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紫砂壶虽好,但冲泡白茶、岩茶、红茶、生普时,还是用盖碗吧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时候觉得,紫砂壶,真是好白茶和好岩茶的命定克星。

你明明是一款又香又淳的新茶白牡丹,结果给紫砂壶一泡,不但香气变淡了三分之二,连汤水里的清鲜灵动之感也没了。

泡出来一股沉闷的味道,不懂白茶的人,还以为是“汤水淳和”,是“至高境界”。

估计还要感谢紫砂壶,把白茶泡得这么好喝!

诸葛孔明要在这里,估计又得被这些不明真相的无知群众,怄得吐血三升而亡。

到了秋白茶,紫砂壶一样“毁茶不倦”。

秋白茶原本是甜花香十足,汤水淳和绵软, 盖碗冲泡时稍微坐杯一下都不会苦涩的耐泡型白茶。

但一入了紫砂壶的肚子,便从此豪门深似海——甜香变得又淡又浅,汤水里的淳和感、果浆感也没了。

只有乏味苍白的茶汤,伴着残留的甜花香,仿佛没有个性的灵魂。

喝着这茶汤,像是隔着一层烟雾在看对岸的彼岸花,总是朦胧朦胧,恍恍忽忽,不那么真切。

平白浪费了秋白茶那爽利的性子,鲜艳的风姿。

《2》

有人来抬杠,说,茶汤泡出来苦涩,不是紫砂壶的问题,是茶叶的问题。用跟紫砂壶同样体积的盖碗,投同样重量的茶叶,坐杯同样的时间,倒出来的茶汤也照样苦涩。

并偷换概念地举了个栗子:比如武夷岩茶审评的时候,一闷就是两三五分钟,倒出来的都是苦涩味的茶汤。

于是自顾自地得出了结论:既然盖碗泡茶也可以泡得苦涩,那么,紫砂壶把茶泡得苦涩,就不是罪大恶极,是可以饶恕的。

欧买糕!!

这逻辑,简直太强盗了。

因为所有容器闷泡都会泡出苦涩的茶汤,于是紫砂壶泡出苦涩的茶汤就是正常的?

照这么理解,那么,因为大家出门都没戴口罩,于是不戴口罩就是正确的行为?因为所有人隔离在家里都觉得闷,于是就应该大家都解除隔离?

这是用强盗逻辑在证明强盗逻辑。

不能因为“法不责众”,就用“众”来逼迫“法”,从而让罪恶逍遥于法外。

也不能因为很多茶具闷泡后都会苦涩,来抵消紫砂壶的苦涩。

苦涩就是苦涩,不合适就是不合适。

如果紫砂壶泡茶真的好,那为什么武夷山的茶叶店里,掌柜基本都用盖碗泡茶给客人喝呢?那为什么去福鼎买茶,去云南买茶,都没见过店家用紫砂壶泡茶给客人呢?

这几大茶区的掌柜,难道,都是傻子么?

大家都不选择的东西,必然有它不被选择的理由。

并不是某些人用几个强盗逻辑,就可以混淆视听的。

《3》

既然盖碗泡茶,坐杯后也会苦涩,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紫砂壶可以长期用于日常泡白茶和岩茶了呢?

非也。

紫砂壶泡茶苦涩,是常态。

而盖碗泡茶苦涩,不是常态。只有坐杯闷泡后才会出现。是偶然为之。一旦快出汤,便不会出现苦涩味,除非茶叶品质实在是差。

其实这就是个概率问题。大概率和小概率的问题。

在茶叶品质没有问题的大前提下,在正常不坐杯的情况下,用白瓷盖碗和其它的茶具泡茶,出现苦涩味的概率,大概是20%。

而用紫砂壶泡茶,出现苦涩味的概率,大约是50%-70%。

也就是说,如果你一整年都在用紫砂壶泡茶喝,那你喝到苦涩味茶汤的天数,大约有182.5天--255.5天。

而如果用白瓷盖碗泡茶喝,一整年下来,喝到苦涩味茶汤的天数,大约是73天。

当然这还是由于发挥失常,不小心坐杯所致。

大多数时候,如果用白瓷盖碗泡茶,只会泡出又香又滑的茶汤,跟苦涩味那可是隔着一条银河系那么远的距离。

这是这些年,我在每天的泡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数据。是村姑陈的泣血经验。

是无数次的对比,同样的茶,同样的容量,同样的时间,以及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容量,反复对比的结果。

偏执的人仍然可以不相信村姑陈的研究数据,那你就继续用紫砂壶泡茶好了,泡出苦涩味的茶汤,伤害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

这又何苦?

《4》

那么,盖碗审评时亦泡出苦涩茶汤,这是否能成为紫砂壶脱罪的依据呢?

能不能说审评时茶汤也很苦涩,所以紫砂壶泡得苦涩,可以被原谅?

不可以。

审评是一种特殊的喝茶方式。它只在特殊的时间,在特殊的场合,为特殊的目的而存在。

往简单了说,审评,是为了挑选出好茶,而进行的一种对茶的考试。

就像铁人三项赛,让选手们经历了各种艰苦环境的考验,最后选拔出优秀者,表彰颁奖。

就像一个综艺节目,让所有女明星卸了妆,穿上睡衣,比拼谁素颜最美。

审评也是。

因为一次审评,参评的茶叶数量是很多的,如果像在家里品茶那样,一款一款地泡,一冲一冲地喝,喝到最后再验看叶底,那这几百上千种参赛的茶叶,专家们审评一年,也审评不完。

所以,必须得快,抢时间,讲效率。

审评时,用大量的时间,让茶叶坐杯,闷泡,只为了尽快让它所有的物质释放出来。

在这仿佛卸妆般的闷泡中,让茶叶的“妆”,都褪下来,呈现出最真实,最本真的一面。

看叶底的颜色,看叶底的软亮程度,闻叶底的气味,这些都是在正常冲泡时,需要费一两个小时才可以获得观察条件的。但审评只需要泡三泡,十来分钟就实现了。

可见,审评的标准,目的,要求,条件,都跟平时喝茶,大相径庭。

审评,只是专家的工作。

喝茶,才是凡夫俗子的雅兴。

我们不会平时呆在家里就来个审评,那太矫情。

故而,也不可以用审评这种特殊时期泡出来的茶汤,来推论白瓷盖碗泡茶容易苦涩,比而给紫砂壶甩锅。

审评的锅,盖碗不背。

《5》

有人说,紫砂壶的双气孔结构,是个谬论。

其实不然。

双气孔结构,它是极容易影响茶汤的滋味的。

紫砂壶,“紫”,是说颜色;“砂”,是说性质。

由于有了砂这种属性,紫砂壶,便与普通的陶壶泥壶,多了一个孔状结构。

紫砂器的气孔有两种:一种是包裹在团聚体四周的石英,粘土等单一矿物与团粒之间构成的链状气孔群。另一种气孔是团聚体内部构成的微细气孔,是团粒内部各矿物之间在烧结过程中,因收缩不同等而构成很多的渺小气孔。

所以,紫砂壶才有了泡养后会润度高的这种特点。

就像红木家具的包浆,不也是由于表层的毛细孔会吸附油脂的缘故么?若是拿块玻璃,磨擦三五年,照样表现平静光滑,包不起浆来。

那么,紫砂有了双重气孔,在泡茶时,便容易让茶叶的香气和汤水,吸入泥料的毛孔中。

茶叶内的香气等多种物质,会在紫砂壶内部保留下来。

于是,天长日久下来,一把经年累月使用过的紫砂壶,就算冲入开水,倒出来的,也会是带着淡淡茶香的“茶水”。

那么,若是开水冲入时,壶不是空的,而是里面有茶叶呢?

那壶内早先吸入的茶味,仍然会释放出来,与壶叶茶叶浸水后释放出来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让我们喝下去。

此时,我们喝到的,便不再是原汁原味的茶汤了。

而是从前的所有茶汤留下来的味道,与这一泡茶汤的混合滋味。

这种味道,驳杂不纯。

不喝也罢。

《6》

我喜欢紫砂壶。

这么些年,也败了不少。有民国绿泥,有紫泥,有降坡,有段泥。

最喜欢的是一只美人耸肩。最常用倒是西施。

当年有人送过一只蒋龙的壶,后来送人了。缘来缘散,去留随心。

但我并不赞同用紫砂壶泡茶。

喝茶还是原汁原味的好。混杂的茶汤,不是我所欲也。

混了,便喝不准这茶的好坏,也无法得知这茶的真颜。

世事洞明皆学问。

喝茶,还是喝个清楚明白,喝个通透的好。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