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酸性体质易引发疾病 专家:人体无酸碱性之分
网传符合5条就是酸性体质。记者孟宇光 霍艳恩/图
燕赵都市报记者王依、任利/文 记者孟宇光、霍艳恩/图
最近一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疯狂传播着一则《酸性体质测试,你中了几条?》的文章,上面罗列了12道测试问题,并称5条以上答案为“是”就很可能是酸性体质。文章还称,健康人的血液呈弱碱性,但环境的污染和不正常的生活、饮食习惯会使我们的体质逐渐转为酸性,而酸性体质则是百病之源,大部分肥胖的人、99%的痛风病人、85%的高血压、高血脂和癌症病人都是偏酸性体质,应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碱性食物来进行调节。
“早听说过‘酸性体质’的说法,可没想到潜在危害这么大。”看了帖子的介绍,张女士赶忙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自己“中了5招”,这让她有些吃惊:“这个测试靠谱吗?难道我真的是酸性体质?” 16日,本报《记者求证》栏目进行了采访。
声音
酸性体质要注意调节?相信的人不少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发现不少知道“酸性体质”,并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体质,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进行调节。
自从听说“酸性体质”的说法后,周大妈就格外注意,特意叫女儿从网上搜集了“排酸五大法”,按照上面的说法每天用山楂、葛根泡茶,当归、三七泡脚,家里还摆上了两盆吊兰和绿萝。
“我也做过网上的测试,结果说我是‘半酸性体质’。”市民檀女士称,虽然不知道准不准,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平时会注意多吃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另一位市民则告诉记者,虽然不知道自己是否为酸性体质,平时还是会少吃酸性食物,甚至买过不少“排酸”产品。
调查:
商家频频推出排酸食物 价格不菲
记者在超市里看到标榜“弱碱水”的饮用水也不在少数,理由是人体健康体液呈弱碱性,如果体内酸性过多呈现酸性体质,会影响健康,这些品牌的纯净水价格比一般纯净水高出了两三倍。同时,记者在网上看到,打着“调节酸性体质”旗号的保健品和服务也种类繁多,价格不菲。一位售卖灵芝孢子粉的网店店主主告诉记者,这种保健品“能改变肥胖酸性体质,养成碱性瘦人体质”,每斤售价1150元。而在一家美容院主页里,一份具有排酸功效的美容套餐则需要960元到1660元不等。

超市的货架上不同价位的碱性水或天然水玲琅满目。记者孟宇光 霍艳恩/图
求证
人体并无酸性体质说法
人体是否有酸碱之分、酸性体质测试到底靠不靠谱?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李增宁解释称,酸性体质之说并不科学,医学上根本没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说法,因此网上的各种身体状况测试也都是无稽之谈。
李增宁称,人体血液的pH值是7.35~7.45,相对恒定。正常情况下,即使是对酸碱性食物有选择地摄入,也不会改变血液的酸碱度。无论是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经过胃和肠道的消化吸收时,都会经历先偏酸性再偏碱性的过程,最终留给人体的是其营养成分,与调节血液酸碱度无关。同时,人体原本的酸碱平衡一旦被打破,结果并非更健康,而是产生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严重的会导致酸中毒、碱中毒等疾病,危急生命健康。在网上流传着一种“唾液检测法”,即用试纸连续三天清晨空腹检测唾液,如果pH平均值小于7.0就是酸性体质。对此,李增宁称也不可信,因为唾液的pH值为6.6~7.1,本身就相对偏酸,再加上口腔内的食物残渣、炎症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将其作为酸碱度检测的判断依据。
提醒
注意饮食平衡 慎选排酸食品
“人体需要67种营养素,无论是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都应有所摄入,单一过多摄入某一类食物对人体的危害并非导致体质偏酸或偏碱,而是造成营养不均衡,引发多种健康疾病。”李增宁称,网上所说“酸性体质”的种种亚健康特征,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因此提醒市民,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均衡、劳逸结合。至于能实现“酸碱平衡”的产品,多为商家为了扩大销量而制造出的概念,消费者还需擦亮眼睛,不要多花冤枉钱。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