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3岁大学生打篮球猝死!医生紧急提醒,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这些

 

今天,一个#学生球场晕倒救治4天后离世#的新闻上了热搜,相信大家看到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事情发生在4月29日,在广西一所大学的室外篮球场上,一名23岁的大学生运动后突然晕倒,随后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

在接下来的4天里,患者一直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靠医学仪器维持着生命。5月4日凌晨,这个年轻的生命最终还是黯然消逝,医院诊断其死因为心源性猝死。

让人唏嘘的是,这名学生平时爱好运动,身体素质很好,没想到最后却是因运动失去了生命。

这条新闻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其他几个关于"运动猝死"的新闻:

成都90后男子打篮球后猝死;

台湾知名男模深夜运动猝死;

海南大学教授跑步时突发心源性猝死;

男星高以翔深夜录制运动节目时猝死……

这些意外的发生不禁让人心生胆怯:不是说运动能强身健体么,怎么就成为了"夺命凶手"?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下: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是指与运动有关的死亡的简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学会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

给大家举一个世界上最著名的运动猝死案例:

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与入侵的波斯军队展开了一场激战,并获得最后的胜利。

为了让家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喜讯,菲迪皮茨奉命跑回雅典报信。菲迪皮茨是全军有名的"飞毛腿",当他跑到雅典激动地喊出"我们胜利了"之后,就倒地而亡了。

没错这就是马拉松赛跑的来历。

虽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非常擅长跑步的、训练有素的士兵,都会因为运动而猝死,更别说普通人了。

运动性猝死的真正原因

其实运动不是造成猝死的主因,心脏疾病可能才是运动性猝死的"幕后黑手"。

猝死一般分为心源性猝死非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指因心血管疾病发病所导致的猝死,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而非心源性猝死则是因为药物中毒、食物中毒、化学中毒、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重症感染等心脏以外原因所导致的猝死。

据数据统计,运动性猝死超过80%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

也就是说,"运动性猝死"并非运动直接所致,而是心脏自身的器质性缺陷受到刺激因素而诱发。

这是因为运动量一旦上升,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和外周血管扩张,血流迅速加快,心脏为了跟上步伐,不得不加大泵血量,这种情况对心脏来说就是在超负荷工作,最终将导致心率衰竭、甚至猝死。

另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地增强有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也会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还有一些人患有结构性心脏病,如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等,在运动时,有可能造成梗阻加重进而导致猝死发生。

而且剧烈运动,还会让人大量出汗,造成体内水分和钾、钠等元素丢失(低钾状态易触发恶性心律失常,诱发猝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心脏疾病是导致运动猝死的危险因素,我们怎么样才能避免运动性猝死的发生呢?

避免运动性猝死,你需要注意这些

1、运动前排查风险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心血管方面的检查,彻底排查潜在疾病威胁。在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前更应做好详细检查。

2、保证充分的热身

运动前热身,能让尽可能多的血液流向心肺和肌肉,提高心肺的代谢能力,以保证在进入高强度运动后,人体能量代谢能满足运动的需求。

3、拒绝高强度运动

全民运动值得提倡,但高强度运动并非人人适合。在运动时需要注意运动量和运动的激烈程度,适度运动有益健康,但若不注意,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4、及时补充能量

长时间运动,应及时补充运动饮料、能量棒、盐丸。建议每跑5公里喝100~150毫升水。夏天饮用水要保持在8~12摄氏度,冬天保证水温在30~40摄氏度。

5、感冒发烧不要过度运动

有些人认为跑跑步、出出汗,感冒自然就好了。事实上正相反,感冒发烧后过度地运动会导致感染加重,甚至还会形成病毒性心肌炎,引发严重的后果。

6、运动中感到不适别硬撑

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很明显的气喘、胸闷、胸痛,要立刻减缓运动或暂时退出运动,千万不要硬撑。

说完运动猝死的原因和预防,最后还是想再老生常谈一下心脏骤停急救

无论是心源性还是非心源性原因所致猝死,发生前都会出现心脏骤停,而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仅为4分钟,一旦周围人发生心脏骤停,必须立即拨打120求救。

除此之外,目前最好的急救办法是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这种急救方法《他比高以翔幸运!成都马拉松跑者猝死,关键时刻靠它捡回一条命 》),为了你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掌握这些急救方法很关键。

最后建议大家运动时请务必保护好自己,牢记上面提到的健康运动注意事项。生命在于运动,但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逝者已逝,更希望这些因运动而猝死的悲剧不再发生,愿所有人都能健康运动,远离危险。

[1]李军.运动性猝死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5):184.

[2]陈楚杰,潘华山,汶希,赖秋媛.大学生运动性猝死防控机制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08):765-767.

[3].如何预防运动猝死?[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6):75.

[4]高晓嶙.我国人群运动猝死现状与预防[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5,29(02):95-98.

[5]吴春风,王娟.牢记八要点,可远离运动性猝死[J].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20(07):51-53.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