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调味品行业复盘:调味品通过提价应对,与通胀赛跑

 

(报告出品方/作者:平安证券,张晋溢、王萌、潘俊汝)

一、 调味品提价对冲,拥有较强的抗通胀属性

2000 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四轮通胀周期,分别为 2003-2005年、2006-2008年、2009-2012年、2015-2018年。

1)第一轮通胀期: 加入 WTO 后,投资和进出口飞速发展,引发需求驱动型通胀。第一轮通胀周期为 2003-2005 年,主 要由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驱动。按照 CPI物价水平来看,第一轮通胀的高点出现在 2004年 7月,CPI/CPI(食品)当月 同比为 5.3%/14.6%,对应的PPI 在 3 个月后达到高点,当月同比为 8.4%。

2)第二轮通胀期:全球经济过热引发通胀。第二轮通胀周期为 2006-2008 年,主要由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大幅攀升,外 汇占款显著高增,宽松的货币环境叠加旺盛的实体需求,经济增长再次出现过热迹象。第二轮通胀的高点出现在 2008 年 2 月,CPI/CPI(食品)当月同比为8.7%/23.3%,对应的 PPI 在 6个月后达到高点,当月同比为10.1%。

3)第三轮通胀期:四万亿刺激叠加超额信贷,引发类滞涨型通胀。第三轮通胀周期为 2009-2012 年,2008 年金融危机后, 政府实施四万亿刺激政策叠加国际油价大涨带来输入性的通胀压力引发类滞涨型通胀。第三轮通胀的高点出现在 2011 年 7 月,CPI/CPI(食品)当月同比为6.5%/14.8%,对应 PPI 当月同比为 7.5%。

4)第四轮通胀期:供给侧改革,PPI 明显提升,引发结构性通胀。第四轮通胀周期为 2015-2018 年,PPI 与 CPI 之间出 现显著剪刀差,PPI 的上行主要是由工业品领域去产能驱动。第四轮通胀的高点出现在 2016 年 3 月,CPI/CPI(食品)当 月同比为 2.3%/7.6%,对应的 PPI 在 11 个月后达到高点,当月同比为 7.8%。

调味品具备刚需属性,有良好的抗通胀性。调味品属于必选消费,周期性较弱,无论宏观经济如何波动,人们消费调味品 的量基本是恒定的。并且由于消费者购买频次低、花销少,调味品需求价格弹性小,消费者对产品的提价相对不敏感。行 业通常有两种提价方式:(1)间接提价,通过不断扩充各价位带产品,升级产品结构;(2)直接提价,企业对成本的转嫁 能力强,头部公司基本上三年提价一次。梳理 2000 年以来的四轮通胀周期,我们可以观察到调味品零售价格指数涨时能 跑赢 CPI,跌时跌幅小于 CPI,说明调味品具备良好的抗通胀属性。本篇报告我们将从“通胀引发原材料涨价-企业提价对 报表端影响-业绩传导至股价”三个阶段的传导来复盘调味品行业及龙头企业在最近三轮通胀期的表现,期望总结出对当前 通胀有指导意义的启示。

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龙头拥有较强定价权。调味品下游最主要的是餐饮渠道(56%),头部企业已经拥有了明显的先发优 势。家庭消费市场(30%)极为分散,每一轮提价都能助推龙头品牌效应增强,从而推动 C 端集中度的提升。目前我国调 味品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出现垄断性龙头企业。根据欧睿数据,按 2020 年零售额划分,排名前三的为海天味业 (7%)、雀巢(4%)和李锦记(3%)。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CR10 从 2010 年的 25%上升至 2020 年的 28%。新冠疫情以来,厂商、经销商、餐饮店均承受较大经营压力,餐饮全产业链加快洗牌,具备强竞争力的龙头有望实 现集中度快速提升。从提价能力角度看,调味品有较好的行业格局,其中具有较高市占率的行业龙头拥有较强的定价权。

酱油行业高质量发展,量增转至价增阶段。根据调味品分类国家标准,调味品有 17大品类,其中酱油产业的销售额和企业 规模均居调味品行业首位。2019 年调味品百强企业酱油产量份额占比 36%,其次是食醋占比 12%,蚝油、酱类、味精等 其它调味品占比仅为个位数。我国酱油行业 CR3(海天味业、李锦记、中炬高新)约为 33%,对标日本酱油行业 CR3 (龟甲万、山子牌、正田)约 52%,行业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酱油目前仍处于品类生命周期的黄金期,龙头企业抢 占小品牌市场份额导致集中度快速提升,行业已完成阶段性扩产能,将由量增转至价增阶段。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 百强企业酱油出厂价格继续保持增长,2020 年达到 5605 元/吨,同比增长 4%,产品转型升级顺利进行中。酱油产业正在 向高质量发展过渡,距离行业天花板还有很大空间。

二、 2015-2018 年通胀周期复盘

2.1 大宗农产品及包材2016 年底至 2017 年初上行至阶段性高位

调味品的成本主要由原材料和包材成本构成。根据海天味业招股说明书,原料成本主要包括大豆(18%)、白糖(14%), 包材成本主要包括塑料瓶(12%)、玻璃瓶(12%)和纸箱(5%)。调味品的毛利率很大程度上受上述成本波动影响,原材 料价格上涨会通过提价的方式传导至下游经销商及消费者。

大豆和豆粕区间价格相对平稳,白砂糖价格冲高回落。我国豆粕和大豆现货价格自 2015 年 1 月开始下跌,豆粕现货价格 全年跌幅为 24.4%,大豆现货价格全年跌幅为 7.8%,相对豆粕价格跌幅较小。2016 年初受气候因素影响,南美洲大豆产量大幅下降,而我国大豆主要依赖进口,自 2016年 4月起豆粕价格先于大豆出现显著增长,4-7月涨幅高达 43%,8月小 幅回落后再度攀升,2016 年全年涨幅达 34%。大豆现货价格则从 5 月开始上涨,直至 7 月中旬涨幅约 10%,下半年价格 企稳。2017 年 1 月-2017 年 6 月,豆粕价格再次下跌,区间跌幅为 8.1%,7 月初震荡上行,至 2018 年 10 月底达到本阶 段最高涨幅,较 2015 年初上涨 11.6%。2017 年 1 月-2018 年末,大豆现货价格则小幅平稳回落,区间涨幅为 6.9%。 2015 年-2018 年豆粕现货价格区间跌幅为 9.3%,大豆现货价格区间跌幅为 8.5%,整体表现相对平稳。白砂糖方面,由于 2014 年各糖厂利润达到低点,果农对甘蔗的种植意愿下降,导致制糖原材料供给下降,产物白砂糖也供不应求,白砂糖现 货价格自 2015年 1月起显著上行,至 2015年 4月末涨幅达 25%,而后小幅回落,全年涨幅 20%。2016年初白砂糖价格 继续上升,全年上涨 29%,较 2015 年初上涨 48%,随后白砂糖价格大幅震荡回落,至 2018 年 9 月底,跌幅达 44%。 2015 年-2018 年期间,白砂糖价格整体涨幅为 14%。

PET 价格经历多轮上涨后回落。2015 年-2018 年期间,我国 PET 价格从 6350 元/吨上涨至 7700 元/吨,区间涨幅为 21.3%。PET价格自 2015年初震荡上行,共经历了 5轮上涨:其中第一轮上涨(2015年 3月-5月)实现涨幅 21.5%;第 二轮(2016 年 2-3 月中旬)实现涨幅 15.1%;第三轮(2016 年 11 月-12 月)上涨 23.4%,并且高位持续至 17 年 2 月; 第四轮上涨(2017年 5月-9月中旬)实现涨幅 18.3%,为 17年 3月 PET价格冲高回落后的触底反弹;至 2018年 6月底 迎来第五轮上涨(2018 年 6 月-2018 年 9月),涨幅高达 44.1%,而后大幅回落,9-12 月跌幅达 43.1%。

瓦楞纸和浮法玻璃价格波动上行。 2015 年,我国瓦楞纸和浮法平板玻璃价格保持基本平稳。我国浮法平板玻璃价格于 2016 年 4月开始攀升,2016年-2017年区间涨幅达 50%,其中 16年 8月至 9月中旬上涨速度最快,涨幅达 21.1%。浮法 玻璃价格于 2018年 3月上涨至最高点 1766元/吨,较 2015年年初涨幅约为 43.9%,随后价格回落,2015年-2018年区间 涨幅为 29.9%。瓦楞纸价格则于 2016 年 11 月中旬起开始大幅波动并经历三轮上涨,其中第一轮上涨(2016 年 11 月2017 年 1月)涨幅为 59.6%,第二轮上涨(2017 年 5月-11月)涨幅为 52.3%,于 2017年 10月升至最高点 5725元/吨, 在大幅跌落后迎来第三轮(2018 年 3月-2018 年 6 月)上涨,涨幅为 30.43%,2015年-2018 年整体区间涨幅达 52.4%。

2.2 企业提价滞后于原材料承压 1-2 个季度后,龙头企业率先提价

成本压力驱动提价,企业提价滞后 1-2 季度。由于 2016年底至 2017年初酱油原材料大豆、豆粕和白砂糖价格上涨至阶段 性高位,包材 PET、瓦楞纸和浮法玻璃也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原材料大幅涨价驱动调味品主要企业纷纷涨价,我们观察 到企业提价往往同期于原材料高位或滞后于原材料阶段性大幅上涨 1-2 个季度后。海天味业作为龙头企业率先提价,于 2016 年底宣布对多数产品提价 4%-5%后,其他企业随之提价,价格涨幅在 5%-20%之间。中炬高新于 2017年 3月提出对 厨邦及美味鲜全线产品提价 5-6%,千禾味业也在同期对其主力产品提价 5%-8%,涪陵榨菜由于主要原材料青菜头 2017 年初起 大幅涨价,产品提价幅度较大,从 2016 年到 2018 年多次提价 10%以上。

2.3 提价需两个季度传递到报表端,净利率反应滞后毛利率一个季度

成本压力对业绩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提价需两个季度传递到报表端。纵观主要调味品企业的业绩指标,我们认为 2015- 2018 通胀期间原材料涨价对营业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主要调味品企业营收增速均表现平稳,说明调味品作为生活必需品, 需求价格弹性相对小,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这其中也有企业及时提价对冲、平滑增速的影响。净利润方面,中炬高新、 千禾味业、涪陵榨菜 2016年在通胀压力下,均实现较高的净利润增速,说明原材料涨价对调味品企业净利润的影响具有滞 后性。2017Q1 主流企业纷纷提价,经过两个季度左右的传导,2017Q4 盈利实现复苏,因此从年度数据来看,主流企业 2017 年净利润能基本维持高增速,并且高速增长能够延续至 2018 年,但很难持续至 2019 年。这说明调味品提价体现在 财务报表上的滞后期为 6 个月左右,且行业的盈利能力改善能持续 1 年左右。另外,海天味业 2016 年净利润增速较低的 原因主要是自身基本面的影响,即渠道高库存,费用投放加大,2017 年提价后净利润增速明显改善至 24.21%,并延续至 2018 和 2019。

提价后净利率反应滞后于毛利率,行业的盈利能力改善具有持续性。毛利率方面,2016 年的原材料涨价潮,导致 2017Q1 调味品板块毛利率较 2016Q1 下降 0.59pct,个股毛利率降幅则更大。2017Q1 提价后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改善,对冲成本上 涨压力,2017Q4 行业整体盈利复苏,调味品板块毛利率同比上涨 2.19pct,其中中炬高新/千禾味业/海天味业/涪陵榨菜分 别上涨 2.58pct/2.37pct/1.74pct/2.44pct。并且提价带来的毛利率提升具有持续性,2018Q1-Q4调味品板块毛利率同比上涨 2.00pct/3.22pct/2.17pct/1.60pct。而净利率对于提价的反应则滞后毛利率一个季度左右,到 2018Q1 板块和主要企业净利 率才呈现出大幅上涨,其中板块净利率同比提升 3.11pct。2018Q1 千禾味业净利率同比提升高达 29.99pct,这主要是受非 经常性损益(转让子公司 100%股权获转让收益 6910 万元)的影响,扣非后净利率同比提升 0.78pct。净利率反应相对滞 后于毛利率主要是由于提价往往伴随销售费用投放,待价格顺利过渡后才能传导至净利率端。

2.4 股价短期消息面催化,长期依靠业绩改善

短期提价预期催化,长期业绩改善支撑股价持续上涨。我们回顾了 2015年至 2018年主要调味品企业的股价涨跌幅变动, 总结出:(1)提价前企业面对不断攀升的原材料成本的压力,股价受到压制;(2)2017Q1 宣布提价消息后,股价快速反 应,例如 2017 年 1 月海天宣布产品涨价消息,当月股价上涨 6.9%;(3)提价后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改善,业绩支撑催化股 价持续上涨,在 2018 年中旬达到最高。2018 年上半年海天味业股价大幅上涨 41.3%,全年实现涨幅 31.3%;中炬高新上 半年上涨 10.8%,全年实现涨幅 19.2%;而千禾味业由于业绩高速增长,带动股价增长远远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三、 2009-2012 年通胀周期复盘

3.1 相关大宗商品 2010 年底急速上涨至阶段性高点,短期涨幅较大

大豆、豆粕温和上涨,白砂糖 2010Q2-2011Q3 高位横盘。原材料方面,大豆价格自 2009 年 1 月起温和上涨, 2009- 2012 年区间涨幅达 33.3%。豆粕均价则呈波动上行趋势,2009 年 1月初至中旬实现涨幅 18%,随后 2-3 月价格跌落,跌 幅达 28.9%, 2009 全年实现涨幅 12.7%。自 2010 年初起,豆粕价格回落并于 6 月末跌至最低点,跌幅达 25.8%,7-11 月上行,实现涨幅 25.3%,随后价格呈现波动震荡走势,于 2012 年 9 月上涨至最高点,较 2009 年年初涨幅达 45.8%, 2009-2012 年区间涨幅达 26.5%。白砂糖现货价格涨幅较大,自 2009年年初便出现显著增长,2010年 6-11月涨幅明显加 快,实现涨幅 84%并在高位横盘,至 2011 年 8 月达到最高涨幅 172%,随后价格回落,2009-2012 年实现区间涨幅 98%。

2009-2012 年我国 PET价格冲高回落,2010年底达到最高点。PET价格自 2009年初的 5950元/吨波动上行,至 2010年 11 月达最高点 15200元/吨,涨幅高达 155.46%,随后急速回落, 2011年 1月回调至 11750元/吨,降幅为 22.7%。随后 继续高位震荡并于 2011年 11月大幅回调至 9700元/吨,较最高点跌幅为 56.59%。2012年 6月起 PET价格再度上升,至 年末实现涨幅 25%,2009 年-2012 年 PET区间价格涨幅为 84.87%。

3.2 调味品企业反应迅速,本阶段提价与原材料价格高位几乎同时到来

通胀导致原材料价格急速上涨至高位,企业迅速提价应对。前期政策刺激后遗症叠加输入性高通胀,2010 年起我国物价水 平持续攀升,CPI 最高点于 2011 年 7 月达 6.45%,同期 PPI 也站上最高点 7.54%。2010 年 11 月酱油原材料大豆、豆粕、 白砂糖价格上涨至阶段性高位,包材成本 PET 价格同时涨至最高点,原材料大幅涨价驱动调味品主要企业纷纷提价。本阶 段我们观察到企业提价与原材料价格高位几乎同时到来,主要是由于原材料短期急速上涨,企业不得不迅速提价应对。海 天味业作为龙头企业于 2010年 11月宣布对酱油产品提价 5%并对其它部分产品提价 4%-5%,同期中炬高新宣布对高中低 三档产品提价 5-10%,并于 2011年 6月再次宣布对厨邦酱油出厂价格提高 6%-7%。受 2010-2011 年主要原材料青菜头大 幅涨价的影响,2011 年涪陵榨菜对乌江榨菜等主力产品提价 10%,2012 年再次提价高达 50%,历史上看,涪陵榨菜往往 通过变更包装的形式间接提价,以降低消费者敏感度。

3.3 原材料压力扰动利润端,提价对盈利能力的改善具有持续性

报表滞后体现通胀成本压力,龙头企业提价盈利能力改善明显。纵观 2009-2012 年主要调味品企业的业绩指标,我们认为 原材料成本提升主要是影响企业利润端,对营收并无明显扰动。海天味业 2011 年营收增速下降,一是 2010 年底提价措施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销商拿货节奏,二是 2010 年高明二期 150 万吨产能建设延缓。净利润方面,中炬高新、涪陵榨菜在 2010 年通胀压力下,净利润仍维持高增速,说明原材料涨价对业绩的影响通常具有滞后性。而海天味业 2010 年归母净利润显著同比下滑 6.57%,主要是企业在 2010年率先提价,于 2010年底提高了销售费用以扩展销售渠道、抢占市场份额。 2011 年 Q1其他主流企业纷纷提价,经过两个季度左右的传导至 2011Q4盈利实现复苏。从年度数据来看,主流企业 2011 年净利润基本维持高增速。到 2012年海天味业、涪陵榨菜净利润增速相对放缓,这说明调味品提价体现在财务报表上不仅 存在滞后期,且行业的盈利能力改善仅能持续 1 年左右。此外中炬高新 2012 年营业收入增速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本年 没有开展土地物业出售,业务收入比上年减少 2.99 亿元,但旗下调味品板块美味鲜公司保持稳定增长,实现营业收入 16.18 亿元,增幅 25.03%,有效弥补了母公司的收入缺口,营收拖累下净利润增速同比放缓。

调味品提价后毛利率改善明显,且具有持续性。毛利率方面, 2010 年底原材料价格高位导致 2011Q1 调味品板块毛利率 同比下降 3.23pct,其中涪陵榨菜同比下降 6.32pct,中炬高新同比下降 1.60pct,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承压。企业迅速通过提 价转移成本压力,传导 2-3个季度后,到 2011Q4行业盈利能力改善初现,调味品板块毛利率同比上涨 1.12pct ,其中涪陵 榨菜提价后渠道积极进货,毛利率同比上涨 4.09pct。我们可以观察到,提价对公司毛利率有直接拉动作用,同时提价带来的毛利率提升具有持续性,2012Q1-Q4 调味品板块毛利率同比上涨 1.08pct/1.81pct/10.41pct/2.95pct。

产品价格敏感度越低,净利率改善越明显。净利率对于提价的反应滞后毛利率一个季度左右,主要是由于提价伴随销售费 用投放,待价格顺利过渡后才能传导至净利率端。2010 年底调味品主要企业提价后,板块净利率连续下降,到 2011Q3 板 块净利率同比下降 7.44pct,2011Q4开始明显改善,环比增加 6.05pct。 2012Q1-Q4调味品板块净利率持续增长,同比上 涨 2.72pct/6.86pct/11.98pct/5.54pct,其中涪陵榨菜净利率同比上升 3.57pct/4.28pct/5.71pct/5.20pct,明显高于行业平均 水平。企业间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库存掌控力的差异会导致毛利率向净利率的传导出现较大差异,中炬高新 2012Q1 净 利率同比上升 0.53pct,Q2-Q4 净利率则与上年基本持平。而涪陵榨菜产品单价普遍较低,大部分消费者对提价不敏感, 因此提价传导较为顺畅,净利率表现更好。

3.4 股价反应相对滞后,后期上涨需待盈利能力修复

主要企业本阶段经历两轮提价,因此股价反应相对滞后。回顾 2009-2012 年主要调味品企业的股价变动,可以观察到提价前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压力,板块股价表现受到压制。2010Q4 主要企业纷纷宣布提价消息后,11 月调味品板块股价涨幅 达 71.8%。涪陵榨菜主要通过更换产品包装规格间接提价,对业绩的改善循序渐进,2011年初提价后股价于 1月底至 2月 初出现阶段性小幅上涨后回落,随着盈利能力改善加速以及产品再次提价,2012 年起股价上涨趋势明显,全年实现涨幅 143.2%。中炬高新在 2010 年 11 月首次提价消息公布后,当月股价最高涨幅为 12.9%,2011 年 3 月起公司股价开始下行, 6 月公司再次宣布提价后,短期内仍实现较大涨幅 20.6%,随后股价继续下行。提价后尚需时间传导至消费者端,随着盈 利能力修复,到 2012 年初股价开始上涨,1-4 月实现最高涨幅达 104.1%,而后略有回落,全年实现涨幅 17.7%。

四、 2006-2008 年通胀周期复盘

4.1 农产品与包材的共同高位出现在 2007 年 10-11 月,以及 2008 年 7 月

大豆及豆粕 2008 年 7 月达到相对高点,白砂糖价格持续下跌。2008 年 1 月大豆现货价出现显著上涨,1-3 月最高涨幅达 17%,小幅度回落后 7月再度攀升至 17%,之后开始持续下跌,到年底最大跌幅为 25%。豆粕现货价则从 4月起不断攀升, 至 7 月区间涨幅达 25%,随后便大幅度下降,全年跌幅为 13%。白砂糖现货价从 2006 年开始就持续波动下跌,到 2007 年 7-10 月小幅上涨后继续波动下跌,到 2008年底,白砂糖跌幅为 38%。

PET 价格第一轮高点为 2006 年 8月,第二轮高点为 2007 年 11 月,第三轮高点为 2008 年 7月。2006年 7月,PET价 格有小幅度的攀升,8月最高达 12900元/吨,随后又逐渐回落到 10000元/吨的水平。2007年 4月,PET价格又出现了小 幅度回升,最高达 11800 元/吨,到 2007年 11月初达到小峰值 12000元/吨,随后回落。此后 PET价格一直在 10000元/ 吨的价格上下波动,直到 2008年 7 月后,PET价格开始剧烈下跌,下跌一直持续到 11月,最低达 5500 元/吨。

4.2 企业迅速应对,提价行为主要集中在 2007 年 12 月和 2008 年 1 月

企业反应较快,提价行为紧随原材料阶段性高位出现。虽大宗商品价格缺失数据较多,但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农产品与包 材的共同高位出现在 2007 年 10-11 月。海天味业作为行业龙头在 2007年 12 月及时提价,对酱油产品提价 5%。 随后涪 陵榨菜也在两个月内提价,对 70 克、80 克和 100 克产品平均售价较 2007 年提价 24.9%;后续继续对 0.5 元/70g 产品升级为 1 元/100g,提价 40%。2008 年中炬高新也跟随对旗下厨邦酱油提价 10%。

4.3 除直接提价外,企业亦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和费用管控应对成本压力

提价后原材料继续涨价,影响盈利能力的改善。本阶段我们主要关注数据较为完整的中炬高新的表现。2007 年中炬高新营 收增速 21.20%,净利润增速 133.33%;其中美味鲜调味品营收增速 23.8%,净利润增速 131.5%。净利润增速较高一是因 为公司更加明确以厨邦品牌为主要销售策略,继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扩大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二是因为费用管理更加规 范化,开源节流挖掘企业盈利能力。我们可以观察到,除直接提价外,企业也可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和费用管控精细化的方 式积极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2008 年中炬高新营收同比下降 7.73%,净利润同比增长 7.8%;其中美味鲜调味品营收同比 增长 18.2%,净利润同比下降 16.6%,主要是受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2008年公司对厨邦酱油的提价还未传 导至报表端。

产品结构提升对利润率的改善也具有显著效果。本阶段行业毛利率变化情况与龙头企业中炬高新基本趋同,中炬高新 2007 年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精细化费用实现了较好的盈利能力改善,2007Q4 中炬高新毛利率显著环比提升 1.82pct,同期行业 毛利率环比提升 3pct。之后毛利率持续下行,直到 2008 年中炬高新产品提价后,传导至 2008Q4 才有好转。净利率的反 应明显相对毛利率滞后一个季度,2008Q1 达到高峰,行业净利率环比提升 3.14pct,中炬高新净利率环比提升 9.34pct,之 后 3 个季度持续回落。

4.4 产品结构改善与提价接替改善盈利能力,头部企业股价实现三轮上涨

业绩驱动下,企业实现较高绝对收益。调味品板块股价涨跌幅与主要权重股趋同,最高点出现在 2007年 5月,较 2006年 初涨幅 218%,随后逐渐回落。中炬高新本阶段股价涨幅靓眼,尤其是 2007上半年出现了短期较大幅度的增长,最高点在 2007 年 5月,较 2006年初涨幅 1128%。主要是由于下属企业美味鲜技改扩产,带动企业业绩大幅上升,催化股价上涨。 短暂调整之后由于下半年业绩依然保持较高增速,2007 年 9 月到达第二轮高点,涨幅达 926%,冲高之后回落。2008 年 初虽受原材料涨价影响较大,但企业积极提价应对,2008 年 3 月到达第二轮高点,涨幅达 838%。之后由于上年高基数影 响业绩增速,加之提价暂未体现在业绩端,股价出现下滑。

五、 总结及启示

5.1 调味品的刚需属性使得企业能够通过提价转移成本压力

通过梳理历次通胀周期,我们可以观察到调味品零售价格指数涨时能跑赢 CPI,跌时跌幅小于 CPI,说明调味品具备良好 的抗通胀属性。因此面对成本压力,调味品企业往往会直接提价应对。我们总结调味品能够拥有较强的提价能力主要是由 于以下三点:(1)刚需属性。调味品属于必选消费,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周期性较弱,无论宏观经济如何波动, 人们消费调味品的量基本是恒定的。并且由于消费者购买频次低、花销少,调味品需求价格弹性小,消费者对产品的提价 相对不敏感。(2)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目前我国调味品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出现垄断性龙头企业,根据欧睿数 据 2020 年零售额口径,龙头海天市占率为 7%。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CR10 从 2010 年的 25%上升至 2020 年的 28%。从提价能力角度看,调味品有较好的行业格局,其中具有较高市占率的行业龙头拥有较强的定价权。(3) 产品升级能力强。以最大的品类酱油为例,其目前仍处于品类生命周期的黄金期,行业已完成阶段性扩产能,将由量增转 至价增阶段。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百强企业酱油出厂价格继续保持增长,2020 年达到 5605 元/吨,同比增长 4%, 产品转型升级顺利进行中。

5.2 龙头企业往往率先提价,其余竞品随后跟进

由于龙头企业市占率较高,其产品价格对行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面对原料及包材价格上涨时,调味品企业往往会采 取提价措施将成本上涨压力转移至下游渠道及消费者。但考虑到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一般只有在龙头率先提价后,其余竞 品企业才会跟随提价,一般跟进时间在 3-6个月左右。以 2007年为例,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海天味业于 1月份率先提价, 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则在 2017年 3 月跟随提价。

5.3 品牌力强的企业往往直接提价,而稍弱的企业则通过更换包装等方式间接提价

处于行业不同地位的公司在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往往有不同的提价方式,品牌力强的企业由于消费者认可度高,往往 采取直接提价的方式,而对于品牌力较弱或行业处于下行周期的企业,则会通过换包装、换规格的方式推出单价更高的新 品,逐步替代旧品以实现变相提价。以海天味业和涪陵榨菜为例对比,可以发现海天味业由于较强的品牌力及较高的行业 地位,通常选择直接提价,而涪陵榨菜则多是通过换包装、缩规格的方式变相提价。涪陵榨菜 2016年之前以改包装提价为 主,2016 年以后随着品牌力的增强也出现了多轮的直接提价。公司前期选择改包装、改规格提价主要是由于直接提价相对 困难,虽公司作为榨菜细分领域绝对龙头,但消费者对同一包装商品的价格显著增长接受度较低,因此公司通过更换包装 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升级换代信号,接受度相对更高。

5.4 企业提价紧随原材料阶段性高位之后,提价后约两个季度传递到报表端

受行业竞争以及传导周期影响,产品提价较原材料成本上涨存在一定滞后期。我们总结出调味品公司提价节点往往出现在 原材料阶段性大幅上涨 1-2 个季度后,基本与原材料高位同时出现。调味品提价的过程往往需要分阶段、分区域逐步执行, 渠道库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使得报表端营收、净利润的改善较提价有所滞后,提价后原材料价格由波峰转至波谷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厚企业利润。复盘业绩数据我们总结出调味品公司提价后一般 2-3 个季度左右传递至报表端,且行业的盈利能力改善能持续 1年左右。举例来看,2017Q1主流企业提价后,经过 2个季度左右的传导,2017Q4盈利实现复苏, 因此从年度数据来看,主流企业 2017年净利润基本维持高增速,并且能够延续至 2018年。

5.5 毛利率改善滞后提价两个季度左右,净利率改善滞后毛利率一个季度左右

通过复盘我们发现,企业提价后毛利率端改善大约需要两个季度左右的时间,与归母净利润改善的时点基本趋同。并且提 价带来的毛利率提升具有持续性,基本能维持一年以上的时间。而净利率对于提价的反应则滞后于毛利率一个季度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提价往往伴随销售费用投放,待价格顺利过渡后才能传导至净利率端。由于数据的完整性,我们观察到这些 规律在 2015-2018 年的通胀期表现更为典型。

5.6 提价消息催化股价短期上涨,后期持续上涨取决于盈利能力改善

观察调味品企业股价在三轮通胀中与提价的关系,我们总结出:(1)提价前,受制于成本上涨压力,股价表现往往受到压 制;(2)提价消息公布当月,受消息催化影响,市场预期乐观情绪通常会促使股价在短期内实现一定涨幅;(3)拉长维度 来看,后期股价能否持续上涨则取决于企业盈利改善是否具有持续性,若后续企业盈利能力有显著改善,股价往往会表现 出持续上升趋势。我们以上市时间最长、数据最为完整的中炬高新为例,可以看出产品提价与股价的表现基本符合上述规 律。2017年 3月公司对厨邦及美味鲜全线产品提价 5-6%,受消息催化,当月股价最高涨幅 8.8%,后续由于提价传导通畅,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提价后 12个月股价实现涨幅 54.39%。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