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你考了100分的孩子,创造力很有可能不及格

 

6月是考试季,不管是月初的高考,还是月末的中考,无不牵动着每一个考生和家长的心。但是终始几番“大考”在前,也别忘了本周“小升初”考试。

“小升初”是最容易考出高分的考试,小学题目简单,孩子容易学会,动不动就考了个100分,孩子高兴,全家欢喜。

不过现在早已不是“分数论英雄”的时代,你那考了100分的孩子,创造力很可能不及格。

01

倒数第一!中国的孩子正在丧失想象力

有一组扎心的数据:在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

从背着书包上学开始,老师就一直在向孩子灌输“规矩”的概念。什么公式解题速度最快、什么的作文模板最好用……中国孩子始终追求速度,却忘了最重要的创造力。

中国儿童普遍6岁上小学,6岁之前他们正处于对世界的认知阶段,独立思考能力很弱。加之现在父母工作压力大,往往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孩子的成长得不到方向性的引导。

从上小学开始,孩子就开始接受中国的应试教育,每天八节课堂,老师始终在用词语传授知识。千篇一律的作文、严从逻辑的算术,让孩子的思维逐渐变得“模式化”。

应试教育束缚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限制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现在的孩子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情操。

当代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培养智商,丧失想象力,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祖国未来接班人。既然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今后创造性人才无疑是国家急缺的力量。

02

欧美的孩子为什么从小进行田园教育?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提出: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

即人是自然的恩赐,听从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理性王国的新人。

在卢梭的教育观中,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感受自然、劳动实践、自由平等这些才是孩子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给养。

卢梭的这段话,成就了“田园教育”的萌芽。

欧美国家从小就注重孩子的“田园教育”,以农场为基础深度展开,将农场与学校、文化社区、经典动画结合,不仅让学生亲近了自然,也将有机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针对孩子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让孩子在认识自然的同时,培养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注意力与兴趣密切相关,在田园教育里更容易探索孩子的兴趣点,从而因材施教。

事实上,在儿童走进自然,融入田园的过程中,本身就具有多种体验方式,也是农耕教育的好时机,通过农事活动,亲力亲为体会生命的神奇,进而敬畏土地,增加对土地的情感。

比如说在美国的霍桑山谷农场,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将吃剩的早餐收集起来去喂猪,让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同时为他们讲述为何“营养物质循环”,用实践代替枯燥的讲解。

低年级的孩子饲养动物、搭建房屋、动手做饭、种植农作物,高年级的孩子切割木头、认养奶牛、学习气象学、农场经济学。

小学毕业美国的孩子就能从大自然的体验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从而确定未来学习方向。这对高考后闭着眼睛“选专业”的中国学生来讲,人生更加有规划。

03

专家:利用寒暑假,让孩子归回自然

美国著名作家Richard Louv在他的书《森林中的最后一个孩子》中采用“大自然缺失症”一词描绘现代社会的孩子们与大自然缺乏联系的事实。

很多医学专家认为自然环境中的居所的减少是幼儿肥胖,注意力紊乱,抑郁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孩子,从来都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这是家长们无法改变的事实。或许将来我们也会把课堂搬入森林中,但是至少现在无法实现,你的孩子只能成长一次,学生家长应该利用周末、寒暑假,补上孩子“认知大自然”这节课。

中国最好的学校在城市,但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却在自然。现在不少孩子家长,选择每年寒暑假带着孩子去草原小屋居住,种田、饲养、露营,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动物、接触自然,亲手摸一摸羊驼,亲看看一看树苗长大的过程,感知生命的力量。

爬树、钻洞、做玩具,3-6岁的孩子齐心协力就能自己搭建小木屋,几个10岁的孩子就做出一桌像样的饭菜。

相信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踏上社会之后,父母再不会为他们不懂怎样和别人相处、因为不会做饭而饿肚子担心。

“小升初”考试即将结束,这是难得没有作业的暑假。与其让孩子疯玩,自己在家担心他的安全,不如带他去一趟周边的草原,走出城市,看看自然,或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他。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