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省内第三个,无锡“小红车”停运,城市“公共自行车”命运起伏,带来哪些启迪?

 

4月15日起,无锡市的“公共自行车”——无锡“小红车正式停运。无锡成为继扬州、淮安之后,省内第三个宣告“公共自行车”先后终结的城市。与此同时,各种商业大平台的“收费”共享单车,依然混得风生水起。提供市民“免费”(一般有免费时长)使用的公共自行车,为何干不过“收费”共享单车呢?这一戏剧性的一幕,再度引发人们对城市公共自行车这一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无锡“小红车”,

现场体验:

公共自行车“免费”但不省心

靠桩还车是个“麻烦”

其实,早在今年3月10日,负责公共自行车项目具体运营的无锡地铁集团方面,就通过官网发布了“无锡公共自行车发展有限公司关停清算服务项目”的公告,当时即引发人们的关注:公共自行车要退出了?

3月27日,相关方面又在码上行APP发布了“关于无锡市公共自行车业务关闭停运公告”,称:无锡公共自行车计划于2023年4月15日0点起停止运营。而码上行APP,即使市民用以刷码取用公共自行车的应用程序。这一次的宣告,也就明确无锡要正式“告别”公共自行车了。

与其他大多数城市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一样,无锡的“公共自行车”也是为了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实行的一小时内免费骑行的政策。如果超出免费时段,则每小时“加收”使用费1元。由于无锡的公共自行车整体色调为红色,因此在无锡又被市民习惯性称为“小红车”,区别于商业平台的共享单车。

扫码取车。

停靠车桩。

“蛮可惜的,但主要还是使用不方便,没办法!”在江南大学东门的地铁站入口附近,就有一处公共自行车的停放区。记者日前同一位正在取车的大学生聊起公共自行车的事,对方这样告诉记者。记者看到,停车桩上靠停的好几辆“小红车”的车座上,普遍落满了灰尘,有的已经被晒脱皮。

按照码上行APP的提醒,记者对着停车桩上的二维码扫了扫,然后成功取到了其中的一辆,从地铁江南大学站骑向长广溪站,车程10分钟。不过,当记者推行车辆并准备骑行时却发现,车辆连接处已不太稳固,甚至摇摇晃晃,而车座高度调节很是费力。整个骑行过程还算顺利,就是停车靠桩时费了点时间。

记者在体验中看到,地铁站门口停放着多种“共享单车”,包括公共自行车,选择很多。不过,大多数人径直走向了商业“共享单车”。市民李先生说,最后一公里的骑行应该以便捷为主,小绿车只需手机扫码,收费详情便一览无余。同时,还车也要方便, “小区离医院很近,前几天我去医院想骑车,发现也没有停车桩,还是选择了‘小绿车’。”

前世今后:

“公共自行车”项目几度整合升级

“老大难”问题依旧

实际上,靠桩停车难,是困扰无锡“公共自行车”的“老大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推行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无锡“公共自行车”项目在便民方面一直存在“成长的烦恼”,早期存在的“多头管理 各自为政”的状况,更是广受“诟病”。

在无锡市中心中山路北段一家写字楼上班的小许,回忆起当年第一次使用“共享单车”时的场景,至今觉得“哭笑不得”。2014年5月份的一天,他在中山路南段的一家单位办事,结束后准备回单位。当时天不热,回单位的路程也就是1.5公里,考虑到当时正好是公交出行高峰期,车上很挤,他又是刚毕业,不想打车,能省点交通费,就准备刷一辆“公共自行车”骑回去。

使用了当时具有取车功能的无锡市社保卡后,他顺利地取到了车并骑回了单位楼下,但是等要还车时才发现,楼下的“公共自行车”停车桩属于另一家“公共自行车”项目单位,无法还车。考虑到超时要收费,没办法,他又将车骑回到借车的地方,然后再坐公交车回单位,这一通折腾让他郁闷不已。“那时候也没太了解,后来才知道,无锡当时有两家单位在做‘工公共自行车’,互相不能通借通还!”

他说,当时的“公共自行车”骑行时,总感觉手脚施展不开,坐垫很别扭,但看在“免费”的份上也就忍了。最大的麻烦就是靠桩还车,由于设备和系统的问题,往往还车停靠时并不顺利,有时不得不一个个尝试不同的桩位才能停进去,甚至不得不换个地方还车。“相比来说,花钱的‘共享单车’就方便多了!”

2017年,无锡地铁集团方面宣布,接手打造全市统一的 “公共自行车”,无锡“小红车”应运而生。根据当年无锡本地媒体的报道,2017年的试运营阶段,无锡全市共投放10100辆“小红车”,共计分布在全市300多个站点,可以“通借通还”。同时,实行扫码取车,也不再收取押金,实现了“随借随骑”。而按照规划,总体将投放5万辆“小红车”。

可以说,几经混乱与调整,这一次整合,改变过去数年间,运营主体、运行模式数次变化,车身五颜六色且彼此互相不通行的“割据”局面,无锡“公共自行车”整体实现了一次运营上的“提档升级”。

但而唯一没有变化的是,仍实行“靠桩停车”,并至今依然被市民广为“诟病”。

采访中,一位在江南大学读大三的左同学告诉记者,她经常骑“共享单车”。刚开始时,也注意到了“小红车”,但学校没有停车点,可以停车的地方太少了,而且还必须锁在固定的桩子上,桩子很少且经常停放不成功,车的质量也不如共享单车,于是果断放弃。

出路何在?

不少城市停止运营

“公共自行车”应回归“便捷”

但实事求时地讲,这也不是无锡“公共自行车”独有的问题。

在有关无锡“小红车”停运公告的新闻报道评论区,就有网友喊话无锡“抄作业”,可以学习下南京,称南京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频率很高,市民的接受程度也很高。对此,曾在无锡读大学的南京市民高女士表示,得两方面看。

她认为,南京的公共自行车使用频率至今确实还比较高,也比较便捷,较早被市民接受,而彼时,商业“共享单车”还没有形成气候。不过,随着后来“青桔单车”等商业平台的加入,市民整体对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频率也在下降,能扫码取车、随走随停的商业“共享单车”,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如今,主要是中老年人用公共自行车比较多,对他们来说,可能刷卡比扫手机方便。加上,公共自行车位置正巧处于家到菜场,两点一线,比较方便,也免费,所以用的多。”她也坦言,“靠桩停车”也是一个问题,

2010年左右,“共享经济”模式大火,“共享单车”行业大战随即开启,牵扯进了无数的大商业平台。彼此厮杀到最后,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情况:一些平台因为运营问题倒闭,却无法退还押金,甚至出现了一些影响较大的群体事件。而有官方背景的“公共自行车”,则主要由各地政府打造,实行“免押金”和“限时免费”,一定程度上属于为“共享单车”这一行业进行了“升级”。

但无可讳言的是,这种主要靠政府“输血”的运营模式显然难以为继,如何实现“可持续”运营,并真正起到便民的作用,依然令各个城市犯难。

2017年,无锡“小红车”项目启动运营时,无锡运营方的人士曾表示,有桩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共存互补的。他们正在探索一条有序且便捷的“第三道路”,新投放的有桩车支持移动端租借和GPS智能锁,预留了以后“无桩化”的可能。

但这种“可能”,如今已经不再会出现了。

“现在各种共享单车很方便了呀,做得挺好的,所以这个就停了哇!”一位无锡地铁集团方面的人士在回答记者有关无锡“小红车”停运后,市民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有何替代方案的提问时,这样回答。

相关专家表示,近年来,不少城市出现了政府主导的免费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不下去,而商业平台经过厮杀后越活越精神的情况,一些以“公共自行车”服务作为城市名片的地方,如广州、武汉等,也相继停止了该项服务。

免费的干不过收费的,可能更深次的还在于服务的便捷性,“从出行来说,便捷肯定是第一位的,况且收费也不算贵,是市民可以接受的。所以,关键是,提供的服务是不是让人体验感好,真正发挥作用。免费,有时候,并非一定就有吸引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实习记者 程乐 记者 张建波

校对 徐珩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