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身价千万的小芭乐:“电商+新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诏安县,提起一个名字,果农们都竖起大拇指,亲切地叫一声“芭乐妹妹”。在她的带领下,诏安县连年滞销的传统土芭乐摇身变成了“网红爆款”,合作果农增收5倍以上。
她是陈晓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一位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领路人”。
返乡创业,破解“土芭乐”窘境
陈晓冬的家乡,在诏安县金星乡院前村。曾经的村子“资源匮乏,靠山不吃山,靠海吃不饱,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与大多数当地年轻人一样,陈晓冬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厦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
诏安县种植芭乐有30多年历史。然而2016年却出现了数千斤土芭乐因滞销烂在地里,果农不得不砍掉树的现象。村里人找陈晓冬帮忙,希望通过网络把滞销的芭乐卖出去。经过此事,陈晓冬发现,家乡的芭乐虽然别具风味,但品种弱、产量低、规模小、销售难、效益差,只能以每斤几毛钱的价格贱卖,甚至无人收购;而城市水果店里的好品种芭乐一斤却能卖到20多块钱。这深深触动了陈晓冬。她和爱人李向锋合计之后,决定辞去在厦门的高薪工作,回到村里种芭乐,立志改变家乡“土芭乐”的窘境。
通过调研,陈晓冬认识到:改良芭乐品种是第一步。她多方奔走请来农业专家帮扶,同时自学农业知识的课程,到广东向种植芭乐大户取经。通过潜心学习、下地实践、多方咨询,经过5代改良,团队携手农业专家推出一款不同于市面上“硬”“柴”“淡”传统芭乐的新产品“冰淇淋芭乐”。该产品软、糯、香,一经推出,广受好评。
瞄准风口,打造“网红款”产品
好产品如何卖出好价钱?随着网红经济的兴起,陈晓冬瞄准了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新风口,决心将土芭乐打造成网红芭乐。
“我们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在社交平台开展内容营销和粉丝运营,联合百万级粉丝网红直播带货。”陈晓冬说,主打单品“冰淇淋芭乐”因颜值高、口味软糯似冰淇淋,迅速成为爆款,网销价格5倍于常规品种。“黄金奶油芭乐”“芭比娃娃芭乐”“草莓芭乐”等新品种,市场表现同样不俗。
如今,她已打造了“陈老师芭乐”“两分地”等多个商标,并获得“漳州市十大网络创新品牌”。“陈老师芭乐”成为淘宝网红店,她也成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的金牌合伙人。
4年间,“陈老师芭乐”带动金星乡10个村近千农户增收,去年实现产值近500万元。她的网红经济实践也给老乡们带来更多启发。网红生蚝、网红牛奶枣、网红释迦等注入互联网基因的特色农产品,正组团出道。
“2016年我刚回来的时候,村里的电商几乎是一片空白,现在电商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陈晓冬如是说。
带动发展,引领新农村振兴
陈晓冬的到来,带动了创新创业的文明乡风,她担任“福建省人社厅创业导师”,先后帮助了诏安县55位青年创业。在推动产业扶贫方面,从一斤几毛钱,到“全网最值钱的芭乐”,陈晓冬帮助合作农户增加5倍以上收入,其中,“黄大爷半年增收五万元”的事迹,先后被等多家央媒报道点赞。
从业6年多,陈晓冬团队目前拥有自营果园208亩,并向周边10个村共计1300亩芭乐园,推广冰淇淋芭乐新品种、矮化抗台风等新技术、“用创业心态来种地”等新理念,从农产品的种植、包装、运输多个环节,带来超过3000人次的就业,获评“福建省巾帼示范基地”。
为了更好的服务基层,陈晓冬积极参与村里的事务活动。2021年担任福建省、市、县、乡级党代表,及乡村振兴讲师,受邀前往厦门、平和多地宣讲,分享创业、助农经验。
2018年,陈晓冬开始担任院前村村委,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乡村治理,她所在的院前村,作为“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在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陈晓冬还致力于保护绿水青山,在“网红芭乐示范田”,通过自然农法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传承农耕文明。她制定芭乐专用品控标准,为合作农户包育苗、包技术指导、包销,促进农业稳产保供。
新冠疫情期间,陈晓冬团队采用“无接触配送”,搭建起果农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帮助农户们将近万斤释迦、青枣等水果以理想的价格销售出去。
从创业初期带着4000元四处奔走,陈晓冬至今已在新品种研发、新品牌营销等方面,投资共计550万元左右。携手福建省农科院、厦门大学等8个科研院所,超过27个人的专家团队,引进、培育了4个芭乐新优品种;新种植技术方面,被认定为生机地球、闽台融合发展项目;新商业模式方面,获得第五届福建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一等奖、电子商务创新型企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等。她的团队带动留守妇女就业超过3000人次,还时常组织农户参加电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培养越来越多乡村优秀人才,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领路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