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商圈转型|隆福寺木木美术馆:艺术为商圈带来更“鲜活”流量

 

“当听到大卫·霍克尼的回顾展要在木木美术馆开展的时候,我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艺术家。”看展的那天,小于在隆福寺里待了至少五六个小时,“艺术作品很有看头,再就是感觉美术馆本身也是艺术,在开放的露台上可以看到北京四合院的屋顶,瓦片的纹路都能看清楚。”看完展小于又去了楼下的咖啡厅,“有一台很复古的磨豆机,磨豆子的声音很有节奏感,伴着咖啡香气,很有意思。”

此前她还去过华熙LIVE·五棵松时代美术馆看了日本导演、摄影师蜷川实花的全球最大个展.....与专业艺术展览场馆相比,商圈里的美术馆在展览内容的“咖位”上毫不逊色。看完展览还能继续逛吃,“精神与物质双丰收,不亦乐乎。”

不久前,美国艺术家布鲁斯·瑙曼内地⾸次⼤规模机构个展“布鲁斯·瑙曼: OK OK OK”也在木木美术馆呈现,展览序曲《原材料》(泰特美术馆馆藏)是一件由21个声道(声源)组成的声音装置。每段声音都被无声区域间隔开来。21个声音装置依循木木美术馆的空间构造,在展览入口长廊、楼梯间和负一层展厅依次呈现。看这场展览,你需要穿过5条狭长黑暗的走道,4段长长的台阶,上下三层的展厅内蜿蜒曲折如洞穴。“在忽远忽近,若有似无的情绪表达中,也许某一刻会突然击中观者,产生下意识的思考。”

古朴建筑与现代景观使隆福文化中心形成了转承有序、时空折叠的和谐与默契,作为隆福寺流量法宝,木木美术馆依靠前卫的艺术展览和与之相契合的商业板块,为隆福寺吸引了“鲜活”的流量。

“布鲁斯·瑙曼: OK OK OK”展览正在进行。图/木木美术馆微博截图

为商圈吸引更“鲜活”的流量

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林瀚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木木美术馆的初衷在于坚持展览内容严肃性的同时,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尽可能以一种轻松易懂的方式把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观众,既准确又生动,这样往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木木美术馆的展览也十分注重前瞻性和批判精神,能够深入浅出,激发观众独立思考和讨论,形成话题。这也是木木美术馆成为行业内传达艺术理念的先锋,成为隆福寺商圈主要引流品牌的原因。

“专业领域的人看展可以有所收获,普通观众进场后也会驻足停留,有想去了解背后故事的意愿,艺术性和娱乐性均有所体现,这是木木美术馆的特点。”林瀚觉得,文艺展览培养了消费者逛商场新的消费习惯,在逛商场的时候会主动参与到文艺鉴赏的过程。

在近期的展览中,布鲁斯·瑙曼50年回顾展备受关注,在新浪微博上,近1000位观者对该展览给予好评,并主动分享在社交网络。林瀚认为,这是艺术展览与其他商圈其他商业板块的不同之处。不同于实体消费,文艺展览吸引的是更为“鲜活”的流量,在观赏完后,大部分观者能够主动分享展览的内容并做出评价。

“来木木美术馆的人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在生活中,我个人也喜欢结交这样的朋友。”除了鲜活的流量之外,由于木木美术馆对于老年群体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也吸引了部分老年消费群体。林瀚认为,在北京有很多退休老人均保存旺盛的求知欲,在退休后,他们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喜爱的事物。

扩大艺术领域互动体验的外延

木木美术馆的商业消费领域也同样是与艺术相结合,注重消费者的互动体验。这里的咖啡馆内放置了一个复古、大型的现磨咖啡豆设备,设备的不断运行使得木木美术馆一楼弥漫着咖啡香气,馆内的游客也可以直观地看到咖啡生产的整个流程。“咖啡不单单是一杯饮料,而是一种体验,这种设备能够让消费者在购买一杯咖啡后,体验咖啡的制作过程。”

为进一步增强线下体验,今年木木美术馆增设了专门做现场音乐演出的场所“东市”,这里除了可以举办现场音乐之外,还是一个消费者可以小酌、社交的场所,将逐渐对外开放。

在林瀚看来,商场注重的是线下消费,而随着网络的发展,消费者可以在网上索取有用的信息,完成购买过程,增加线下体验感可以将人流从线上吸引到线下,“艺术展览注重线下观赏,很少有人选择线上看展,亲身体验感是不可被取代的,比如我们设置的咖啡馆,在办公桌喝一杯咖啡与亲临馆内体验咖啡制作过程是不一样的。”

“像木木美术馆等文艺机构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沉淀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态度,但从投资的角度看,相对于商业化项目,文艺机构属于较为弱势的存在。”从这个层面上说,林瀚希望公众对于艺术展览能多一些宣传与关注。

新京报记者 于桂桂

编辑 王琳

校对 陈荻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1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