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北方黄酒:酒故事「鸿门宴」

 

我们今天常有阅历丰富者说,一顿饭就可以把一个人一件事看个七八成,历史上的故事中有千古一宴之称的“鸿门宴”,就是通过一个酒局就判定了当时的双方形势的一顿饭。司马迁浓墨重彩的做了描述,可见故事的重要性和精彩程度。鸿门宴发生的时期,尚在秦末汉前的时期,酒自然就是北方产主粮黍米酿制的黄酒,也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北方黄酒的酒,只不过当时不像我们今天把酒分的这么细致,白酒黄酒红酒等,那时只有这一种状态的我们今天称之为黄酒的酒。那时还在周代影响衰减的时期,周代驾驭酒曲酿造的酒开创了我国酒类酿造的世界领先创造,那时的被称作“鬯酒”,秦汉时期也应该是这个类别的酒。

(鸿门宴连环画)

故事简述如下: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刘邦先破咸阳(秦始皇的都城) ,但刘邦兵力不及项羽,项羽大怒,派当阳君击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

(鸿门宴想象画作)

鸿门宴的目的,势必是发生在两大势力之间的一个相互试探和斗争的过程,比如说刘邦和项羽,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鸿门宴不像双方带兵打仗,也不像两方真正的战争,它更多是一种心理层次的较量,在这一点上,刘邦就完胜项羽,这也是他之后能够赢的主要原因,可见鸿门宴的重要性,他甚至是刘邦项羽楚汉之争的关键节点。

我们从宴会的发展阶段来分析看,宴会前,谁不去谁就认怂,公众形象不好,不利于后期发展队伍。项羽是明显的势力优胜者,自然更不会不去。宴会中,双方应该是刘邦想趁机快跑,项羽是看看刘邦啥表现,不满意就杀掉他,双方心不在饭局上,而都在察言观色,看看对方啥水平,几斤几两做个直观判断,以备以后做战情分析。鸿门宴之后,一切就有了变化,刘邦彻底知道了项羽的底细,而项羽对刘邦却一概不通,这也是后来双方军事力量发生根本性扭转的原因。刘邦顺利逃走,几乎断定项羽就是一介武夫,有勇无谋的主,是可以打败的。

(位于西安临潼区的鸿门宴遗址)

那么这次鸿门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项羽当时面临的情况刚刚大败,秦军主力意气风发,率领百万大军,此时遇见仅仅10万人的刘邦,难免有些傲气,他可能仅仅想通过自己显摆一下自己的实力,通过不战的实质收编刘邦,所以鸿门宴杀刘邦不唯一目的,主要还是炫耀。从刘邦的角度来看,他不会傻到不知道鸿门宴的危险性,但他不去还不行。刘邦编造了斩白蛇起义啥的目的不是为了一时热闹,是有更大的理想抱负在背后。当时在仅仅兵10万的前提下敢和项羽对着干,也说明是个有胆识的人,汉朝的开创就说明了这一点,他去鸿门宴也更多是为了看看有效的对手到底是个啥人物,打掉项羽,也就擒住了当时最大的敌对势力,其他的小势力也就乖乖就范了。

鸿门宴顾名思义是一个陷阱,但是很多历史事件都有它的两面性,并不完完全全是被动的,刘邦的聪明机智以及他的果断让他在之后迅速取得上风,可以说项羽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善本《史记》)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鸿门宴遗址)

(鸿门宴遗址景区, 今天位于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距秦兵马俑博物馆2.5公里处的鸿门宴遗址,是骊山风景中最北的旅游点。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处潼关通长安之要道,遗址前横着一公里长的峭塬,中间像刀劈似的断为两半,南北洞开,犹如城门,鸿门因此而得名。)

(1957年下半年,在河南洛阳老城西北发现的西汉墓室,约为汉元帝刘奭至成帝刘骛间:墓室分前后两室和两丁字形耳室,前室西墙横梁上方长方形画面共十人,据郭沫若考样为《二桃杀三十图》,后室西墙梯形画面绘八人,考为《鸿门宴图》;从画风考察,壁画中的《鸿门宴图》与《二桃杀三士图》为同一作者的手笔。)

该画内容为楚汉相争时的历史事件“鸿门宴”。该图以神兽为中心,最右一人身着紫色短衣,下穿赭石色长裤,左手执长叉,右手抚头顶,作向前倾斜状,瞪目看前一人烤肉。第二人盘膝坐于炉前烤肉,其上方绘有起伏的绿色和紫色的山峦,山峦之上悬挂着牛肉和牛头。火炉左边绘二入席地而坐,相向对饮,态度安详。右侧着紫衣肥壮者,右手举角形杯作敬酒状者是项羽;左侧着赭衣色者较文雅,面向右而躯体后缩者为刘邦。这是野宴的核心部分。靠近刘邦、面左拱手而立者,即是有意掩护刘邦的项伯。其左绘一怪兽,似猫而大于人,郭沫若释作路寝门上所画之虎。第七人“相貌如妇人女子”,拱手而立,面有忧色,头戴黑色巾帻,着紫长衣,腰挂宝剑,此人当是张良。第八人年纪较老,怒视右方,着赭衣白裤,双手拥戟,与张良并肩而立,此人是范增。最后一人面貌狞猛,张口露齿,身着紫长衣,左手叉腰间,右手握剑作跨步起舞姿态者,定是项庄。

(秦汉时期的青铜爵)

(秦.青铜盛酒器 壶 )

秦朝经济的繁荣,酿酒业自然也就兴旺起来。秦汉年间出现“酒政文化”,统治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屡次禁酒,提倡戒酒,以减少五谷的消耗,最终屡禁不止。汉代时期对酒的认识进一步加宽,酒的用途广为扩大,东汉名医张仲景用酒疗病,水平相当高。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代基本酒文化功能,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秦汉以后,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礼严格。而东汉末年,酒文化从以乐为本向以悲为怀的转变。秦汉年间提倡戒酒,到魏晋时期,酒才有合法地位,酒禁大开一段时间,允许民间酿酒,私人自酿自饮的现象相当普遍,酒业市场十分兴盛,并出现了酒税,酒税成为国家的财源之一,因此就有了“酒财文化”。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