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山东年味丨过年蒸屉花饽饽,“蒸蒸日上”又一年

 

视频加载中...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钊铭 王彬 陈玉玺 威海报道

过大年,蒸饽饽,这是胶东传承许久的年俗之一,寓意来年日子“蒸蒸日上”。这几天,荣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荣成大花饽饽传承人董春艳格外地忙碌,走进店里,就能看到地面上整齐摆放着几排包装好的饽饽礼盒。

“按照胶东习俗,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户都要祭祀灶神、财神,祭祀供品当中,少不了大饽饽。”十几年前,董春艳做喜饼生意,“那时候经常有人来店里问做不做结婚用的‘聚宝盆’大饽饽,问的人多了,我就想自己蒸‘聚宝盆’试试。”就在她第一个“聚宝盆”刚做好时,正好有一位顾客来拿喜饼,看到董春艳蒸的“聚宝盆”,便立马掏钱买下,是带着热气端上婚礼宴席的。“也不敢多要,只收了20块钱,连成本都不够,但自己的手艺得到了认可比什么都开心。”从那以后,找董春燕做花饽饽的人越来越多。

“虽然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综合性的饮食风格,不再以饽饽作为主食,但是在胶东民间,结婚、生日以及传统的节日、庆典、祭祀等活动都离不开花饽饽。”在传承和发扬胶东花饽饽习俗的过程中,董春燕一直在自我挑战和创新。“菊花要搭配佛手,这叫‘菊花捎佛手,活到九十九。’”对于老一辈人而言,花饽饽的每一种造型都有着它的寓意,“这是同心锁,代表‘永结同心’。”春艳一边介绍一边捏着面团,原本软塌塌的面团在她手中变为栩栩如生的动物、花草、人物等造型。

“我都是选用精面粉和面,在其中加入适量水、酵母、牛奶、鸡蛋、白糖,放在30℃左右的热炕上发酵四个小时。”利用面团发酵的时间,董春艳开始和母亲、女儿一同准备花饽饽上的面塑,无论多么复杂的造型,董春燕都是靠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一根竹签完成的。“凤凰就要先做身体,再做翅膀,还要压出长长的尾巴,每一个部位都要调出不同的色调,绿色的是菠菜汁、紫色的是紫薯、橙色的是胡萝卜、黄色的是南瓜,用果蔬汁调和的面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吃起来营养更加丰富。”董春艳和母亲、女儿围坐在小桌前,揉、捏、搓、剪,三人配合默契,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彼此间就能心领神会。

现如今,花饽饽从用以祈福祭祀的祭台走向家家户户的餐桌,虽然外形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但它承载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却始终不曾改变。在女儿的帮助下,董春燕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传自己制作花饽饽的手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人认识花饽饽、喜欢花饽饽、吃上花饽饽,让它能够传播到全国各地,发扬光大。”董春燕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