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中的营养学
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中,调味品占据其四。虽然在每天膳食中,调味品的摄入量微乎其微,但对健康依然有重要的影响。
内容目录:
1.为什么调味品如此重要?
2.盐
3.酱油
4.鲜味剂
5.糖类和糖制品
6.醋
1.为什么调味品如此重要?
一方面,调味品直接影响菜肴的风味,另一方面,调味品摄入习惯直接影响某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举个例子: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每标准人的钠摄入量为6268mg/d,其中来自于食物的钠仅有350mg,其他主要来自于食盐,但实际上正常状态下,我们每天只需要1500mg的钠。
也就是说,大家每天摄入的钠约94.4%来自于调味品,且主要是食盐,盐对钠摄入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图片来源:pixabay.com
2.食用盐
盐能够提供最基本的味觉,钠是咸味剂,氯离子是助味剂。只有氯化钠能够提供最纯正的咸味,而氯化钾,氯化铵等则大多有一些苦味。人其实是天生爱吃咸的东西的,主要还是因为钠元素的不可或缺性。
钠的生理作用非常广泛,包括调节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另外钠元素还和能量代谢,ATP利用和生成有关。
在烹调中,钠也有一些作用,除了提供咸味之外,盐还可以增加原料的粘稠性,增加面筋蛋白的弹性。
日常生活中,盐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杀菌防腐,主要还是来自于强烈的脱水作用,导致其质壁分离,从而使得停止生长或者死亡,一般情况下,食物的含盐量达到7 ~ 10%就可以了,但抑制酵母菌的活性大概要20%的浓度。
但是,盐摄入过多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小。
- 高血压:高钠摄入增加风险,降低和减少钠摄入减少风险。每天多吃2g盐,收缩压和舒张压会分别增加2毫米和1.2毫米,虽然这个数值看起来不多,但是高血压家族遗传史的人对盐的输入更加敏感。
- 另外,钠的过量摄入还可能增加脑卒中和胃癌的发病风险。
一些特殊的盐:
低钠盐:我们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即使是低钠盐,氯化钠的含量也得大于60%。
加碘盐:按照国标,碘的添加量大约是20mg/kg,以成年人每天摄入6g盐为例,基本上就能满足成年人一天的碘需要,个人建议大家不要随意选用无碘盐。
竹盐: 将日晒盐装入青竹中,经1000℃~1500℃高温煅烧后提炼出来的物质。有研究显示,竹盐比海盐含有更多的钾、钙 、镁 、锰 ,但终究是盐,不宜多食。
中国人盐吃的多吗?
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国人的盐还是吃的多,平均每天摄入10.5g,相比于2002年下降了1.5g,但距离每天不超过6g的标准依然差距很大。
一些减少食用盐摄入的方法:
- 小朋友1岁以前不加盐!
- 烹调时少放糖:1% ~ 2%的食盐溶液可以被10%的糖抵消,烹调中放糖就意味着会放更多的盐。
- 注意食物中隐藏的盐:比如酱油,各种酱料,味精,鸡精等,酱豆腐,咸菜,虾皮,另外就是注意加了小苏打的食物(碳酸氢钠的食物),大部分的酱油含盐量大约是12%~14%。
- 放盐时候千万不要根据口味来添加。
图片来源:pixabay.com
3.酱油
酱油是经过小麦,大豆及制品为主要原料,发酵后接种曲霉菌发酵酿制而成的。
在加工过程中,大豆,小麦里的蛋白质,经过分解成为氨基酸和多肽,淀粉分解成单糖,双糖。部分糖类发酵产生醇和有机酸,进一步酯类物质产生香气,以及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类黑素物质和芳香物质。
从营养价值来看,酱油的消化吸收率明显提高,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上升。且经过发酵,含有一定的维生素B12,对素食者意义重大。
配置酱油是勾兑的吗?
其实配置酱油也不是完全调出来的,只不过在酿造的基础上添加了一部分其他的调味品和辅助原料,但是一般酿造成分不少于50%。
生抽和老抽有什么区别?
生抽和老抽的区别在于生抽不用焦糖色增色。生抽是以7份黄豆和3份面粉为原料,经过曲霉制曲,然后暴晒,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颜色相对较浅。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色,经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比如做红烧等需要上色的菜时使用比较好。
如何挑选好的酱油?
比较重要的指标是“氨基酸态氮”,氨基酸态氮≥0.7%的酱油一般来说会更好。另外可以关注”减盐酱油“,从普遍12% ~ 14%的含盐量,降到5% ~ 9%的含盐量。
中国人酱油吃的多吗?
根据2010~2013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监测报告的结果显示,平均每标准人日酱油摄入量大约是7.9g,换算成盐大概是0.8g,总体看起来并不算多。
图片来源:pixabay.com
4.鲜味剂
味精是谷氨酸单钠,是由粮食为原料,谷氨酸细菌发酵产生的产物。在常见食物当中,例如海带,文蛤,沙丁鱼,生蚝当中的L-谷氨酸含量是很高的,所以这些食物往往有天然的“鲜味”
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但其实谷氨酸是非常安全的成分:
1987年,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认为味精是一种安全物质,除2岁以内婴幼儿食品外,可添加于各种食品当中。
至于坊间的各种传闻,比如味精会脱发,味精会致癌其实都没有科学依据。
5.糖和甜味剂
化学上来看,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和酮类,而我们今天聊得主要是食用糖。
白糖:
最常见的是白糖,也就是蔗糖,主要来自于甘蔗和甜菜的提取物。
红糖:
红糖是由低纯度糖膏分离而得,未经脱色精制。其蔗糖纯度在85%左右,含有少量葡萄糖和果糖及较多的矿物质,但是终究是糖,益处有限。
冰糖:
白砂糖溶化成液体,然后烧制、去杂质,然后蒸发水分,使其在40℃左右的条件下自然结晶而成,也可冷冻结晶而成,冰糖则更多的放在需要上色的菜肴中。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其他——木糖醇&低聚糖
商业化的木糖醇是用玉米芯、甘蔗渣等农业作物,经过深加工而制得的,它是一种天然健康的甜味剂。木糖醇仅能被缓慢吸收或部分利用,热量相当于葡萄糖60%。
木糖醇安全吗?
安全呀,世界健康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对木糖醇的ADI值(每日允许摄入量)不作限定。但摄入量超过130g/天可能存在风险。
低聚果糖(FOS)来自于大蒜,菊苣等,大约90%以上的低聚果糖会进入回肠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一是增加肠道渗透压,从而吸收水分,促进排便。另外短链脂肪酸可以降低肠道内的PH值,增加有益菌的生存环境,降低结肠癌的风险。
6.醋
醋是以粮食为原料酿造而成的含醋酸的调味品,营养价值主要是富含钙和铁。
常见的粮食醋主要是大米,高粱,麦芽,豆类等,通过蒸煮使得淀粉糊化,在真菌分泌的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小分子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在酵母的发酵下变成酒精,然后再经过醋酸发酵发产生有机酸。
醋可以增加食欲,且具有保护营养素的作用,比如维生素B1、B2、B6、烟酸都是酸性条件下保留率比较高。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吃醋可以减少用盐量。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醋还可以调整血糖。范志红老师在其一篇文章中提到,如果用加了大量醋的调味品来配合白面包,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能明显降低,甚至GI值从88降到只有64的水平。
这种作用可能来自于醋对于餐后胃排空速度的减缓,包括能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速度,还能抑制内源性的葡萄糖生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