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国癌症高发是蚝油引起的?加热致癌真的吗?3种调味品切勿乱用

 

没错,答案就是——蚝油

虽然蚝油经常因瓶子的“反人类”设计而被吐槽,但它依旧是厨房里不可或缺的调料,炒菜、凉拌、烧烤都离不开它。

可这样一款深受大众喜爱的万能提鲜剂,网上却出现了许多“致癌”传言,这是真是假?

首先,我们先来“解剖”一下蚝油。

蚝油一般是将生蚝(牡蛎)蒸煮汁水浓缩或直接酶解生蚝肉,再放入糖、盐、淀粉等其他原料熬制而成的调味品。

网传蚝油致癌,主要与其添加了谷氨酸钠有关,很多人认为谷氨酸钠在加热后会产生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不可否认,谷氨酸钠加热后确实会产生焦谷氨酸钠,但这种物质并不致癌,只是加热温度>120℃后会失去其鲜味而已。

蚝油中含有18种以上氨基酸及多种有机酸物质,在常温下存放,非常容易氧化分解,从而增加有害微生物污染,引起变质。

也就是说,蚝油存储不当,会增加腐败、发霉风险,此时就可能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就可能增加致癌风险。

对于开封后的蚝油,合理存储方式应是放入冰箱(0-4℃)冷藏,并建议最好在3个月内食用完毕。

除了正确储存,健康使用蚝油,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除了蚝油以外,这些调味品开盖后也要注意冷藏保存,否则影响口感之余,还可能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包括腐乳、鱼露、豆豉等,这些调味料需要使用菌种进行发酵,即便经过保鲜处理,也不能完全杀灭内含微生物。

如果开封后,长期处于室温过高的环境,内里的微生物可能会不断增多,导致调料变质,食用后可能会恶心、呕吐、腹泻甚至中毒。

包括蛋黄酱、辣椒酱、番茄酱、花生酱等,这类调味品,存储温度越高,时间越久,越容易发生霉变,产生一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尤其是花生酱、坚果酱等,还含有较高油脂,在存储过程容易发生脂肪氧化。如果储存不当,时间一久,就容易产生哈喇味,不仅营养风味被破坏,食用后还会危害健康。

很多时候,好好的调料变成“有毒致癌”物质,都是食用方式或存储不当造成的,所以真正要注意的是食用细节,别总把“锅”甩在调料身上。

味精致癌的传言与蚝油类似,都是源于其含有的谷氨酸钠。

但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权威机构,经过多次实验,都证明味精无害。

大蒜致癌的说法是源于“大蒜炝锅时,会产生美拉德反应,从而产生具有致癌性的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虽是2A级致癌物,但只是在动物实验中证据充分,对人类致癌仍是有限的。

而且致癌也是要谈剂量的,就大蒜炝锅生成的丙烯酰胺(200微克/公斤)而言,50公斤的健康人,需一次性吃掉约45公斤的大蒜才可能达到世卫组织限定的致癌界限(180微克/公斤体重),家庭日常的烹饪,只是几瓣蒜,根本不可能达到致癌标准。

关于酱油致癌的说法有两种,一是认为酱油中添加的焦糖色素中含4-甲基咪唑,该物质有致癌作用;二是认为酱油含有亚硝胺,亚硝胺也是强致癌物。

首先,关于4-甲基咪唑的致癌性并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就“焦糖色素”来说,其本身属于合法的添加剂,是被允许添加到酱油中使用的。

而且国际也有严格规定,焦糖色素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不得超过200mg/kg,根据目前检测,并没有酱油的4-甲基咪唑是超出规定限制。

至于亚硝胺,也不必担心。酱油要产生亚硝胺需要满足多个条件。

虽然酱油酿造过程中会有胺类物质产生,但其原料黄豆和面粉含有的亚硝酸盐并不多,制作酱油也无需添加亚硝酸钠等配料。因此,酱油缺乏形成亚硝胺的反应物,自然也就不会致癌了。

关于调味料的致癌风波,九叔都给大家解释清楚了,希望大家不要再以讹传讹。

调料该放就放,科学使用,正确保存的前提下并不会有致癌风险,适量添加,菜品更美味。

参考资料:

[1]中国调味品协会发表声明酱油含致癌物报道不实[J].食品与生活,2017:4-4.

[2]邓雪甜;林泽芸;陈超伦;王萌;杨蓉;张恒;赵军龙;.鲜味之源——谷氨酸钠[J].大学化学,2019:117-119.

[3]牛国平.如何留住蚝油鲜味[J].保健与生活,2017:59-59.

[4]味精加热超过100℃会致癌? 只是没有鲜味而已[J].新疆农垦科技,2018:61.

[5]罗姗姗.科学解读大蒜炝锅是否致癌[J].中国食品,2018:128-128.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0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