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从清军北洋军干到解放军,77岁授衔不愿剃须,主席:给他开个特例

 

1955年,新中国授勋仪式正式召开。

此次授勋,共计向全军优秀将领和指挥官发放六十万枚奖章,堪称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授勋。

在当时,按照要求,授勋对象是要在仪表上实行统一要求的,除了要求穿戴整齐,仪表端庄以外,还被要求不能蓄须、不能留长发,以此来彰显国家的全新面貌。

这些要求无可厚非,在当时几乎所有人,无论将帅,都选择了同意,然而,唯有一人表示拒绝,不愿剃掉自己留了一辈子的大胡子,他就是蒋维平

按理来说,这样的行为是应当受到批评教育的,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毛主席在得知此事以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笑,点头特批,允许其蓄须授勋。

就这样,蒋维平成为了唯一一位在开国授勋仪式上,留胡子的军官。

蒋维平是谁?为何毛主席会专门特批照顾?他的一生又经历了哪些往事?

蒋维平:三朝老兵,60岁加入八路军

在我军历史之上,蒋维平大概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军官。蒋维平出生于1878年,这一年是光绪四年,朝堂之上,最为热议的话题还是“洋务运动”。

在蒋维平青年时代,受保家卫国思想的影响,加入了李鸿章的淮军,从此踏上了军旅生涯。蒋维平生性侠肝义胆,在部队当中,他作战勇猛,十几年军旅生涯下来,屡立战功。

清王朝覆灭以后,蒋维平所在的部队被北洋军所收编,就这样,蒋维平又成了袁世凯的部下,最终从一个大头兵一路做到了北洋军的副团长。

按理来说,一个出身普通、没有任何背景的人做到这一步是相当不易的。

然而,在北洋军期间,由于厌倦了军阀之间的相互斗争,1930年蒋维平正式离开部队,回到了老家,学医种地,想要从此隐居下来。

这一年的蒋维平已经52岁,以当时的平均寿命来看,这个年龄已经称得上是老人了,戎马一生的他,大可以选择安度晚年。

可是,蒋维平的一生似乎注定不会平静。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热情席卷全国,这一年,受抗日宣传的影响,时年五十九岁的蒋维平再度选择复出,决定参军报国。

蒋维平所加入的部队是当时宋哲元所带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由于有过从军经验,在当时被任命为了排长,后来上峰考虑到蒋维平年龄大,又将他从作战岗位转到了后勤,担任管马处主任委员的工作,负责饲养战马。

29军是抗战时期的铁军,喜峰口战役当中曾经创下过一战歼灭日军5000人,是抗战早期中国军队所创下最大的战果,这支部队有血性、有骨气,在这里,蒋维平也算是有了一个能够发挥余热的舞台。

然而,他的这一愿景最终却被蒋介石无情的打破了。

当时的29军驻扎在河北保定一带,防御日军南下,然而,蒋介石却一昧地想要与日军媾和,反复对29军军长宋哲元进行施压,最后干脆直接将29军全军解散,就这样,蒋维平不得已再次退伍。

这次退伍对于蒋维平的打击是很大的,在他看来,无论北洋军也好,蒋介石也罢,都不是为了国家民族,而是为了个人利益。

这使得蒋维平一度心灰意冷,回到家乡以后,他开了一间药店,想要再次归隐。

此时的蒋维平已经六十岁,对于他而言,人生已经过去大半,望着沉沦飘摇、前途未卜的国家,蒋维平的内心颇有一种壮志未酬的遗憾。蒋维平何尝不想为国效力,但可惜奋斗终生,未逢明主,这让他常常为此而叹息。

此时的蒋维平大概想不到,自己真正的部队,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参加八路军,成为军中华佗

1938年2月,八路军第120师359旅奉命转移至平西一带,恰巧路过蒋维平所在的河北省房山县。

蒋维平对八路军早有耳闻的,传言中,这支部队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帮助穷人,官兵平等……

对于这些传说,蒋维平起初并不敢相信,要知道,这些年来他所加入的军队不在少数,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部队。但是,等到真正见到这支部队时,蒋维平立马便意识到,这才是能够拯救国家的“天兵天将”!

在这支八路军的队伍里,蒋维平看到,人人衣服都打满补丁,身材干瘦,但是在他们的脸上却无一例外地洋溢着必胜的决心。

这样的面貌与清军和北洋军不同,与国民党军更不同,让蒋维平大为震撼。

当天晚上,他便回到了自己的药店,他关了药店的门,带着能够搜集到的全部药材,和自己的义子蒋志刚一起投奔了八路军。

看到一把年纪的蒋维平报名,当时八路军征兵处的同志曾经颇为犹豫,但耐不住蒋维平的强烈坚持,最终还是同意了。

对于年龄如此之大的老同志,上级当然不会让他上战场的,考虑到蒋维平医术不错,便分配他到房良县九区救国会担任主任,主要做一些组织工作和医疗伤员。

对于这份任命,蒋维平欣然接受,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加入八路军,做什么都行。

在这份岗位上,蒋维平一直兢兢业业的待了数年。

后来,蒋维平追随120师359旅调动到了延安,在南泥湾一带驻扎。

当时的359旅主要任务不是作战,而是在后方搞生产,种植粮食、开办工厂,由于长期以来表现优异再加上曾经有过开药店的经历,蒋维平被再次委托为制药厂厂长,负责生产药品。

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当时外界的药材是根本进不到解放区的,因此,蒋维平便带人走进大山,翻山越岭采集中药,不但自己采集,蒋维平还带动了当地的群众一起搜集,并且以一定的价钱予以补贴。

根据统计,在延安的几年时间里,蒋维平为我军解决了300余种药材的供应问题,挽救了大批的伤员。

除此之外,蒋维平在制药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诣,由于药材种类数量不稳定,在当时,如果严格按照古方,是根本配不齐几副药的。

为了解决这一困难,蒋维平还主动进行尝试,摸索,寻求各种药材的替代品和用料比例,创造性的发明了四十多种各类药方,效果出众。比如用芒硝制作硫酸钠,用蜂蜜熬制治疗疮疖的药膏……极大的改善了我军的医疗条件,甚至有些方法还被全军推广。

蒋维平并不盲目迷信中医,对于西医也有着深入的了解,这也使得他在部队里获得了“军中华佗”这一称号。

虽然年事已高,但蒋维平始终保持着勤劳的品格,1943年前后,为了保障前线粮食的供给,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场“大生产运动”,由部队带头,大搞农业建设。

时年六十五岁的蒋维平像年轻人一样,扛起了锄头,走上了麦田。

当时的战士们都纷纷劝老爷子,希望他能够好好休息,但蒋维平却态度坚定,执意要和战士们共同劳作。在他的带动之下,农场内的战士们个个情绪高涨,当年实现了大丰收,向上级部门缴纳公粮2.88万公斤,震惊全军。

由于见多识广,蒋维平在这一时期担任了九龙泉719团农场场长,在陕北诸多八路军农场当中,蒋维平所在的农场一直以来都是“第一模范农场”,不但粮食高产,还克服困难自行创办了木工厂、碾米坊,每年都能向上级部门缴纳大批的药品、炭等军需生活物资。

蒋维平虽然职务不高,但是在当年的陕北,绝对算得上是个名人,甚至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不少中央领导,都曾经听说过部队里有这样一位须发皆白、仙气飘飘的老战士。

于是,在1943年,中央还曾经对蒋维平本人进行表彰,授予了他“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等称号。

南泥湾在当时本不算是富裕之地,但是在蒋维平和战士们的大力建设之下,已然成为了一个物产丰富,人口密集的重要生产基地。

多年以后,歌曲《南泥湾》当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正是对南泥湾最好的写照。

一生忠肝义胆,主席特批:不用剃须

蒋维平脾气火爆,有时候也爱骂人,但是,他处事公正心地善良,深受身边战士的欢迎。

有一次,蒋维平在跟随部队行军途中遇到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女孩失去了父母,在当地一户地主家里做工。一番聊天以后,蒋维平听出对方说得正是河北方言,时隔多年再次见到老乡,让他感怀不已。

心忧于对方的身世,蒋维平当即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为女孩赎身。

当时八路军仍旧处于贫困状态,没有多少现钱,蒋维平东拼西凑,才凑齐了12升的小米,为女孩成功赎身。

后来这个女孩一直跟随蒋维平身边,被他当女儿来养,在女孩成年以后,蒋维平又将她送到了八路军的卫生队里,成为了一名战士。

后来在解放战争当中,女孩与解放军的一位副营长谈起了恋爱,并且结了婚,直到这时,蒋维平才算放心。

在解放战争时期,蒋维平被任命前往当时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担任副院长,领导救治伤员的工作。

1947年秋天,清风店战役爆发,为了能够及时支援前线,蒋维平亲自带头,率领着全院医疗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奔赴距离前线不足数公里的基地进行救治工作。

很多人会误以为蒋维平一生只搞后勤,不直接参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在石家庄战役过程当中,由于战事紧张,绝大多数轻伤伤员在恢复行动能力以后,是要再次参战的。

当时的我军军官紧缺,有一次,由于前线实在腾不出人手,上级便直接下令,让蒋维平担任临时军官,直接指挥400人组成的“伤兵连”,随时准备投入战场。

石家庄战役是由当时杨得志、罗瑞卿兵团负责进行的,可谓处处是强将,个个是精兵。

但是,在之后的战斗里,蒋维平愣是带领着这支“伤兵连”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军中“模范连队”的称号。

一位常年身处后方的老兵,带着一支伤兵队伍取得如此成绩,堪称一段传奇。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继续留在医疗岗位上进行工作,之后的日子里,他曾经先后担任过察哈尔军区直属医院、北京军区张家口第251医院副院长等职务。

蒋维平向来为人低调,不喜欢坐谈功劳,平日里,身边人只知道这是一位老军医,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过往的故事。

直到1955年的某天,蒋维平所在的单位接到通知:蒋维平被中央军委正式授予了中校军衔,很多人还为此惊讶不已……

蒋维平一生从未对组织提过要求,但是,当听到授勋要照相剃须的时候,他着急了,反复申请:能否免除?

从青年参军时候,蒋维平便留了一抹“美髯”,后来参加八路军,他剃了长发,可是胡子却一直保留,突然间要剃须,这让他很不适应。

对于蒋维平老爷子的要求,负责授勋的工作人员不知所措,只能层层上报,最终报到了毛主席的跟前。

对于这位“老革命”,毛主席早在延安时期,就曾经与他打过交道,也了解蒋维平的情况。因此,主席并未对此事在意,笑道:既然老人家不想剃,那就留下吧。

就这样,在1955年全国大授勋上,蒋维平成为了唯一一个留着胡子的军官。

蒋维平授衔时,已经77岁高龄,与此同时,他还成为了共和国历史上最年长的一位中校。

之后的日子里,蒋维平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坚持了十余年,直到1964年7月12日因病离世,享年86岁。

纵观蒋维平的医生,我们既能看到医者的仁心,亦能够看到革命志士的热忱,老人用自己的一生,为后人书写了一个传奇。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0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