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体温计最大刻度为什么是42℃,发热能烧到50℃吗?

 

人发烧有没有可能达到50℃?达到50℃是什么概念?

答案非常确定,人体体温没有可能达到50℃!

这可以从经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来说明。

发热和体温过高

说起发热,似乎人人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并不是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都叫发热,体温超过正常并不一定是发热,而是分为两种情况:发热和体温过高。

发热的经验性最高体温限值

虽然,有关人体体温调控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确知。但是,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很多具有相当说服力的理论。

按照目前的理论,人体正常体温受体温调节机制的控制。

当感染等因素刺激,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但是仍受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称为发热。也就是说,只有还在体温调节控制下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才叫发热。

目前认为,发热反应的存在一个最高体温限值,这个最高限值是目前经验性的,发热时人体体温很少超过42℃。这也是我们常用的人体体温计最高刻度为42℃的原因。

最高体温记录是46.5℃

当某些情况下,人体体温不再受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这种体温升高被称为体温过高。基本仅见于热射病(我们通常说的做严重的中暑)和少数中枢神经性疾病。

目前,录得人体体温记录是46.5℃。

事情发生在1980年美国热浪中的亚特兰大。这位“人体体温最高记录创造者”是一个典型的“no zuo no die”主义者。事发当天7月10日,最高气温37.2℃,相对湿度44%这位面包师一整天都在炉灶间做烤制工作,期间喝了1~2品脱(1品脱约568毫升,就是我们常见的大瓶啤酒瓶的容量)伏特加(最低度数是40度)。

高环境气温下,长时间进行高温操作,再大量喝催命汤(酒精是强利尿剂),导致热射病发生。

入院时患者深昏迷,体温爆表——超过42℃。

经过系列处置,25分钟后,经直肠测得的核心温度为46.5℃。

所幸,经过24天治疗后,患者出院,没有留下永久性脑伤害的后遗症。

46.5℃,也是历史上录得的没有永久性后遗症的最高人体体温记录。

但是,再强调一次,这个记录是热射病,即体温不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结果,不是通常说的发热。

42℃的“巧合”

不仅体温调节的机制目前尚不确知,甚至人体温度感受的机制和感受器都不清楚。

传统上一直说,人体有专门的温度感受器,可以精细的感知不同的温度。事实上,这只是一种推测的说法,一直以来根本不知道这个感受器为何物,以及如何工作。

1997年,辣椒素受体克隆成功为人体感觉受体的认识带来极大推动。

现在已知,辣椒素受体并非是辣椒素专属受体,而是可以被几十种因素激活,本质上

是瞬态受体电位(TRP)受体家族的一员,被命名为TRPV1。

这个家族已经发现27各成员,其中有几个可以被相应范围的温度激活,包括TRPV1

≥42℃,TRPV2≥52℃,TRPV3 介于 32°C∼39°C,TRPV4 介于27°C∼34°C,TRPM8 介于17~34°C,TRPA1 ≤17°C。

因此,科学家一度认为,TRP就是温度感受受体。但是,动物实验证明,这些受体基因敲除的动物,相应的温度感知并不完全消失。表明,还有其他未发现的温度感受受体的存在。

但,值得注意的是,TRPV1的42(或43)℃、TRPA1的17(或15)℃,都是经验的伤害性高温和低温界值,即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我们会感觉热烫(热痛)或寒冷(冷疼),长时间暴露可以造成组织损伤。

表面上看,经验与实验在这个两个数值上“巧合”了。事实上,可能说明,我们的经验这一次是对的。

伤害性感觉神经与伤害性温度

更“巧合”的是,现在已知,人体躯体感觉的初级感觉神经(这些神经的末梢就是过去说的感受器)可以分为两类:伤害性感觉神经(有两种,其中一种过去称为辣椒素敏感的感觉神经),和非伤害性感觉神经。

更更“巧合”的是,可以被伤害性高温和低温激活的TRPV1、TRPV2和TRPA1在伤害性感觉神经上表达,而其他感受非伤害性温度的几个受体在非伤害性感觉神经表达。

这么多“巧合”恰巧碰在一起,你还会相信是巧合吗?

42℃应该并非“巧合”

说了这么多,回过头来再来看,人体发热最高体温基本不会超过42℃的经验,应该并非巧合。

下图是注射细菌脂多糖(常用的实验性发热的诱导剂)后动物体温变化曲线。

42℃,无论从经验上,还是科学证据上,都应该是人体生理体温的上限雷池,超过这个限值就意味着上海的可能。

如果,42℃还不那么绝对的话,43℃,是人体发热最高体温的绝对高压线。

就是说,尚在人体体温中枢调控下的发烧,人体最高体温限值是42℃,不会超过43℃。

发烧体温不会达到50℃

不言而喻。

怎么做到的?——人体内源性退热系统

发热体温一般不会超过42℃,这是怎么做得到的?

目前也不确知。

但是,有一点,是大量科学实验证据证明的,那就是人体内存在着一个内源性退热系统。

目前已知参与的物质有肾上腺皮质激素(高效退烧,这些年来国内大行其道的用它来做退烧药不是没有道理的)、黑皮质素(加压素、ACTH等神经肽),和一些细胞因子(

TNF-a 、 IL-10等)。

研究发现,在实验性发热动物,给予这些外源性物质都会降低发热的最高体温和发热持续时间。

下图是单独注射细菌脂多糖,和同时注射细菌脂多糖和糖皮质激素(黑方块)实验动物体温的变化。

这些实验证明了内源性退热物质具有退热效应。

实验还证实,即使不给于外源性这些物质,发热也会刺激这些内源性退热物质的释放,来平抑温度。

内源性退热系统,至少是控制体温不会无限制升高的机制之一。有没有其他机制参与也不知道。

但是,发热存在最高体温限值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也是发热不会烧坏脑袋,不会烧成傻子的道理所在。

因此,人们的发热恐惧是没有道理的。

体温达到50℃是什么概念?

50℃,是比42℃更高的伤害性温度,除此之外似乎没有特别的意义。

倒是,TRPV2的52℃或许有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只是目前几无所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