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音乐早期教育,让五音不全的您也可成为孩子最优秀的音乐老师
文 | 欢乐成长录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雨果
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剧院、电视、电影、节假日、庆典......各种时间和场合,都少不了音乐的元素。
在养娃、带娃的过程中,音乐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相信每位父母都有教过孩子唱歌的经历,比如陪孩子睡觉时的催眠曲,比如孩子牙牙学语时教过的儿歌,或是比如妈妈在怀孕时对胎宝宝的音乐胎教等,音乐已经无形的成为养育孩子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如何正确使用音乐和它的益处,让音乐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错失了一项好的教育工具。
如果父母能够了解音乐是如何影响儿童发展和正确的进行家庭音乐教育,在挖掘孩子音乐潜能释放孩子天性的时候,帮助孩子大脑的发育及其他能力的发展,无疑会将音乐的益处发挥到最大。
01.音乐的益处
音乐真正的意义在于使人得到幸福、鼓舞和力量,欣赏音乐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先天的优势,另一方面依靠后天的培养。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不仅能使孩子更好的欣赏音乐,享受音符世界带来的乐趣,还能在培养孩子音乐感悟力的同时,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放飞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一、促进大脑发育
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的前三年是大脑发育的最关键时期,虽然新生儿的大脑只有成年后重量的25%,但是到了3岁,大脑重量会大幅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持续给孩子不同的音乐刺激,就会刺激大脑神经系统中突触的发育,提升孩子的智力。音乐还能调动右脑的积极活动,促进听觉、视觉能力的发展,提升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影响行为习惯
音乐可以自然的捕捉孩子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并对其身体和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舞蹈、音乐欣赏和演奏旋律都可以改变孩子情绪,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和表达情感,甚至可以使孩子带着更积极、轻松的心态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几个月的小宝宝,在妈妈的怀里哭的正厉害,可妈妈一哼歌,他可能就会停止哭闹,并眨巴着小眼睛细细的听,也正因为柔和的音乐能使人安静,所以当孩子睡觉的时候,大人一般都会给孩子放一些轻柔的睡眠曲,试图让孩子更快的入睡。
音乐教育家保罗.博尔热斯指出:“听音乐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耐心、自信心、协调能力和放松心情。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尽早聆听和创造音乐,可以从他们喜欢的歌曲、使用简单的乐器开始,逐渐过渡到演奏更复杂的乐器,甚至参加正式的音乐课程。”
三、情感和语言发展
音乐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自我表达的方式,比如孩子很开心的时候,会唱歌、手舞足蹈、自编歌曲。我老二在刚满2岁的时候,就知道将“世上只有妈妈好”改编成“世上只有哥哥好”来表达对哥哥的感谢,因为哥哥回家给他带了两个棒棒糖。随着孩子长大,他会随着音乐的旋律敲打瓶瓶罐罐,或者利用身边的积木来作为乐器,这种随音乐而起的肢体反应,能很好的锻炼身体协调性,增强小肌肉群的力量。这对于不会说话的小宝宝是特别重要的学习和体验。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音乐学习中的研究显示:婴儿在七个月时就可以辨别音色和旋律,也可以对于单一工具创造出的旋律进行识别。唱歌还是一种促进语言发展的理想方式,孩子可以通过熟悉的曲调来增强记忆单词和学习儿歌的能力。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孩子能体会具有高度重复性的歌词,有规律的韵律,这些都为孩子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02.早期音乐教育重点
在幼儿早期音乐教育中,尤其在婴儿期和学步期,家庭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家长作为孩子音乐学习和早期教育的首位老师,了解孩子幼儿时期音乐教育的目标和教育重点,对有效开展早期音乐教育非常重要。
对孩子进行早期音乐音乐启蒙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发展音乐基本能力,即唱准音调和获得精准节奏韵律的能力,简单的讲,就是唱歌不跑调,跳舞跟得上节奏。
虽然早期音乐教育的目的是给孩子发展音乐基本能力,但必须明白给孩子学音乐不是一定要培养他们成为音乐家,而是希望他们在获得很好音乐能力的同时,在其他领域的潜能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音乐的时候,不要给孩子设定明确的音乐目标,或对孩子有任何音乐表达的评估。从教育意义上讲,早期音乐教育更像一种教育工具,通过早期音乐教育来促使孩子更好的发展。
一、培养音乐基本能力
随着听觉能力、视觉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孩子会更多通过手指游戏,稳定节拍的感受和练习、乐器自由演奏等方式来接触音乐,了解和掌握节奏、节拍等基础音乐知识。父母可以通过无歌词吟唱、自由舞蹈、即兴表达等一系列音乐活动,锻炼孩子唱准音调的能力和精准的节奏韵律能力,为后续参加正式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而这些活动在陪养孩子音乐能力的时候,也通过亲子互动增进了亲子关系,让孩子与父母建立了更好的连结,有利于后期的教育。
针对那些没有音乐天赋的或是唱完一首完整的歌曲有困难的家长,可采用无歌词吟唱进行音乐教育的陪伴。这种方式的学习让孩子和家长全程无压力,由于歌词简单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更容易让人沉浸于欢快的音乐氛围中。
无歌词吟唱是指用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音节演唱,或整段歌曲仅由几个简单词语重复构成。
另外,采用无歌词吟唱还能排除歌词的干扰,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上,感受音乐本身,以此更好地支持他们音乐基本能力的获得与发展。对于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无歌词吟唱让他们“摆脱”了歌词的“束缚”,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感受音乐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在各种音乐活动中表达自己。
无歌词吟唱的3种类型:
- 歌词是简单音节:比如歌词中采用lala,baba ,mama等这样的简单音节构成的歌曲;
- 歌词本身是无实际意义音节的组合:如Biddy Biddy,歌词中的bili、bum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音节;
- 歌词是简短词语的重复:如Me You We,歌词就是简单的me、you、we这几个词语的重复。
二、提供良好的音乐环境
每个人都不是一出生就会开口说话的,而是受所在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同样,充满音乐氛围的环境对孩子的音乐学习也非常重要。良好的音乐环境是孩子音乐潜能开发的土壤,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音乐环境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音乐氛围对孩子的感染力,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机会去聆听,表达音乐,把音乐活动融入到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可以将一天中的某个固定时间变成“音乐时间”,可以是洗澡时唱一首特别的歌,也可以是把孩子放在腿上,一边有节奏地念着童谣,一边随着节奏将双膝弯曲、放下,让宝宝在升降中体验节奏的乐趣。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开车带着孩子出行的时候,利用车载音乐和孩子一起唱歌,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行车路上的枯燥,也可以增添更多的快乐。
其次,家庭早期音乐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的参与和对孩子的及时回应,父母及时的回应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当孩子对着您唱歌或者扭动身体时,请一定跟着孩子互动,这是对孩子最初的音乐尝试和表达的最简单的支持。有很多父母可能会担心自己的音调和音准问题,其实早教阶段的意义在于给孩子播下兴趣的种子,而父母的回应可以将对音乐的热爱传递给孩子,促进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但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借用音箱来替代自己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虽然喇叭里传出的歌声可能比父母更有磁性更动听,但因为没有互动没有情绪的感染和传递,是无法激起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也起不到早期音乐教育的目的。
最后,要选择合适幼儿音乐教育的歌曲,比如具有清晰节奏的音乐,且音乐的长度不易过长,如果变化过于夸张的节奏和较长的曲子不仅提不起孩子的兴趣,可能还会吓坏孩子。另外,音乐的选择还要注意曲调的丰富性,不同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要表达的内容和情绪,如果孩子在早期尽可能地多的接触不同的曲调和节拍,将来孩子的音乐表达就会更丰富。
三、丰富音乐体验
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体验是促进宝宝音乐潜能开发的重要途经,让孩子从小接触丰富的音乐元素和多元的音乐文化,如多样的乐器演奏,不同风格的音乐欣赏等。可以为孩子购买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玩具,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地聆听和感受不同玩具发出的声音,等孩子大些,可以带着孩子观看一些演出或歌剧,这都是不错的体验。
03.不同阶段教育重点
所有儿童生来都具备音乐潜能,其中84%的儿童的音乐潜能为中等以上的水平。在0—6岁阶段是孩子对音乐刺激最敏感的时期,给孩子丰富的音乐环境、输入大量的音乐信息,对培养孩子的音乐基本能力至关重要。但不同年龄阶段,由于孩子行为能力及认知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音乐能力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音乐教育方法。
英国心理学家舒特.戴森通过对英国及欧美儿童音乐能力情况的研究,归纳出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
一、婴儿时期(初生~1岁)
婴儿能够对各种声音做出不同的反应,通常,他们在6个月以内时就能快速地确认声音的方位,当他们能够控制身体的运动之后,就开始尝试模仿外界的声音并随着音乐移动身体。
(1)多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
6个月之前,孩子的行动能力有限,爸爸妈妈可以将孩子抱在怀里,跟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身体,在孩子面前挥舞手臂、摇动乐器让他们感受节奏,还可以引导他们咿咿呀呀地发出不同的声音。
(2)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随着月龄的增长,孩子能够逐渐坐稳、学会爬行和走路,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围坐在一起,播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引导孩子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手、跺脚或者拍打身边的玩具,让孩子的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
二、幼儿时期(1~3岁)
幼儿喜欢随着音乐的律动跳舞,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唱歌。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能够模仿听到的歌曲片段并唱出来。
(1)乐器探索
给孩子准备响板、棒棒糖鼓、木鱼等各种不同的乐器和不同内容的歌曲,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用自己喜欢的乐器,根据音乐的节拍打出节奏,让宝宝在感受音乐节奏的同时,锻炼听力和模仿能力。另外,爸爸妈妈也可以和孩子利用家里不同材质的瓶瓶罐罐以及米粒、豆子等自制不同的乐器来玩。
(2)音乐木头人
准备几首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当音乐开始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舞蹈,当音乐停止时,停止舞蹈,音乐再次响起时,继续舞蹈。这样,爸爸妈妈通过游戏带孩子随乐而舞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聆听指令的能力。
三、学龄前儿童(3~6岁)
3岁以后,孩子会经常无意识地唱歌,他们喜欢那些有重复歌词、旋律的儿童歌曲以及他们熟悉的童谣和歌曲。他们还能逐渐辨别音高、音区,从简单的旋律或节奏中辨认相同的部分。5岁之后,孩子获得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与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力时间延长、肢体控制能力增强,可以开始学习乐器或参加其他正式的音乐学习。
(1)听节奏传东西
大家一定对“击鼓传花”的游戏比较熟悉,爸爸妈妈可以将这个游戏升级陪孩子玩。准备玩偶、球、手帕等方便传递的东西,选定几首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一家人围坐成一个圆圈,由其中一位开始播放音乐,音乐响起时,大家跟着节奏依次向同一个方向传递东西。根据孩子节奏感的强弱,可以从大节拍的音乐开始玩起,慢慢地增加难度。
(2)我是小小指挥家
选一首家庭成员都会唱的歌曲,约定几个手势所代表的规则,然后让孩子担任家庭合唱团的小小指挥家,由孩子来指挥大家一起唱歌,家庭合唱团的成员要根据指挥家的指挥来改变声音的强弱、变化唱歌的速率。
让孩子接触音乐有益无害,也许听千万遍莫扎特也不能让他们变成天才,但是音乐是愉快而美丽的。从舒缓的音乐与节奏的和声所带来的愉悦,到获得语言和社交能力,无论是在与父母共处的安静的家里,还是挤满了人的草地上,抑或是嘈杂的教室,音乐都能给孩子的人生增添乐趣,丰富他们的体验,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早期音乐教育。
现在您还担心自己五音不全教不好孩子吗?其实在孩子早期音乐教育中,父母只要多陪伴,多参与,多支持,多鼓励,您就一定会是孩子生命中最优秀的早期音乐启蒙老师!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