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在家辅导孩子学语文,要注意这三点,才不会和语文老师“撞车”

 

当我拿起孩子语文课本的那一刹那,我多么想扇自己几耳光!我至少有两年时间,没有看过他的语文书里的文章了。

如果没有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孩子有三个月长的寒假,我真不知道在他小学毕业之前,我会不会读一遍他《语文》书上的文章。

我做了13年的教育,读了不下30本专业书籍,还“指导过很多家庭教育”,但远不及3个月的“倒逼成长”。此话怎讲?

01

“课内语文”辅导,犹如照妖镜,看透父母是否真的用心

幸好有一本《教材详解》,我可以照着给孩子讲。第一课,《祖父的园子》,我纯粹教授知识。“下课后”,儿子问我:“老爸,你基本是照着上面读的,如果没有这本参考书,你会怎么讲呢?”我当时语塞。

语文嘛,再怎么说,也是能辅导的。丢人丢到儿子面前了!那一天晚上,我“备课”至深夜。“没有备课就没有发言权!”我终于明白了,即使家庭教育的大道理懂一箩筐,如果不具体落实到字、词、句、篇,给孩子辅导而没有备课的话,那你就准备“被孩子气疯”吧。

02

努力奋发的“老爸归来”

接下来,连着给儿子辅导了一个多月的语文。我喜欢研究“文章出处和创作背景”,差点把一本语文书,活生生地讲成历史剧。第二单元讲古典四大名著,儿子疯狂爱上了《西游记》,一有空就看上几页,时不时背诵几句文中的经典诗句。

我还惯用“电影片段”的方法。讲人物描写的那一单元,我们不知道“祥子”为什么叫做“骆驼祥子”,看一下电影,他原来是“养骆驼的”。这单元还看了《小兵张嘎》,那鬼精灵的形象,不需过多解释。儿子还像模像样地模仿了一段“小嘎子”的脱口秀。

讲到荷兰牧场的那一单元,我想起有部纪录片,叫《大国崛起》,于是百度出来,陪儿子一起观看了“荷兰崛起”的那2集,非常长知识。我都有点佩服我自己的素材积累了。

虽然我不是一个语文老师,在语文方面也没有什么造诣,但是这一回,真的“上心”了。说教不了孩子的,统统都是借口。

03

“课内语文”辅导些什么,才不会和语文老师“撞车”?

第一,小学课本里入选的文章,都是专家级别的老师,反复甄选的,每一篇都应该好好读一下。

过去我的确忽略了,总认为学校里的内容,有语文老师讲就够了。我只注重课外阅读。现在想想真是本末倒置,糊涂至极!

这期间,我教会儿子一个思维:要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理解每一篇文章。文章基本上都是是作者历尽世事沧桑之后写出来的,没有生活阅历是不好准确理解的。对此,儿子似懂非懂,但至少有了这样的新视角。

第二,一定要认清辅导目的,是作为学校语文老师讲课的有益补充。

通过网课,任课老师会详细讲解字、词、句、篇,以及文章赏析,和写作技巧。由于时间的关系,加上班上人多,有些方面只能不讲了。

语文书上的文章,多数是节选的。我陪儿子找到原文出处,拓展读一读。我搜索作者的创造背景,给儿子讲一讲。这样孩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丰富的体验,同时也不会和老师所讲内容“撞车”。

第三,时刻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多问为什么。

在辅导第四单元的时候,最后一页的“日积月累”,有2首古诗,其中一首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太熟悉不过了,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在五年级的课本里呢?

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我寻思着“凡事绝非偶然”,专家们选定这篇古诗,应该不是随机的吧。

我们用“蜘蛛织网法”来网一网。思路简述如下:

(1)李白还写过哪些送别诗?网到了其中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第四单元开篇古诗,写《从军行》的王昌龄,连接上了。

(2)谁还写过给王昌龄的送别诗?网到了其中一首:《送王昌龄之岭南》,作者是孟浩然,写于王昌龄路过襄阳看望孟浩然时。襄阳,又和第四单元开篇古诗,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后一句“便下襄阳向洛阳”,联系上了。

(3)孟浩然所写的《送王昌龄之岭南》,诗句“蚬首羊公爱”,网到了晋代名将“蚬首羊祜”,他的高风亮节,和第四单元的主题高度吻合。

哈哈,也许上面全是我们的牵强附会,完全曲解了教材编者的初心。不过,我和儿子玩得不亦乐乎!真的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04

写在最后

“我真的很后悔,儿子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没有陪他学过一篇课内文章(古诗和文言文除外)。”我向孩子妈检讨了很多次。我都不明白,我之前都干了啥!

回想这3个月长的寒假,真是难得的人生修行。到底是我“教育”了儿子,还是儿子“教育”了我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