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当年农村的一系列的生产生活场景,已经一去不返了

 

如今回忆起来,依然感到温馨,不富裕的生活中,有着浓浓的乐趣。

窝棚。用秫秸(高粱秆)或玉米秸搭建的窝棚,晚上用来守夜,看护将要收获的庄稼。

捡麦穗儿

夜晚,农家小院儿。大人忙着在扒棒子皮(玉米)。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正在播放,上面满是雪花点儿,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一辆地排车,一个孩子的一条腿压着车把,一上一下,在玩跷跷板,其乐融融。

一农妇正做饭。她一手拉风箱,一手往灶膛里送柴禾。

石磨用久了,磨牙子秃了,会影响磨面的效率。一石匠在雕琢磨牙子。有的地方叫“锻磨”。

“地瓜干是主粮,鸡屁股是银行”。大面积栽种的地瓜,大多用来切成片儿,晒干,粉碎,磨面,做窝窝头。

后边一人摇耧,前边一人驾辕子(类似掌舵人),两侧若干男女用力拉着耧前行。

玉米穗晒干后,用这种自制的脱粒器将玉米粒脱下来。玉米穗下是一只翘起的粗钉子。

夏天,有卖冰棍儿者走村串乡,深入田间地头。一根又凉又硬的冰棍儿五分钱。

为了及时播种冬小麦,棉花棵被提前拔除,晒干,把“咧嘴”的棉桃弄回家,再把籽棉剝出来。

用自行车驮上孩子赶集或走亲戚

鞭炮响完后,大人,尤其是孩子们,一哄而上,寻找未炸响的鞭炮,再进行燃放。

家常饭。一锅两吃。锅底煮红薯,往上贴饼子。做饼子时,必须把锅烧热,才能粘住。否则,贴上去的饼子会滑脱。

“踢房”,又叫“跳方”。多为女孩儿玩。

“斗鸡”。四人组合,四条腿交叉在一起,另一条腿转圈儿单跳。

老牛拉着太平车往田间送粪。车上的人正在卸粪。

毛驴被捂上眼晴拉磨(磨面),怕它贪吃。

农村孩子在地里烤地瓜。待火红的灰烬积到一定量时,放入生地瓜,然后将烤热的坷垃推倒,把地瓜埋上,生地瓜很快被焖熟了。

木叉是幼桑树培养的,多数为三股木叉,也有两股和四股的。这是农民在桑树地里给生长着的木叉整形。收获后,还要脱皮,火烤定型等。

半自动脱粒机。分地后出现的一种农机。由柴油机或电动机作动力。噪音大,污染重,用人多,又热又脏又累,苦不堪言。图中的老汉正往脱粒机里续带有茎秆儿的麦子。仿佛能听到机器的轰鸣。看到弥漫的烟雾。

耙地。钉齿耙,木框架,人站在上面压住,使耙齿深入泥土,将坷垃耙碎。有时人太重,换成粪箕子,装上土,压在上面。

借助自然风扬场,使糠皮、尘土与粮食颗粒分离。

来源:黄白河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