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侨乡江门“柿饼蒂”苦瓜让农户尝到了“甜头”
即将符合采摘规格的“柿饼蒂”杜阮凉瓜 李晓春 摄
上巷村凉瓜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忙着装箱和安排发货 李晓春 摄
农户在采收“柿饼蒂”凉瓜 李晓春 摄
猪骨鲜鲍凉瓜汤 李晓春 摄
台城富城市场菜档老板娘推荐个大粒粗的“雷公凿”凉瓜 李晓春 摄
中新网江门5月6日电 题:广东侨乡江门“柿饼蒂”苦瓜让农户尝到了“甜头”
作者 李晓春 郭军
“靓姨,早晨!今日的本地凉瓜好靓,像这种表皮的粒越粗,瓜的口感就越好,尤其是这种‘雷公凿’,冲蒌镇出产的,有人称之为叉肩凉瓜或大顶凉瓜,10元(人民币,下同)一公斤。这个季节煲凉瓜汤喝可以清热解暑,要不要买两条试试?”5月4日,广东台山台城富城市场一菜档老板娘招揽顾客时说。
凉瓜在江门五邑地区又被称为苦瓜、簕瓜,以杜阮镇出产的最具盛名,品质高、售价好的凉瓜让当地农户尝到了甜头。
据了解,广东常见的凉瓜有多个品种,长条形的凉瓜因售价实惠、处理方便而被众多茶楼饭馆优先选用,果型偏短、蒂部宽圆、果尖似凿的“雷公凿”凉瓜,因绿如翡翠、瓜肉爽脆、甘而不苦等特点,易受有品质追求的酒店、私房菜馆、家庭等青睐。在江门蓬江区,享誉珠三角城市的“杜阮凉瓜”,2013年被中国农业部门正式批准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保护地域范围覆盖杜阮镇20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2017年经国家相关部门核准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进入初夏的杜阮镇上巷村,搭起“∧型”或“X型”细竹架的凉瓜田里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若隐若现的黄色小花迎风摆动,瓜藤上已长有不少大小不一的凉瓜。
“这片2亩多的凉瓜田,目前已进入丰产期,若上午早点过来还能看到瓜藤上挂满符合采摘规格的凉瓜。种植凉瓜最怕的就是大风和暴雨的天气,风大容易将叶和藤刮坏,会影响后期生长,而雨水多会导致表皮开裂,影响瓜的品相。遇到表皮开裂明显的、瓜形弯曲的都要及时摘掉。”5月4日中午,上巷村的农户周国洪一边忙着采摘临时订单所需的凉瓜,一边介绍,加强田间管理是保障收成的有效手段,种植前需选择品质好的凉瓜种子,开花挂瓜阶段要追施些鸡粪、花生麸等肥料。
“刚开始时叫苦瓜,据说因意头不太好,后取其食疗作用清热解毒之意而改叫凉瓜。凉瓜种植在杜阮已超百年历史,这一带多为沙质土壤,气候又适合,且种植瓜形有别于其他地方,被本地人戏称为‘柿饼蒂’。解放前,有首民谣是这样唱的:杜阮苦瓜柿饼蒂,莲塘菱角两头利,滘头大蔗真脆皮,江门白菜匙羹髀,荷塘芥兰几分地。”杜阮镇年过八旬的黄婆婆说,凉瓜肉虽略带苦味,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杜阮凉瓜一年可栽种三造,这一造的凉瓜咱们村种植面积达50多亩,可采摘至六月份,第二造的种植面积会多一些,在60亩以上。我们2013年成立凉瓜专业合作社,发展至今,社员已由刚开始的26户增到现在的50户。随着合作社的抱团式发展,农户的收益有了进一步保障,种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目前,由合作社负责统一接单、统一定价,根据订单所需和挂瓜情况,安排农户采摘不同规格的凉瓜,并通过线上接单+线下提货+冷链快递等方式,将杜阮凉瓜售至全国各地。近年来,咱们鼓励村民围绕凉瓜这一特色农产品做文章,积极探索开发凉瓜茶、凉瓜果冻、凉瓜饼、凉瓜面等加工产品,着力发展‘一村一品’的凉瓜产业。”上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梅芳透露,单条300克以上的才符合采摘规格,亩产约一千多公斤,统一定价为20元一公斤,每个礼品盒可装2.5至4公斤,合作社的统一售价比当前菜市场上的普通凉瓜略贵。
近年来,在杜阮镇的带动下,鹤山、台山等地的农户纷纷选种“雷公凿”凉瓜,其独特的外形和与众不同的口感,经厨师巧手烹制,在珠三角地区征服了一大批食客。销售模式已从刚开始的菜市场内交易,发展到店内礼品盒装销售和网上销售,使这略带苦味的凉瓜走进更多百姓家中,变成“老广”们夏季解暑的一道道美食。(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