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干饭人最爱的课来了!华东师大上新“烧菜课”,纳入未来教师必修课为哪般?

 

干饭人最爱的一门课来了!

一门被戏称为“烧菜课”的通识教育课程《家常菜》,日前刚上线华东师范大学的选课系统,就被一抢而空。涵盖海派菜、粤菜、川菜、中西面食点心等各色美食的教学内容,让多数身为厨艺“小白”的大学生们怦然心动。

除了“烧菜课”,另一门主打房间收纳整理的《劳动与生活》课程也一并亮相,同样受到热捧。很多网友闻讯后表示,又现“别人家的大学”,“羡慕的眼泪从嘴角流出来了”。

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了解到,这两门刚刚上线的新课程,目前还在试点阶段,开放对象仅限该校2020级师范生。

“劳动教育历来是未来教师们的必修课。比起过去的植树、打扫等常规形式,我们这一次尝试开设烹饪、收纳等更符合现代人日常生活需求的劳动课程,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们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也让他们更有底气教育好下一代。”华东师大教务处副处长苟健说。

从“零基础”出发,期末在食堂“交作业”

胡椒和花椒有什么区别?切生肉、熟食和水果分别要用哪种刀?用电饭煲蒸米饭,米和水的分量如何把握?……事实上,很多大学生都对调味品的辨别、食材搭配和处理、家用电器使用等最基础的烹饪技能知之甚少。而这些生活常识,都在《家常菜》课程的授课内容之中。

那么,这门未开先火的“烧菜课”,究竟谁来讲授?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怎样的?苟健告诉记者,学校后勤保障部的团队和教务部门联合设计的这门课程,涵盖膳食营养知识、几大常见菜系的烹饪手法,以及水饺、蛋糕等常见美食的系统制作学习。“从‘零基础’出发,至少能保证结课时,学生做出来的菜味道不难吃。”根据安排,这门课总共18个课时,其中16个学时是实践操作,均在学校食堂特意开辟的专区进行。期末时,学校将在食堂开设专窗,请全校师生一同品尝这份“期末答卷”。

全新上线的“烧菜课”,也承载着学校崭新的育人理念。“从大学毕业后的年轻人即将开始独立生活,要真正实现生活自立,学会做饭、收纳等家务显然是必备生存技能。希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用自己双手去创造成功、体验生活。”苟健谈及开课背景时说,首次和《家常菜》课程一同被列为必修课的还有《劳动与生活》,授课内容包括空间收纳、养护和摆放家居绿植等。

“衣食住行处处皆有文化,丰富的美食作为中国文化中无与伦比的重要组成,在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中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将于细微的生活点滴中为下一代树立起文化自信。”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说。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设立体美劳教育工作推进委员会,此次新增的两门课程均与学校后勤保障部门合作,试点开设生活技能模块,探索劳动育人的新模式。未来,该校还计划开设汽修、自救等课程。

大学“上新”家政课程后,中小学也应跟进

对时下很多年轻人来说,日常饮食已从满足温饱提高为对美食和健康的追求。比起叫外卖,大家在空闲的时候更愿意自己亲手下厨,或和家人、亲友一起烹饪,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份悦己悦人的“小成就”。根据一款美食烹饪类App的用户统计显示,25-35岁用户占比超过60%。

还有不少人正在把对劳动的爱好变成职业。比如,B站专门单列的美食分区里活跃着数十名百万粉丝UP主,日入上千的衣橱整理师在一线城市也供不应求。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最终自己所追求的是更美好的生活。无论是烹饪美食还是家居收纳,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都是在教会年轻人如何享受生活。”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章友德建议,类似的家政教育课程不仅应在大学开设,还应进一步向中小学推广,让基础教育学段的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从简单到复杂的劳动实践,掌握劳动技能,享受劳动乐趣,认同劳动价值。“建议少些应景式的劳动课,让教育回归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本质。”他说。

在一些教育学专家看来,学习劳动技能只是一个抓手,从师范生开始试点的新式劳动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改变青年一代对劳动的观念。“如何与时俱进地开展劳动教育,让更多‘00后’、‘10后’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承担育人功能的大中小学亟需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章友德说。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图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供图、网友评论截图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6622.html