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悄然而至,又到玩水的时节啦~
于是乎游泳圈也成为了时下的热销商品,
可是,需注意游泳圈并非救生圈,
它只是一种水上玩具,
与救生圈相比安全性有本质区别。
使用时不要把自身或孩子的人身安全完全交付给游泳圈。
1、重量不同
游泳圈:属水上玩具,重量轻、易破损、易漏气、抗压能力差、易爆裂。
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生产工序复杂,要求更为严格。重量应大于2.5㎏。配有自发烟雾信号和自亮浮灯所附速抛装置的救生圈,重量应大于4㎏。
2、材料不同
游泳圈:只是一种水上充气玩具,是由塑料制成的,不能成为救生之用。
救生圈:是圈体芯材采用闭孔型发泡材料,也就是聚苯乙烯材料,外面包裹玻璃纤维布,还要涂三层酚醛树脂,然后包帆布并涂刷数层油漆。救生圈圈身必须具备荧光条,方便救援。
3、用途不同
游泳圈:具有安全卫生新奇等特性,是宝宝健身、游戏最佳用品。它造型可爱,款式新颖,跳色彩鲜艳,携带方便,百玩不腻,是宝宝的最新玩伴。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
1、厚度不足
按照国家标准,游泳圈厚度应大于或等于0.25毫米。然而,部分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或由于生产工艺技术不高导致游泳圈厚度达不到国家标准。在使用的过程中,游泳圈若碰到尖锐物体易被扎穿,存在安全隐患。
2、塑化剂超标
塑化剂,一般也称增塑剂。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某些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进入生物体后会形成假性荷尔蒙,传送假性化学讯号,并影响本身体内荷尔蒙含量,进而干扰身体内分泌的原本机制,是台湾环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学物质。若儿童长期使用塑化剂超标的游泳圈,会影响儿童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3、玩具标识
游泳圈不同于救生圈,游泳圈属于水上玩具,只能起到辅助或保护作用。因此,生产商需在游泳圈显著位置上印有安全标记。标记内容为:“注意:非救生设备,仅供在成年人监护下浅水中使用”。避免粗心的家长因为孩子带了游泳圈而放松警惕,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
1、拒绝“三无”产品,应查看是否标明厂名厂址、执行标准、警示标志等。
2、选购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产品参数(如适用人群的年龄段或体重等),选择适合年龄段及体型的产品。
3、合理选购,建议选购接缝处平滑,材料较厚、颜色与水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游泳圈。
4、挑选优化产品,建议选购采用复合式结构(如气囊与泡沫板结合)提供浮力或多气室设计的产品。
5、不建议购买气味刺鼻的游泳圈,气味刺鼻的泳圈可能使用了劣质塑料制造,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