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似的两种藻类:容易将裸藻和蓝藻混淆!说一下裸藻的特性
专注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一到热天时节,在水质方面让些许养鱼人最刻骨铭心的是蓝藻暴发这个问题,它让人见之心烦!又避之不了!且挥之不去!当我们看到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绿色的藻类或浮膜时,不经意间我们都下意识的认为是蓝藻,其实,这还不一定,并不一定都是蓝藻,有时还可能是少为人知的裸藻。因此,由于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很容易将裸藻和蓝藻相混淆!
很多水藻水华(比如蓝藻、绿藻)的危害和防治多为大家熟知,而对裸藻水华认识较少,其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的文章也较少。现在裸藻水华的暴发也时有发生,但因认识不足大多将裸藻误认为是蓝藻而失误造成的危害及损失也不小,因此,对裸藻水体的认知我们必须加以充分重视。故,本文偏重于对裸藻的介绍,仅供参考!
一、水华
养殖水体中常有"水华"现象出现,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后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简而言之,蓝藻、绿藻、裸藻、硅藻等等藻类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出蓝色或绿色或其它水色的一种现象。在现实的水产养殖中,蓝藻水华和裸(甲)藻水华较易常见。
“水华”的出现对养鱼来说具有双重性,金藻、硅藻、隐藻、栅藻等藻类形成的水华可以为鱼类提供容易被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这是有利的一面。但大多数这些"水华"水质难以长期维持,当天气变化时,藻类因水生生物(包括自身耗氧)、有机质大量耗氧而缺氧发生大量死亡时,也就是常说的"倒藻",水质便会迅速恶化变黑,甚至发臭,影响鱼类摄食,有时引起鱼浮头甚至翻塘死鱼造成经济损失。
(裸藻水华初发的水体)
(蓝藻水华暴发的水体)
裸藻,因其体细胞没有细胞壁,犹如裸露的藻类,故名"裸"藻。这一点和松蒲镜鲤因少有瞵甲护体让鱼体裸露而名为"裸鲤",其取名的道理这两者相差不多。
(裸藻---又名"眼虫")
二、裸藻
裸藻是具有鞭毛的又叫眼虫的物体,具有植物和动物两种特性,因为没有细胞壁往往集中在水体表面,在其集中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其形成的小泡沫。裸藻的粘性比较大,你如果用手在水里去触及它,它会沾在手上,由于它多半集中在水体表面,表层水看起来很浓很粘稠,但是只要你一拨开,下面的水是比较清的,也就是"水面膜水下清"。因此,裸藻大量繁殖的池塘,水体属于比较清瘦的,因为它抑制了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使得水体清瘦。
裸藻在显微镜下面的形状,大部分的裸藻因有鞭毛可以助其运动而是动态的。
裸藻水华多发生在静水、有机质丰富的小水体,水库、河沟、江河等较少见。裸藻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很广,裸藻水华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0℃-35℃,生长时间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尤以6、7、8、9月份生长最旺盛。
裸藻对温度突变很敏感,当遇到恶劣天气或环境变化较大时,裸藻比蓝藻、绿藻等更容易突然集体死亡而发生倒藻现象。裸藻大量死亡后,尸体分解会释放毒素,不仅败坏水质,还会造成鱼虾泛塘、死亡。
(裸藻"泡膜")
裸藻水华不易杀灭,原因在于裸藻前端长有一根鞭毛,可通过摆动进行运动,用药物杀灭时,会迅速逃离高浓度药物区域,在药物浓度低的池塘中部或底部避难,待药性消失后,又可重新大量增殖,造成用药后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蓝藻水体)
三、蓝藻
蓝藻水华多发生在夏季6-9月,有明显的季节性,受温度、阳光、营养物质的影响;温度在20℃以上;水体PH值偏高、光照度强且时间久的条件下,蓝藻形成"气囊"膨压浮出水面并且迅速繁殖,以至形成蓝藻水华的现象。蓝藻爆发很好判断,发现藻类一粒一粒呈现粉状的就是蓝藻。
蓝藻在整个水层中分布比较均匀,不象裸藻那样而不会随天气变化而变化,在显微镜下面镜检,蓝藻都是固定不动,这一点和裸藻也是有区别的。
在水产养殖的水体中,蓝藻大量繁殖以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可以导致水体缺氧甚至无氧状态,易导致养殖水体发生泛塘。蓝藻大量死亡时可产生藻毒素、大量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直接危害水生动物。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的有机质刺激了化能异养细菌的生长,其中部分对养殖动物是致病菌,导致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蓝藻的移动能力和趋光性能力也很强,使其白天时富集在水体表面和上层,使小球藻、硅藻等不能移动的藻类得不到光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越来越成为弱势种群,藻相平衡被破坏加剧。
(良好的水体)
四、蓝藻和裸藻的简单区别
裸藻水华颜色呈绿色、蓝绿色,这点跟蓝藻引起的水华很像,较难鉴别,可通过测量pH值进行区别鉴定,裸藻绝大多数生长于pH值6.5-8.5之间的水体中,而蓝藻大量繁殖时,pH值多在8.5以上。
(测量水体的pH值)
裸藻水华有时也会出现红褐色(又称“铁锈水”)或者酱油色(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和老化池塘),这是蓝藻不会出现的。另外,在养殖过程中,对鱼类产生危害的还有甲藻及其裸甲藻。甲藻大量繁殖时,在阳光照射之下呈现红棕色,这种水被称为“红水”或"锈水"。
(甲藻及其裸甲藻的"水锈"水体)
养殖池塘的裸藻爆发,常表现存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绿油油的一层油膜,这就是裸藻。裸藻和蓝藻一样具有趋光性,我们偶尔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就是早上起来,在池塘中漂浮的比较少,越到中午就越来越多,到下午阳光强烈的时候,整个池塘都布满,或许到了傍晚或者下一场大雨后,它也许就消失了。但是蓝藻比较顽固,不容易受气候的多大的影响,它可以一天到晚保持不变的状态,这就是蓝藻最让人恼火的地方。
(裸藻水体)
五、裸藻水华的分类
凡以裸藻为主的水华,均可称为裸藻水华。裸藻水华水色多样常见有三种:
一是绿色、蓝绿色,以绿色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体为绿色而使水华呈绿色,大量繁殖后即呈蓝绿色。
(裸甲藻铁锈水体)
二是红褐色,俗称“铁锈色”、“铁锈水”,属于一种清瘦的水质,水表层具铁锈色油膜,有黏性,以变形裸藻和血红裸藻或者甲藻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为红色或橘黄色,加之趋光性强,常呈红色或褐红色,并聚集在水面表层,形成浮膜,多出现于在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时节,形成后,水面覆盖率可达30%~100%,这种水华还常有“晴红阴绿”、“昼红夜绿”、“朝红夕绿”的变化。
三是酱油色,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和老化池塘,是水质极度富营养化和多种裸藻大量繁殖的结果,此时水色变化不大。
六、裸藻水体的综合防控
裸藻水华和蓝藻水花多在在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下发生,平时的调控。合理搭配养殖品种,多增加底层鱼的数量,勤加水多换水,是杜绝水华发生的最有效方法。对于出现裸藻水华的鱼塘,一般处理方法是在池塘下风口三分之一的区域泼洒灭藻剂进行杀灭,视情况使用1-2次。用药后要进行换水,没有条件的须开机增氧,保证藻类死灭后仍然溶氧充足。
1.合理搭配养殖品种
淡水鱼养殖,科学合理的"混养"是中国渔业的核心宝典,对于处理恶性水华暴发的防控手段,较为经济的方法是混养白鲢(鲢鱼)、花鲢(鳙鱼)、罗非鱼、白鲫等滤食性鱼类,特别是以滤食藻类为主的白鲢必须配放,一般每亩投放50-150尾为宜,有了合适比例的白鲢占比,是很难暴发不良水华的。
(鲴鱼)
2.增加底层鱼的数量
在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裸藻水华和蓝藻水花常会暴发发生。水体富营养化有两个成因:一是施肥过重或者滤食性鱼类没有投放或者占比不合理(比如只放花鲢没放白鲢);二是底泥深厚、多年没干塘或者投料过多至残饵沉底,使池塘底泥肥沃并恶化。除了投放一定比例的滤食性鱼类后,还应该适度投放一定比例的底层鱼类,以拱掘底泥,消除残饵,比如鲴鱼、鲫鱼、鲤鱼等,一般每亩投放100-300尾。
3.种植水生植物
经常换水加水,长期保持水质清新,水体藻相平衡,当然是最好的办法。在养殖水体栽种水生植物(比如水葫芦)也是一个有效措施,鱼菜共生、鱼稻共生、鱼草共生等方法来控制或杜绝水质富营养化乃至水质恶化,有不可比拟的效果。
4.化学杀灭
采用化学方法来灭杀裸藻蓝藻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一般使用的是杀藻剂、絮凝剂或复合制剂。
(1)灭藻剂。在池塘泼洒灭藻剂(多为氯制剂、水体消毒剂等)进行杀灭,视情况使用1-2次。很多厂家有生产,只是各厂家取名不同而已。比如:藻毒分解素(片);水产用扑草净粉,商品名苔藻净。
(2)施用其它药剂:比如;用硫氰酸红霉素+粗盐泼洒池塘水体,对裸藻、蓝藻杀灭均有效;或者使用季铵盐络合碘全池泼洒;还有二氧化氯:杀灭藻类用浓度为2毫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藻类在5-10天内死亡,而对鱼类则无害。使用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可抑制藻类繁殖。
(3)使用絮凝剂。比如聚合氯化铝等。
(4)调节水体pH值。利用裸藻对pH值敏感的特点来调节、抑制裸藻的生长,可以每亩施用生石灰20-50斤来提升pH值,因为裸藻在偏高pH值时不利于生长。
(5)调节盐度。裸藻大部分生长在淡水中,不适于偏高盐度水体的生长,可泼洒粗盐10-30斤/亩进行抑制。
5.其它方法。使用杀灭蓝藻的药物也可使用。
总而言之,简而言之,裸藻暴发是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膜",具有粘性,有时还会有"泡膜"的存在,瘦水不肥,这是和蓝藻的主要区别。
另请参阅:简析蓝藻暴发成因和处理方法:让人见之心烦又避之不了且挥之不去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