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不懂紫砂壶结构部件?怎么能说自己资深呢

 

一把制作工艺精美的紫砂壶,不仅表现在整体造型的别致,往往还体现在紫砂艺人对每一个部件的细节追求上。正是紫砂艺人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才有了一件件的紫砂精品。

就壶型结构而言,紫砂壶可以分为壶身、壶钮、壶盖、壶嘴、壶把壶底,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紫砂壶的各个部件。

壶身

壶身作为紫砂壶重要的构成部件,具有以下几大基本形态。

球形

方形

柱形

碗合形

壶钮

紫砂壶的钮,亦称“的子”,为揭盖而设,常见有球形、桥形、兽形、瓜柄形、树桩形、一体形等。

在顶端或底侧,大都要开一个内大外小的锥形气孔。

壶盖

紫砂壶的壶盖有压盖嵌盖截盖三种形式,先来了解一下。

压盖:压盖是指将壶盖覆盖于壶口之上,盖的直径要略大于壶口的外径。

嵌盖:嵌盖是指壶盖陷入壶口内,又有平嵌盖与虚嵌盖之分。

截盖:截盖是指在制坯时,将紫砂壶上端口盖相应的部位切割开来,截下部分做成盖,壶身切口做成壶口,盖合后外形完整。由于制作技术难度大,只有中高档紫砂壶菜会采用截盖。

壶盖上一般都要开一个内大外小的喇叭形小孔,使其不易被水气糊住。

紫砂壶烧成后,口和盖的配合应该达到“直、紧、通、转”四项要求。

“直”,是指盖的子口,要做的很直,举杯斟茶时,壶盖也不会脱出。

“紧”,是指盖与口之间要做到“缝无纸发之隙”,严丝合缝,盖启自如。

“通”,是指圆形的口和盖,必须圆得极其规正,盖合时要旋转爽利。

“转”是指放形(包括六方、八方)和筋纹形的口盖,盖合时可随意盖合,即可扣合严密,纹形丝毫无差。

壶嘴

壶流端部的出水口称为“嘴”。常见的样式有平嘴包嘴舌嘴三类。

紫砂壶的嘴式可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流”五种基本样式。

一弯嘴:一弯嘴形似鸟喙,故又名“一喙嘴”,也有读为一啄嘴的。

二弯嘴:二弯嘴的根部较大,出水畅快,用于一般紫砂壶。

三弯嘴:三弯嘴的造型丰富了紫砂壶的线条,但制作有一定的难度,比较难掌握。

直嘴:形状简洁,出水流畅。

:流形似鸭嘴,又叫“鸭嘴”,近代才流行,多用于茶具、咖啡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紫砂壶嘴的出水孔,虽然不太引人注意,但其实出水畅与不畅,出水孔至关重要。

起初,紫砂壶为独孔,极易被茶叶堵塞,但最迟在晚明时,已有个别紫砂壶出水孔为钱形孔,但不知为什么没有普及开来。

直到晚清,紫砂壶出水孔,才流行改作多孔。“文革”时,有批紫砂壶外销至日本,这批外销壶里,出水孔设计为半球形网孔。这样泡片茶时,可避免茶叶堵塞。

壶把

壶把是为了便于执壶而设置的,有端把、横把、提梁三种基本形式。

端把:与壶嘴分别安装在壶体的两侧,大多数紫砂壶均采用端把。

横把:安装在壶体上与嘴成90度,圆筒形壶上多用横把。

提梁:一种特殊的壶把形式,安装在壶体的上方,有许多式样,因此处位置明显,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提梁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硬提梁,另一种是软提梁。硬提梁与壶身同时制出,还有一种金属提梁壶,是用螺丝将单梁固定在系纽上,也属于硬提梁。

硬提梁空间大,形式感强,上虚下实,上轻下重,既飘逸又沉静,显示出一种高雅气质。

软提梁也叫活络提梁,是制坯时在壶的肩部做一对用于安装提梁的系纽,壶烧成后,用金属丝或金属细管细藤条、细竹根等做成半圆环,装在系纽上。金属提梁多为双梁,藤、竹提梁多为单梁。

壶底(器足)

器足关系到紫砂壶的放置是否平稳,其设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紫砂壶的美观,故艺人对器足设计制作十分重视。

紫砂壶的器足分为“加底、一捺底、钉足”三大类,这个三类器足的做法既多样又统一,是紫砂壶器足的鲜明特点。

加底:因制坯时在紫砂壶坯的底边口上附上一道泥圈而成,故名。

一捺底:实际上是没有足,是器身的自然结束,制作起来省工省时。为了搁放平稳,底部是向上鼓起的,多用于圆形紫砂壶,使器形简介灵巧。

钉足:因紫砂壶宜矮不宜高,故多选用口小底大的器形。为使器形不呆板,趋向活泼,搁放平稳,便采用“钉足”方式。至于“钉足”的具体形状,则与器形相统一。

以上就是关于紫砂壶各结构部件的介绍,认识这些结构部件,不仅有助于各位壶友学习关于紫砂壶的知识,也能提升爱壶人士对于紫砂壶的鉴赏能力。

如果各位壶友还有关于紫砂壶的其他问题,欢迎留言咨询我们。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