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最受关注“茶”故事:中国茶叶IPO再闯关,押注普洱扩资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全面注册制改革能催生“A股茶叶第一股”吗?
近日,中国茶叶在全面注册制推进平移过程中更新了招股书,恢复发行上市审核。
该公司IPO之路并不顺利。早在2020年6月中国茶叶便递交申报稿,2021年2月完成首轮问询回复并更新招股书后,其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
成立于1949年的中国茶叶是新中国第一家国有茶叶公司和贸易系统中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全国茶叶的收购、加工、出口和内销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茶叶2019—2022年上半年,中国茶叶营业收入分别为16.34亿元、18.93亿元、24.34亿元、14.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4亿元、2.9亿元、2亿元。
主要产品覆盖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红茶、六堡茶、白茶、安化黑茶、绿茶等诸多品类茶叶制品。
背靠中粮集团手握几乎全品类茶叶产品及强大的供销网络,中国茶叶被视作“A股茶叶第一股,”业内最具实力的竞争者,因此该公司本次IPO重启备受关注。
押注普洱茶道阻且长
最新招股书披露,该公司本次上市拟募集11.4亿元,为2020年计划募集总金额的2.11倍。所募集资金中,约有2.90亿元用于扩大云南普洱茶产能,2.51亿元用于建设营销网络和品牌,剩余6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为何将扩产重点放在普洱茶领域?21世纪经济报道就此致电中国茶叶,但电话未获接通。
这或许可从该公司披露的招股书中管窥一斑。
普洱茶是该公司销售核心产品之一。最新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2年1-6月该公司普洱茶销售额分别为 3.67亿、5.93亿、7.96亿及 4.54亿,2020 年、2021 年销售增长率分别为 61.75%、34.00%,对当期收入增长贡献率 78.10%、37.19%。
为了进一步扩张普洱茶产能,早在2019年中国茶叶便对凤庆六山茶叶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收购。
中国茶叶在其招股书中表示:“由于近年来普洱茶市场情况持续向好,而公司普洱茶产能不足,为扩充公司红茶及普洱茶的产能,公司决定在凤庆收购一家具有茶叶生产加工能力的标的公司。”
“近几年普洱茶市场的确比较火。因为相较于其他茶叶品类,普洱茶由于其‘越陈越香’的特性被认为具有投资收藏属性,好普洱每公斤超万元。价格高意味着盈利空间大。但这杯杯羹能不能分到,还得看茶企自身的资源禀赋。”一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2年1-6月该公司普洱茶产品产能利用率分别为30.97%、43.35%和79.4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中国第二大普洱茶公司澜沧古茶2017年至2019年产能利率用便已达到90.31%、85.80%、87.35%;同样出品高端普洱茶产品的八马茶业2019年-2021年产能利用率也94.18%上升至99.51%。
相较之下,中国茶叶产能尚未充分利用便数次扩产举动引发诸多质疑。
上述业内人士还指出,正是由于部分普洱具有投资收藏属性,对个人茶友来说只是少量交易的问题,但对于大批量产品销售的茶企来说,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价格波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中国茶叶旗下普洱茶销售均价及数量波动较大,售价每公斤相差超百元。
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普洱茶销售均价分别为218.44元/KG、356.03元/KG、374.87元/KG、282.79元/KG。同期普洱茶销量分别为 167.91万kg、166.65万kg、212.1万kg 及 160.64万kg。
核心销售产品销量与售价波动会直接影响产品体系整体毛利率。
比如2021 年,该公司普洱茶毛利率较 2020 年上升 9.73%。公司解释称系 2021 年毛利率较高的号级、大红印、八八青等中高端普洱茶销量提升,销售占比提高。
而2022 年 1-6 月,由于上述部分产品销量下降,导致该类中高端普洱茶的销量占比下降,从而该公司普洱茶整体毛利率出现回落,降幅达4.61%。
在此背景下,中国茶叶想要提升公司营收增长性与稳定性,普洱茶项目扩产似乎并非最优选。
茶叶原料卡脖子
引发争议的不止于上述扩产动作,中国茶叶原料高度依赖外部采购的问题也格外凸显。
对于原料茶外购购渠道,中国茶叶解释道:“公司毛茶和精制茶采购渠道为以外购为主,自产为辅。茶叶鲜叶采购渠道包括自有基地自产、向托管茶园及农户等采购。”
最新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1-6月,中国茶叶原材料尤其是精制茶主要依赖外部采购的情况并无明显改善。
其中茶叶鲜叶的自产率由2020年的54.83%下降到了2022年上半年的13.8%;在此期间,毛茶的自产率由0上涨到了3.6%;精制茶的自产率由6.7%上涨到了11.86%。
2020年监管层在给中国茶叶的反馈意见中,也对公司原叶、毛茶以及精制茶主要依赖外部采购的问题进行了提问。
“原材料依赖外部采购的问题普遍存在,不止中国茶叶,八马茶业、澜沧古茶等业内头部企业都出现过此类情况。”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具体问题上或有所区别。以普洱茶为例,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大益、澜沧等知名品牌茶企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虽然外购比例问题也明显,但它们多分布与普洱茶原产地,无论自产与外购都有先天优势,跟当地供应商合作也比较稳定。”
该人士指出,目前普洱茶市场结构总体稳定且优质古树资源比较稀缺。虽然大家都是“中间商”,但相较之下中国茶叶在原产地、普洱茶细分行业经验及市占率方面的确不占据优势。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1年普洱茶产品产生的收益计算,澜沧古茶的市占率为2.8%,而业内市占率最高者占据了12.9%的份额。
据称市占率最高的普洱茶公司为云南普洱茶龙头大益茶,该公司同样尚未上市。
中国茶叶虽未公开其普洱茶产品市占率,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该公司旗下黑茶2019-2021年市占率分别为 1.71%、0.97%及 1.06%。黑茶主要知名品种包括普洱茶、安化黑茶和六堡茶等。
即便在行业普遍原料外购的情况下,中国茶叶市占率仍远远低于同行。
“在崇尚小众化、圈层化运作的背景下,茶企最安全的生存模式就是轻资产。简单来说就是中间商,不做上游自产与下游销售。这对于小作坊模式来说,是最稳健的发展模式。”协会人士指出,“此外,目前多数茶企并不具备强大的技术条件。最直接的例子是,国内茶企研发团队中‘正高级工程师’少之又少。产品同质化很严重。‘贸易商’也是可选择的一种快速盈利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资本市场更倾向于制造业而非贸易业。在国家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资本市场鼓励制造业企业上市的背景下,高度依赖原料外购的茶企似乎更像“贸易商”。
茶企原料外购的问题也曾引发监管层的关注与问询。这或许也为茶企们冲击上市增添了不少难度。
品牌崛起难题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 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
协会人士指出:“茶叶行业目前发展是非常初期的阶段。举个例子,最初我们买酱油大街小巷很多零散商户都可以买到,甚至还有自家生产的小作坊。经过几十年发展,酱油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及透明化水平大幅提高,而且在走入资本化阶段后,很明显大街小巷的小作坊都消失了,剩下的都是规范化流程化的大企业产品。相较之下,茶叶行业尚处于‘小作坊’阶段。”
行业过于分散导致出现有产品、无品牌的局面,哪怕是全国销量TOP3茶企,也很难出现整体市占率突破2%的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21年,中国茶叶旗下黑茶销量为0.37万吨,市场份额为1.06%;乌龙茶的销量为0.43万吨,市场占有率为1.89%;红茶的销量为0.44万吨,占据1.3%的市场份额;白茶的销量为0.04万吨,市场份额为0.57%。
整体来看,中国茶叶市占率不足2%。
行业竞争中,相对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的优势便在于品牌认知度、产品标准化与研发水平等方面。
而在中小企业占据主流的茶叶行业,即便作为行业一哥的中国茶叶依然存在大片的消费市场认知度空白。
“消费认知度缺乏是影响销售终端选择的关键因素。比如近年来崛起的新茶饮行业,产品迭代更新与中青年消费群体认知度是它们爆火的重要原因。”协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反观传统茶企,产品标准化与行业透明化水平不足,品牌建设也难以突围,这反映在销售上便是线上渠道难以铺设,销量上不去;线下经销商占据一定话语权,可能压缩茶企利润空间,而且线下顾客数量迟迟得不到大幅提升。”
协会人士指出,中国茶叶无论是官方背书还是供销网络都是天然优势。目前来看,相较之下扩产哪类产业制品并不重要,提升研发团队人员配备与技术水平,着力突破品牌建设才是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增厚上市资本的关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