着小桶正准备往别人头上倒沙子。

我这样做是有理由的:

第一,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了解儿子是想模仿别的小朋友,出于好奇才这么干;但他还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知道这样做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所以我得拦,但不会训斥他。

第二,了解其他年龄段的小孩:那个乖乖看着儿子走过来、等着儿子倒沙子的小宝宝才一岁多,没有能力躲闪,也搞不清这样做的后果,不知道自己将会受到伤害。这已经违反游戏平等关系的原则了,显然儿子在「以大欺小」,我当然得拦。

第三,有技巧地帮助:我没有简单地呵斥儿子说「不能往别人头上倒沙子」,而是

先告诉他这样做的后果:沙子进了宝宝的眼睛会很疼的!然后转移儿子的注意力,给他找另一种好玩的代替办法:把沙子倒在小车子里,运到爸爸那边盖房子……

这样他既明白了妈妈为什么阻拦他的原因,同时又学习到另一种替代玩儿法,转移了注意力,自然就乖乖地、毫无情绪地按我的建议做了。

而且,我们还顺利平滑地度过了一次可能酿成战争(小孩的鲁莽可能演化成大人的战争)的危机。

所以即使出手也应该有技巧地介入,掌握这种分寸,让孩子愉快而且有效地接受。

如果孩子不听你的劝告,喜欢跟你对着干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按照上面的处理方式,孩子会愿意听你建议的,但如果总是这样不听劝阻,非要跟你反着来,那就该审视一下:孩子是否经常这样?

如果是,先检查一下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比如是不是经常用否定的负面词语制止孩子、是不是制止孩子而不告诉孩子背后的原因?

像上面,很多妈妈可能会一把拉回自己的娃,大声呵斥「不能往别人头上倒沙子」,啥也不解释。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影响?

第一,家长激烈的情绪会吓到孩子!第二,纯粹否定的表达,只会激发孩子的反抗心理——「我偏要倒!」第三,既没有说明这样做的后果,也没有给出另外的替代方案,孩子会很难接受你的建议。

如果你经常这样不跟孩子讲理由,不照顾孩子的情绪,单纯地制止他否定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听劝了。

所以,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平静理智不情绪化地对待他、给他提供多种选择方案,这样的「出手」或介入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回到开头的那场争战中,那位一心想让孩子独立处理社交问题的妈妈,是否考量过这些因素:孩子此刻遇到的冲突以前经历过吗?以前教过他如何解决的技巧吗?会不会对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呢?

只有妈妈清晰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做到给孩子「放权」而不放任。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