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民国也有“《爱情公寓》”:夏衍《上海屋檐下》

 

《爱情公寓》是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出品,上海高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的情景喜剧。最近好像又更新了一部。作为九零后,对这部情景喜剧不讨厌但是也不喜欢。就是偶尔电视播出的时候会看一两集。笔者今天想为大家介绍的作品是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本想着用什么样的方式为各位介绍更好、更容易接受。其实在读这篇《上海屋檐下》剧本的时候,笔者已经上大学了。这时候的《爱情公寓》已经播出了很久,我那时候读《上海屋檐下》的时候就有种看了民国版、中年版的《爱情公寓》。对于《爱情公寓》笔者不想多说什么,我也说不出什么,但是本文将会用观看《爱情公寓》的视角来分析这部夏衍著名戏剧。我们来比较一下《爱情公寓》和这部《上海屋檐下》到底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从夏衍说起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毕业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浙江理工大学前身)。 中国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著作有:《心防》《法西斯细菌》。话剧剧本有:《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出版的选集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报告文学:《包身工》。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祝福》《林家铺子》等。

夏衍作为我国著名的戏剧家,万万没想到几十年后有个90后将自己的作品与一部叫《爱情公寓》的电视剧本来作为比较。但是,现在的文学怎么让更多的人接受恐怕也只有这样的方式来解读,会让读者和观众更好接受一些。这是算的上是“文学的悲哀,也算的上是文学的荣幸”。笔者也仅仅想用这样方式让各位能够更好接受这部《上海屋檐下》。

《上海屋檐下》

夏衍的三幕悲喜剧《上海屋檐下》创作于1937年3、4月间,剧本描写了被捕入狱8年的匡复被释放了。他到好友林志成家来探询自己妻子彩玉和女儿葆真的下落,却得知妻子已与志成同居,因为他们早就听说匡复已死,于是三个人都陷入难以解脱的内心矛盾和痛苦之中。

彩玉想和匡复追寻过去的幸福,但林志成负疚欲走时,两人8年患难与共之情,又突然迸发,难以分手。匡复理解、原谅了他们,在孩子们向上精神的启发下,克服了自己一时的软弱与伤感,留言出走。全剧除了这条主要情节线而外,还有几组人物:失业的大学生,被迫出卖自己的女人,勉强糊口的小学教员,儿子战死的老报贩,这些人都拥挤在一个"屋檐下",合奏着"小人物"的生活交响曲。


民国版、中年版“《爱情公寓》”:夏衍《上海屋檐下》

也许将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解读比较略微有点牵强,毕竟这是两个时代的故事。其中承载的许许多多的东西是具有阻隔性的。但是这两部戏剧的剧本其实还是有很多地方具有相似性与可比性的:

一、地理背景、情景背景相同

这是最显而易见和最简单的相似点与共同点。我们都知道《爱情公寓》的故事发生在上海的一个公寓小区了。一个小区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住户,大家在这个公寓里发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这些人工作在上海、生活在上海、所以的一切都离不开上海这座城市,这个公寓。《上海屋檐下》也同样如此:

上海东区习见的“弄堂房子”,横断面。右侧是开着的后门,从这儿可以望见在弄内来往的人物。接着是灶披间,前面是自来水龙头,和水门汀砌成的水斗,灶披间上方是亭子间的窗,窗开着,窗口稍下是马口铁做成的倾斜的雨庇,这样,下雨的日子女人们也可以在水斗左右洗衣淘米,亭子间窗口挂着淘箩,蒸架……和已洗未干的小孩尿布......这一楼一底的屋子一共住着五家。客堂间是二房东林志成一家,灶披间是小学教员赵振宇的房间,透过窗和门,可以看见和窗口成直角地搭着一张铁床,窗口是一张八仙桌,桌子对面是一架小行军床,门内里方的壁上是壁橱、筷笼等等,进门处是碎砖垫高了的煤炉、锅子、食具……。失了业的洋行职员黄家楣住在亭子楼上,楼梯平台上放着一只火油炉子,这就是他们烧饭的地方。前楼只住着施小宝一个,她不开“火仓”,午饭夜饭都吃包饭。看不见的阁楼住着一个年老的报贩,常常酗酒,有一点变态,因为他老是爱哼《李陵碑》里面的“盼娇儿,不由人……”的词句,所以大家就拿“李陵碑”当作了他的名字。(引自《上海屋檐下》,第一幕)


弄堂,即小巷,是上海和江浙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它是由连排的 老房子(包括石库门)所构成的,并与石库门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不管是“公寓”还是“弄堂”这是一个狭窄的“生活空间”,这个狭窄的空间里所有呈现的生活、爱情、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事情也许离我们有些遥远。“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些故事又离我们很近,面对像《爱情公寓》中关于爱情、友情的问题;面对《上海屋檐下》中关于生存的问题。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公寓》是理想化的《上海屋檐下》;而《上海屋檐下》却是现实中的《爱情公寓》。在一个集体中,生活的无奈从《上海屋檐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难道《爱情公寓》虽然是部喜剧片难道没有他们自己的“无奈”吗?

二、“三角对立”、“二元对立”关系的设置

劳逊说:"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

什么是戏剧动作?戏剧动作是戏剧人物的活动形式。"能把个人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黑格尔《美学》P278)

《爱情公寓》既然叫“爱情公寓”,那一定讲的是“爱情”,所以“多角关系”自然是少不了的,至于电视剧中的多角关系、同性角色对立大家肯定比笔者更熟悉,所以笔者就不多赘述了。杨彩玉的困惑就像曾小贤选择胡一菲还是诺澜一样,但是,《上海屋檐下》的“二元对立”却是更加深沉的:一个是现实中照顾了自己十年的林志成,一个是曾经的爱人匡复;一个是给了自己安定的生活与保障的男人,一个是曾经的初恋与爱人。在匡复追求理想的十年牢狱生活是林志成给了杨彩玉安慰。他们三个人很久之前就认识,在匡复离开之前,他将杨采玉托付给林志成,本以为匡复已经死了,他们本着搭伙过日子的想法同居了。可是突然有一天,匡复回来了。彩玉不同于许地山《春桃》中的春桃:


对于失散的多年的李茂,她说:“一夜夫妻百日恩,我不做缺德的事。今天看你走不动,不能干大活,我就不要你,我还能算人吗?”

对于共同生活多年的向高,她也没让他离开:“若是人笑话你,你不会揍他?你露什么怯?咱们的事,谁也管不了。”(引自《春桃》)

她必须做出两难的选择,甚至选择不出来。春桃离开了这两个男人,因为她就是她,她为自己而活着。然而彩玉是依附性人格,她的犹豫与懦弱一定会让他想《爱情公寓》中的曾小贤一样难以选择。是活着还是追求最初的理想这从来都是个问题。

三、悲喜交加

《爱情公寓》是喜剧,但是从另一个程度上也是小人物的悲剧吧。曾小贤是电台主播可是一直不受重视;关谷神奇是一个生活极其不稳定的漫画作者;吕子乔无业;唐悠悠是一个名不经传的龙套演员.....这些人都在挣扎,为了生活奔波。笑中有泪,泪中有笑。赵振宇是二房东,黄家楣是洋行职,失业的大学生,被迫出卖自己的女人,勉强糊口的小学教员,儿子战死的老报贩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演出了一场悲喜交加的底层人民生活大戏。刚开始两个孩子:葆珍和赵琛两个孩子的玩笑和童言无忌幽默而不失风趣:

  葆 珍 (大声地)阿牛,昨天教你的歌学会了?

  阿 牛 (从灶披间伸出头来)不准你叫,你得叫我赵琛!

  葆 珍 (故意地)偏叫,阿牛,阿牛,牛——

  阿 牛 你真的叫?

  葆 珍 你不是属牛吗?

  阿 牛 那我也叫!叫你阿拖,拖油……

  葆 珍 (急了)赵琛!

  阿 牛 哈哈哈……(回进去拿书包)

  〔杨彩玉正提了菜篮出来,葆珍撅起了小嘴,对她母亲瞪了一眼。

  葆 珍 (指着阿牛)阿牛,他又说啦,叫我——

  杨彩玉 (一抹阴影从她的脸上掠过,低声而有力地)别理他,去念书吧!点心钱拿了没有?

从这里风趣的邻里孩子斗嘴的有趣场面已经暗含悲剧,因为阿牛叫葆珍为“拖油瓶”。旧蔑指妇女带着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嫁 或者再嫁时所带的前生子女。杨彩玉听到别人这么说自己孩子,也只是让葆珍别理她。因为她自己知道这个孩子说的是实话,因为她和赵振宇的关系人尽皆知,她自己知道自己理亏,甚至心理是羞愧的。但是,她只能默默承受着,这就是生活的无奈,一个独身女人带着孩子的不得已,她必须找到一个人来依靠。风趣的孩子间不懂事斗嘴却道出了一个非法同居的女人的辛酸与无奈,这能不叫“悲喜交加”吗?《爱情公寓》不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都有自己的辛酸,可是他们都这么苦中作着乐,因为生活就是要“苦中作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