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千里种粮只为品质,汾酒全力冲刺“三分天下有其一”目标

 

酿造一瓶好酒的关键是什么?长时间的陈酿?复杂的蒸馏工艺?还是精湛的调配技术?答案其实很简单——粮食,只有高品质的粮食才能酿造出同样出色的好酒。在国内外消费者心目中享有很高美誉度的汾酒,深刻意识到好粮食的重要性,继去年之后,再度举行“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全国主流媒体原粮(大麦)基地行”活动,将酿造清香美酒的关键环节呈现在大众眼前,让清香美酒可品鉴,更可触摸。

好粮才能酿好酒,汾酒从源头开始建立质量护城河
是什么让汾酒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始终占据主流地位,并广受消费者欢迎?品质是唯一答案。为了让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汾酒秉持“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汇天下好粮为我所用”的理念,开始在全国优选粮食产区。经过多方实地调研,山丹马场成为了汾酒的大麦生产基地。
坐落于祁连山北麓的山丹马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有关指标则显示,山丹马场出产的大麦千粒重44-45克,含水量13%以下, 粗蛋白含量9.2%-12.7%,淀粉含量63%,无氮浸出物79%,发芽率高达98%,达到了国家优质大麦标准。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至今,汾酒在山西、河北、吉林、内蒙古、甘肃等地规划建设原粮基地,今年种植规模基本达到120万亩,山丹马场正是其中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大麦专家周元成在活动现场介绍了最新的研发成果,由其团队鉴选出的大麦新品种“汾酒大麦30”,现已在农业部门进行登记为“汾麦30”。通过比较实验,该品种的优质曲率和出酒率以及原酒酒样感官评分均优于现在所用大麦品种。“下一步,我们将尝试构建汾酒的‘制曲’专用大麦的企业标准,为汾酒未来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打下基础。”周元成介绍道。
据了解,今年以来,汾酒原粮基地加大了对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工作,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实现农业发展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提升基地原粮品质,为打造清香酒魂注入极致匠心,也为夯实汾酒品质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锻造中国酒魂,品质推动汾酒复兴
绿色原粮基地是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也是汾酒践行复兴总纲领的最前沿。正如活动现场,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所言:“我们希望通过实地考察,让大家深入了解汾酒在粮食安全、原粮基地建设、生态循环产业链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切实感受汾酒的‘粮心’和品牌自信,进一步推动汾酒的品牌发展。”

今年5月,汾酒集团正式发布汾酒复兴总纲领。在这一纲领性集团战略中,第一条就是全方位推动汾酒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又好又快地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宏伟蓝图。
从产品的质量、顾客认可的质量、公司发展的质量层层深入,汾酒集团深入解读实现卓越质量的最根本内涵。此次“走进汾酒第一车间”活动,不仅彰显了企业对于自己产品质量的信心,同时也是另一个层面上的自我激励,借助公众关注之力,让自己在高质量发展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不忘初心。
汾酒历史悠久,与之有关的诗词更是数量众多,而“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名句,更是让汾酒成为了众人皆知的标志性白酒品牌。且让我们放下对汾酒光辉历史的解读,单单从1952年到1989年,汾酒就曾多次卫冕“中国名酒”的称号,并荣获多次全国销售冠军,可就在上世纪8、90年代,因为错过了产品高端化的机遇,汾酒的发展速度逐渐变缓,一度走入沉默期。
不过,随着消费市场的周期变化,在沉默中积累力量的汾酒也在近些年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借青花系列全面吹响汾酒复兴号角、以汾酒竹叶青等产品冲击健康国酒市场,整个汾酒集团借助全面的产品矩阵,强势归来!
原粮基地的建设为汾酒复兴夯实了坚定的基础,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正在大步迈出,“三分天下有其一”,未来已来,汾酒集团也将描绘出更加宏伟的未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