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60岁大叔两天编一个竹筐,100元一个顾客嫌贵大叔无奈

 

前段时间去黄山呈坎古村落,被这个据说有着1800年历史的小村落震撼了,不仅风景优美,且当地人并没有搬离景区,而是世世代代就住在景区里,跟景区一起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如果不是因为有着中国第一八卦村的名号,其实呈坎跟所有中国的古村落差不多,细窄悠长的古巷很多,有的只能容得下一人。巷子里有卖当地各种小吃的,比如有名的罗氏毛豆腐。

周末或节假日,很多学生来这里写生,天气好的时候,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呈坎更显出历史的风云变幻和古朴沧桑来,让人觉得好像穿越了一般,走近这个村子,就像是走进了1800年的历史长河中。

忽然想起李清照的一首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对我来说,最有故事的不是古巷,不是村落本身,而是生活在村落里的每一位呈坎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我喜欢跟他们聊天,从他们的故事里拼接出这个地方风俗民情的变迁,人口朝代的兴衰更替,小家庭,大家族在波诡云谲的历史中如何延续生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躲避战火,战乱,如何保护祖宗留下来的家业。

我在巷子口就遇到一位编竹筐的老人,很多游客看到后可能就是一闪而过,从不会注意,但我知道,每一个平凡的人物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我就停下来,与编筐大叔聊了起来。

大叔今年六十多岁了,世世代代祖居于此,靠一门编筐的手艺养活了一家人,我看他手艺娴熟,由衷的表示佩服。他却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叹了口气跟我说,现在不行喽,没人需要这些老古董。我说,不会啊,虽然编筐这门手艺的确很古老,且这些筐好像也没什么用处了,但很多城里人还是会买,买回家做装饰。

大叔摇摇头说,太累了,两天才编一个,一个卖100块,游客都觉得贵,可是算算一个月最多才卖十来个,也就是一千多块钱,祖宗传下这个手艺,为的就是子孙后代有个养家糊口的路子,不致流落街头,但现在早已不行了。

深聊之后,他知道我跟他同姓,就更是像遇到了亲人一样,因为呈坎整个村子里的大多乡邻都姓罗,村里就有罗姓祠堂,每年两次祭祀活动。他拉着我的手跟我谈家谱,续了家谱,知道他是我的父辈,我就直以叔称之。

他跟我说,孩子,你看,我现在除了编筐,还负责理发,一次二十,不然养活不了自己啊。循着大叔的手看去,旁边就是一个简易的理发台,有两张破旧的椅子,地上胡乱堆着凌乱的头发。大叔说,穷则思变,这都是自己被逼着学来的手艺。

不及看完,大叔又拉着我进了他屋子的后院,原来这是一个大宅院。大叔说,这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有一半已经收归公有了,不然会更大。

看着这些木制的房子,空空荡荡的,落满灰尘,心中顿生无限怅惘,多少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样的木房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夫教子,生生不息。

我看到正堂下的地上,有一群鸟粪,顺着鸟粪往上看,屋顶上坐了一个鸟窝,有鸟飞进飞出。看到此景,大叔叹息,子女都去了城市,就我跟老伴俩人了,这么大的房子,住不过来,鸟就跟着进来了。

我忽然想起刘禹锡的那首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叔说,我这房子不对外开放的,也因你是咱们一家人,带你进来看看,我临走对大叔再三表示感谢。走到巷子里的时候,还在回想那些老房子,那些曾生活在这里的人,那些如今早已湮没无闻的故事。

一抬头,看到前面有个老者,坐在门前,就那么睡着了,很安详,我心里忽生一种凄凉之感,也许老人的儿女跟大叔的儿女一样 ,都早早地考上大学,成了飞出大山的金凤凰,在城市安家落户,很少回来,他们每天吃过饭,并没有别的事要忙,就只坐在自己的门前编筐,或者什么都不做,就在那里打盹儿,面对着一拨又一拨从四面八方慕名赶来的游客。

这个有着1800年历史的古村落,曾有多少有血有肉的故事在其间生根发芽,与这个古村落一起,构成了今天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和历史沉积的景点,让后来者一次次不远千里万里,踏上这方土地,在时空交汇中,与古人来一次亲密接触。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读行记,告诉你关于读书,旅行和生活的一切。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