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品喜用阳羡,自古文人墨客情独以钟
自唐代以来,一些文人雅士就喜欢参与到茶事中,文人茶艺对于茶叶、茶具、用水、火候、品茗环境都非常讲究。茶品喜用阳羡,汤清味醇,壶则以宜兴紫砂为尚,既无熟汤气又不夺香。
清人汪文柏的一首《陶器行赠陈鸣远》诗里这样赞美宜兴紫砂: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阳羡”即今江苏省宜兴市古称。宜兴紫砂,自古以来冠绝一时,文人墨客情独以钟。文人之所以对紫砂推宠备至,源于紫砂可以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寄情之物。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花卉竹石纹茶叶罐 故宫博物院藏
此宜兴窑紫砂茶叶罐,呈四方形,方肩,方足,子母双套盖。罐身四面开光内以泥浆堆绘竹石、兰草、梅花、菊花纹。砂泥呈浅赭色,素雅纯净。
紫砂艺术最为精妙的地方在于可以集书法、绘画、篆刻等等为一体,使得紫砂器成为综合的艺术载体。紫砂陶刻艺术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紫砂材质肌理丰富,表面光挺细滑,具有原汁原味、古朴自然的风格特征,十分迎合传统文人的欣赏趣味,所以陶刻艺术在紫砂上面的运用可谓是相得益彰。
在紫砂艺术的兴盛发展中,紫砂种类丰富,不仅有紫砂壶,还有紫砂茶叶罐、紫砂挂盘等等。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泥绘芦雁纹茶叶罐 故宫博物馆藏
此宜兴窑紫砂泥绘芦雁纹茶叶罐,罐小口,长圆腹,平底,浅圈足。紫红色砂泥,器身以泥浆堆绘芦雁图,纹饰微凸。此罐是宜兴专门为朝廷制作的盛放贡茶的器皿。
紫砂艺术历经数百年潮流变化,饱经历史沧桑而魅力不减。自明清以来,不论物质生活是否富足,形形色色的爱好者对紫砂艺术的追捧都未曾中断。
观复博物馆推出「紫琢清韵系列茶仓」诗风茶意,雅俗共赏。
「观复紫琢清韵茶仓」的造型优雅古朴,同时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对于普洱等年份储藏比较久远的茶叶,如果提前在紫砂茶仓中放置一到三个月再冲泡饮用的话,紫砂泥料良好的透气性使茶叶得到了充分的释放,香味会更加的浓郁,口感会更加的醇厚。
赋予紫砂以生命的除了载体“料”之外,还有赋予紫砂精神与魂魄的“工”,“料”与“工”的完美结合,成就了紫砂艺术的经久不衰。
「紫琢清韵-团龙隐庐茶仓」
团龙隐庐,“隐庐”二字取自宋代卫宗武《赠赵月麓之霅》诗:“我有招隐庐,亦足以栖白。”
隐庐字面上就是隐居之所的意思,往往是文人雅士对于自己居处的雅称,显示自己深处世外,高雅清幽的志趣。
其饰刻纹样亦极为用心,顶部刻团龙,器肩曲缓处,环刻金文集联:龙凤威仪用敷文德,钟鼓和乐以宴嘉宾。刻痕填彩,辉煌熠熠。
「紫琢清韵-鸾凤守心茶仓」
鸾凤守心,“守心”二字取自唐代元稹《分水岭》诗:“君门客如水,日夜随势行,君看守心者,井水为君盟。”
守心守其真,守真去其伪,去伪存其善,存善望道德,大道归于隐,良德源于心。以此为罐名,寄希在得意与失意之间,守志不移,恬适澹然。
其饰刻纹样亦极为用心,盖顶刻团凤。此罐造型端庄圆润,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敛,通体浑圆,近底出弦线,秀丽可爱。
附圆顶高盖,颇似将军罐造型。整体视觉矮壮敦稳,大气朴拙,不论是展示抑或储用均得宜适用。
「紫琢清韵-昙华大观茶仓」
“昙华”亦为“昙花”,《法华经·方便品》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昙花一现”的成语,即源出于此。
“大观”取自《易经》:“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借指,美好繁多的事物。以“昙华大观”为罐名,是希望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不要忽视短暂的美好。
花鸟图是以米黄砂胎为地,颇似古旧绢帛之感,加之刻绘工写结合的鸟雀芳花,一幅宋时小景跃然其上,在深琢细铲之后漫染素色,毫无刀斧的僵硬,尽显笔墨的清雅。
另侧设问短联,以传统书法体式,行书四行八字,从右至左为:“听鸟说甚,问花笑谁。”,其中景意与前面刻绘无间契合。
无论是茶叶自身的香气还是品质,倘若没有好的器皿承载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递减不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3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